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消滅了地球上所有的細菌和病毒後,人類也無法繼續生存,且不說病毒和細菌在整個地球上生態圈的作用,單單就人類而言,就無法離開微生物——
人體內的細胞數量總計大約有50萬億-60萬億個,其中30萬億是真正屬於自己的人類真核細胞,剩下的一半包含了1000餘種不同種類、不同基因組的微生物群落,這些微生物在出生後不就便定居在腸道、呼吸道等地方,一直伴隨個體死亡。
圖為常見的腸道共生菌:雙歧桿菌、乳酸桿菌、腸球菌、大腸桿菌
這些微生物在人類的營養代謝、免疫調節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如B族維生素的合成依賴於腸道微生物,致病細菌入侵人體時益生菌是一道重要的免疫防線。癌症、肥胖、糖尿病,甚至面板的好壞、心情的起伏乃至性格都與腸道微生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腸道里除了有細胞結構的各類細菌之外,還有著大量的『細菌殺手』——噬菌體,一種專門感染細菌的病毒,噬菌體在一定程度上調控著細菌的數量,將其控制在能為人所用又不會繁殖過量造成危害的地步,讓整個微生物群落始終維持在微妙的平衡之中。
圖為噬菌體感染細菌(注入病毒遺傳物質)
僅僅就人類機體這個小環境來看,細菌和病毒就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更別說整個生態圈了。
不可能。消滅了地球上所有的細菌和病毒後,人類也無法繼續生存,且不說病毒和細菌在整個地球上生態圈的作用,單單就人類而言,就無法離開微生物——
人體本身就有大量的細菌和病毒共生,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人體內的細胞數量總計大約有50萬億-60萬億個,其中30萬億是真正屬於自己的人類真核細胞,剩下的一半包含了1000餘種不同種類、不同基因組的微生物群落,這些微生物在出生後不就便定居在腸道、呼吸道等地方,一直伴隨個體死亡。
圖為常見的腸道共生菌:雙歧桿菌、乳酸桿菌、腸球菌、大腸桿菌
這些微生物在人類的營養代謝、免疫調節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如B族維生素的合成依賴於腸道微生物,致病細菌入侵人體時益生菌是一道重要的免疫防線。癌症、肥胖、糖尿病,甚至面板的好壞、心情的起伏乃至性格都與腸道微生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腸道里除了有細胞結構的各類細菌之外,還有著大量的『細菌殺手』——噬菌體,一種專門感染細菌的病毒,噬菌體在一定程度上調控著細菌的數量,將其控制在能為人所用又不會繁殖過量造成危害的地步,讓整個微生物群落始終維持在微妙的平衡之中。
圖為噬菌體感染細菌(注入病毒遺傳物質)
僅僅就人類機體這個小環境來看,細菌和病毒就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更別說整個生態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