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廣州老康

    這個康德在《實踐理性批判》中就有過類似的表述(至少我這麼認為)。因為生命是秩序的,秩序的就是道德的。生命的要想存在,總體必須是道德的。

    宏觀

    我們既能碰到好人,也能碰到壞人;既能碰到好人做壞事,也能碰到壞人做好事。每個人都既做好事也做壞事,好事和壞事在不同的環境下也會有不同的定義。所以,社會總體的道德狀況是混沌的,無序的。

    雖然內部混亂不堪,但生命整體的道德水平是有一個偏向的,這個偏向就是正向的。生命的發展跟道德水平是密切相關,生命的本質要求這個的道德箭頭必須是正向的。這樣,各個生命就被協調成一個分散的卻又有機的整體,抵禦各種各樣潛在的危險。

    如果道德是負數的話,那說明生命就是一盤散沙,很快會被環境一一擊破,生命就會消亡。但實際上,生命的原始動力已經給予我們了一個正向的箭頭,我們有可能會在區域性倒退,但總體一定是前進的。

    所以,伏爾泰也曾經說過,無論我們經歷了什麼樣的苦難,但人類始終是進步的。

    微觀

    從微觀的角度,也能得出類似的體驗。雖然我們在低潮期或者被人侵犯時,覺得人都壞透了,或者覺得人很冷漠。但實際上,大多數人在自己都會在不嚴重影響自己的情況下會力所能及的幫助別人,有的人甚至犧牲很多。

    這也不是人的理性或者社會發展的結果,而是人自有的道德律在左右著自己。惻隱之心一直在控制著我們,如果我們沒有付出,還有負罪感在譴責我們,這是生命意志在我們一出生就給我們種下的種子。

    唉,寫了也沒人看,哪個神經病會從這些角度想問題……

  • 2 # 創業問答

    世上總是好人多,這的確是有根據的。我試著從現象和原因簡單分析一下,個人觀點,供大家參考。

    首先,從整個人類發展軌跡來看,整體的方向是趨於文明和諧的。我們可以把這理解為好人佔多數的結果。其實,一個壞人的破壞力能頂幾個好人,極端情況下還遠遠不止。這個道理好懂,例子數不勝數。但是,儘管我們遇到過波折,但最終還是沒有脫離好的發展方向。如果不是好人佔多數,就不會有這樣的結果,這是從現象去反證好人佔多數。

    其實,好人佔多數,有沒有其他原因呢?是的,關於這點有心理方面的依據。簡單來講,就是所謂的共情性(同情心是共情性的一個表現)。什麼是共情性,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你看喜劇電影會笑,看悲劇電影會難過。共情性可以說是人類能夠相互交流的一個基礎,如果沒有這個東西,那麼不同的人之間交流基本上就是雞同鴨講,很難形成共識。當然,共情性也不是絕對的,因為各種原因,有些人的共情性就會偏弱,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冷酷無情。但是,這隻少數。

    正是因為共情性的存在,我們看到他人受到的苦難會難過,更不用說親自去加害他人。為了讓自己的心裡好過,我們選擇不去作惡。但是當一些特別的環境,或者特殊的事情觸發,對方被排除在共情性的物件範圍之外,我們就會允許自己對其施加極端的行為。例如有些兇惡的犯罪分子,對自己的母親是相當孝順的,這種看似矛盾的行為在同一人身上出現,是可以得到合理解釋的。

    所以,總結起來,共情性的存在仍然是佔主流地位,這就是好人多的直接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區門口賣零食的鋪子一夜之間不賣了,那麼多零食,店家是怎麼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