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東大叔說人生

    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好多人看到自己沒有錯誤,看到別人都是錯誤。這種人會一事無成。有句話說得好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 2 # 謝汶青

    魯迅說:“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強者反省自己,弱者遷怒他人。

    1.有遷怒心裡的人,只能說明他是個弱者。

    電視劇《都挺好》中,很多人都無法理解母親趙美蘭為什麼不喜歡自己的親閨女蘇明玉呢?

    電視劇在趙美蘭死後,蘇大強經不住自己大兒子蘇明成的一再追問,道出了趙美蘭不喜歡蘇明玉的真實原因。

    原來是因為趙美蘭一直嫌棄蘇大強的窩囊,跟他結婚也僅僅是因為想搞個城市戶口。結婚後在一次同學聚會中,

    見到了自己的舊情人,本想和舊情人遠走高飛,可沒有想到在這個時候,懷上了蘇明玉,當時無法打胎,

    又因為趕上計劃生育,生下蘇明玉後他們的工作受到了影響,工資減少很多,家庭經濟一下子有所滑坡。

    所以,多年以後即便蘇明玉長大成人了,趙美蘭依然把怨氣撒在無辜的蘇明玉身上,導致蘇明玉從小無法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甚至認為自己就不是蘇家的孩子。

    趙美蘭的這種做法就是典型的“遷怒”行為,她根本沒有從自身去反省,把自己所有的不幸都歸為蘇明玉。

    2.分解遷怒心理

    事情辦的不順,生活中遇到問題,每個人都會心生失落的情緒,但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作為成熟的人,

    首先應該想著辦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去遷怒別人。

    遷怒別人的人的心理是這樣的:這個問題搞得我心情不好,原因一定出在他身上,是因為他才導致了我的心情不爽的,那麼我也要讓他不爽。

    於是,謾罵,抱怨,指責,怨懟這些字詞就出現在了遷怒者的生活中。遷怒著像一頭兇猛的獅子,咆哮,發脾氣,負能量爆棚。

    這樣的負能量積攢到了一定的程度,不光傷害的是別人,還會反噬他自己,很多這樣的人會得乳腺癌。

    這就是典型的受害者心理,他思考問題的路線是:遇到問題--我受到了傷害--肯定是別人造成的--我是正確的--我要讓他也不爽---問題一直都不會解決--我一直不爽--別人也一直跟著不爽。

    3.應該怎麼思考

    事情不順,我的心情很失落,但這件事因為我也有參與,所以我也是有責任的,不管怎樣,首先我應該做的是分析原因,開始解決問題。

    我一個人解決不了,怎麼辦呢?需要得到他人的配合,那我就要想辦法讓別人來幫助我解決問題,怎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呢?

    先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寄出一張感情牌,讓他發自內心想幫助我,即便感情牌沒有打好,他不願意幫助我,

    接下來我再想辦法施加壓力,我用的辦法是先禮後兵。

    這樣做的思考路線是:有問題--解決問題--解決不了找原因--再解決-直到解決成功。

    有人說:只有小孩子才糾結情緒和對錯,大人只關心問題如何解決。

  • 3 # 心理諮詢師笑一

    這是一種防禦機制,叫做轉移。就算是說,把本來是自己的問題轉移到別人身上,以減少自己的痛苦感覺,這就是所謂的遷怒。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總是愛遷怒呢?這和他小時候的成長與教養有關。比方說,一個小孩子摔倒了,大哭,她的媽媽告訴他,“都是地不好,打地。”這就是一種遷怒的培養。如果媽媽說,“你很疼吧,感覺到委屈,但是你剛才走得太急了,下次怎樣你能夠避免摔倒呢?”那這個孩子就會發展成一個向內歸因,不會遷怒於別人的人。

    如果能夠內省和覺察,愛遷怒的人也會發現自己的表現,透過認知和行為的調整可以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要怎麼才能戰勝自己的“心魔”,當身體有另外一個陌生可怕的聲音告訴你一步步毀滅自己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