回覆列表
  • 1 # 燁先生第二課堂

    一、多讀書。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芝諾有一句經典名言:“人的知識就好比一個圓圈,圓圈裡面是已知的,圓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圓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多讀書能拓寬學生的眼界,更加深入接觸寫作這個領域。和臨摹書法一樣,名家字帖看的多,審美能力自然水漲船高,慢慢地也就對一些劣質文章更抵制,相應地對自己文章期望提高。

    二、愛批評

    偉大詩人杜甫對自己詩作一向很苛刻。所謂“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要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執著精神,才能養成不斷修改作文、追求更好的寫作習慣。

    三、常反思

    清代詩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在和友人論文時曾經寫過一副對聯,“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刪繁就簡、標新立異很適用於中學生寫作要求。現在很多中學生存在寫文章拖沓、流水賬、缺乏自己的特色、千篇一律種種問題,讓他們有思想、有質量地完成一篇作文很有必要。

    四、與人交流

    佛經裡有這麼一句話,“己過如山看不見,他過秋毫亦明察”。人是很難發現自己的不足的。而這時候就需要適當的外部評價糾正自己的錯誤。交流是進步的階梯,碰撞靈感有助於擺脫固有思維。與人交流,懇受批評,才能敦促自己在修正中不斷進步。

    可是文人寫作和學生寫作稍有不同。在如今應試教育大行其道、尤其強調卷面成績的主流環境下,平時要求中學生精益求精固然是好,但是“過而改”明顯不如“思而行”更有意義。所謂“思而行”,寫文章前應先打好稿,行文用詞應斟酌動筆。避錯比糾錯更有意義。

    (記:這幾天,受助於發達的網路媒體,有幸結識了許多有志有為的青年教師們。他們有的致力於教學技能完善,努力開發網路畫板等現代技術,並嘗試與課本課程融合接軌;有的致力於更新先進教育理念,減小教育水平的地區差異;有的致力於資源整理,把知識源多維度的傳播出去;有的像題主一樣細心鑽研教學問題,探索更優質的教學方法。“國將興,尊師而重傅”,隨著教師地位的提高,會有更多的有志青年獻身於教育事業吧。路尤漫漫,願與諸君共勉:

    志存高遠,歷久彌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RM9開機就顯示一個地球它裡面有系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