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哈尼強哥69332465
-
2 # 三餐無憂
當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在外地工作,究竟是什麼原因會讓他們丟下幼小及老儒而遠離家鄉呢?我想曾經做為留守兒童的我有著更多深切體會。
在我8歲的時候,我的爸媽就去了湖北打工,把我和當時還只有13歲不到的二姐兩個人丟在鄉下相依為命。為什麼用相依為命這個詞,大家或許沒有辦法想象。記得那年是97年,農村的條件很不好,幾乎沒有像現在這樣餐餐有肉吃,每到逢年過節才會有,平日裡都是白菜蘿蔔南瓜苦瓜,連吃菠菜胡蘿蔔都會覺得很新鮮。那時候,小河還有田溝就是我們的樂園,下河抓魚,在水田裡抓泥鰍不僅僅是一種樂趣,而是把收穫放到了餐桌的那份滿足以及成了給自己加餐改善伙食的最常活動。我們沒有很好的衣裳和鞋,甚至都穿過打補丁的破爛衣服,下雨天也是沒有雨靴,鞋子裡全部都是水,用力一踩,水會隨著鞋邊往外鼓出來。最大的苦也無法阻擋我們對生活的渴望。我很小就明白為什麼父母會丟下我們,內心也非常渴望和父母一起生活。但是生活真的很不容易,相比下只能選擇麵包,我從來沒有怨過父母,恰恰是那幾年讓我快速成長和獨立。我學會了洗衣做飯,學會了自己縫書包,學會了什麼事情自己解決,從來不依靠他人。直到我長大後面向社會,我也擁有者同齡人不可思議的吃苦能力。生活的不易教會我不能輕易任性,也讓我更加熱愛生活,珍惜幸福的點點滴滴。
成年後,我步入社會,轉眼已是而立。父母也已年邁,他們成了當年留守的我們。孤獨,貌似是每一個人都無法擺脫的宿命。現在的我也只是時常回去看望,經常會通電話,但這些都無法彌補那份缺失的親情!這樣的選擇實屬無奈,作為我們這一代的人,上有老下有小。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只是希望用時間來改善這一切,改善經濟上的不足,可以用自己的肩膀扛起所有的責任,讓父母老有所依,讓孩子會有更好的未來!不要像我們這一輩及上一輩那麼辛苦。對父母,我更多的是愧疚。只唯願:當我長大時,您還未老;我有能力時,您還健在!
-
3 # 退休老大爺的生活
謝謝邀請。現在年輕人都到到外地打工,家裡剩下留守老人和兒童,這是當下社會的共性。也是新時期產生的新時尚。為什麼會這樣?答案很簡單,他們是為了生存,為了富裕,為了改善生活條件,迫不得已,撇下父母,孑女。在外地含辛茹苦,忍辱受欺,奮力拼搏。倘若家鄉富裕,有錢可掙,誰會選擇捨近求遠。
-
4 # 桃桃之蘭
在父母身體健康的情況,還是可以在外奮鬥幾年,如果父母年紀大了,孩子上學需要自己的父母監管,畢竟孩子還是需要自己的父母教育。我自己就是例子,在外快19年,孩子長大了,父母年紀老了,今天決定辭職回家,我一個打工的,在哪裡都能生活,只要勤快,但是父母孩子的陪伴錯過就永遠找不回來了
-
5 # 隨緣17542
家鄉貧困,無處掙錢,只能到遠方去打工,只能把孩子留給老人,似想誰願易丟下老人和孩子,這在農村己經是個很普遍的現象。
回覆列表
現在好多農村都同樣的面臨著留守兒童、老人的問題,因為貧窮,因為家裡沒有工作,因為為了更好的明天,好多青壯年都外出去城市打工,有的一年才能回一次家,有的幾年才能回家一次。這都是被逼的,是無耐的選擇。
因為父母長時間不在家,孩子得不到父愛、母愛,老人也得不到子女的關懷,久而久之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會變陌生,這是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國家應該高度重視,讓更多的家庭不由因為工作而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