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樹德漢碩

    首先,題主問的應是己亥年,不是乙亥年,是己乙不分了。己亥年按陰曆年計,確是從大年正月初一到臘月除夕終都不見到有立春節氣,這就是常人說的“無春”年。這是如何算出的?且聽我慢慢說來。

    中國從夏朝開始就使用陰陽曆合曆了,後人你為夏曆,今可說是農曆。農曆是陰陽合曆,不單是指陽曆或陰曆,是陰陽曆合用,後又使用干支歷。三歷合用了,要弄明無春年,就要對陰陽曆干支歷大致有個瞭解。

    陰曆就是太陰曆,是以月亮朔望盈虧週期為特點而制定的歷法。月亮盈虧一次用時29天半多,天數要計整,所以月大三十天,月小廿九天,一年有六到七個大月,十二個月是354天或355天。陰曆最大特點是體現月亮朔望盈虧變化,初一就是朔,十五就是望。

    陽曆就是太陽曆,是以太陽執行變化規律而制定的歷法。太陽迴歸年用時,要365天5小時58分46秒,天數計整,所以陽曆有閏年,四年一閏,閏年多一天就放在2月裡。陽曆月大31天,月小30天,平年2月28天,閏年29天,閏年366天。陽曆體現太陽執行規律,產生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現象和冷暖寒暑,陽曆與陰曆年差11天,為使陰曆與陽曆差距不大,古人便想出陰曆設定閏月辦法來調整,3年一閏,19年七閏。閏月年就有384天。

    我們的先人依據太陽執行規律而創造了24節氣,以立春為首,從這立春到下一個立春,時間年年都是365天5小時58分46秒,這是固定了的,因這關係,在陽曆看也無法固定在一天,也會有誤差,每年立春在2月4日或5日,在陰曆,因本來就差11,再加置閏,就更大,所以有立春大大提前或大大後延的現象,這樣就在陰曆年裡有無春或雙春岀現了。這幾乎也了規律:閏月前一年有無春現象,閏月年有見雙春現象。2019年是閏月前一年見無春,2020年閏四月,見雙春。正月十一立春,臘月二十二又見立春。2019年立春提前到除夕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樓盤廣告越來越多,說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