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親子園的入園過渡班是個大雜燴,很多正常幼兒園不會接收的孩子都被送到了親子園,加上親子園條件方便,這就造成了有些小朋友有特殊待遇的現象。有個腦髓鞘發育不良的男孩,已經四歲了,長得人高馬大,語言只是鸚鵡學舌,不會語言交流,並且總是滿教室亂跑,還經常自己去圖書角拿小人書,總不能告訴小朋友,這個孩子有病,只能告訴他們,他還很小很小,大家要讓著他,可是誰會信呢,明明他個子最高。有的小朋友已經學會模仿他,也隨便去圖書角拿書,並且不太理解為何他可以去拿而別人不行。 還有個挑食厲害的孩子,只吃米飯饅頭,不喝湯不吃菜,如果中午沒有米飯饅頭,我們就單獨給他吃切片面包,加餐時不管別的小朋友吃什麼,他就只吃餅乾,有的小朋友內心覺得不公平,加餐時也開始嚷嚷:“我不吃豆沙包,我要吃餅乾”
5
回覆列表
  • 1 # QiQi媽咪

    個人認為也不是特殊照顧,是每個娃娃情況不一樣,這就是“因人施教”,畢竟娃娃剛接觸陌生環境,肯定“安全感”缺乏,這和我們大人一樣,到陌生環境,同樣會緊張、焦慮,需不需要“特殊”照顧還是要具體應對。

    但個人經驗來說,主要還是看家長和幼兒園性質。

    若是在公立幼兒園,師資配備相對少,老師精力也有限,照顧肯定會少點,但娃娃適應能力都很強的,慢慢自己就會接受幼兒園大家庭,再說了,現在家長基本還是很好交流,知道娃娃獨立能力、社交能力等的培養。

    若是私立幼兒園,老師照顧勢必會周全些。我兒子他們現在託班小朋友,有個娃娃,連續一週受“特殊”照顧,這個娃娃情況是這樣的:

    父母老來得子,比較寵愛,然後吃東西盡是些高階食品,特別喜歡吃海鮮,還要每天不重樣,另外牛肉過敏,早餐在家吃,剛開始一週,根本不吃學校的東西,餓著肚子回家吃,幼兒園老師輪流帶,園長、甚至保安都過來幫忙。但他們家長特別理解,啥也沒說,就說娃娃需要接受、適應。雖然剛開始一週,一家人中午都跑去幼兒園看影片,但家長還是很配合、支援工作。

    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做出相應處理,不要讓孩子屈打成招,強迫孩子接受新環境,尊重他們,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耐心。

  • 2 # VERY跨界色集思

    覺得這個問題分兩個角度:可能存在缺陷的孩子,和“不良習慣”的孩子。

    對於有些缺陷的孩子,我覺得有個小說說的挺好,如果你就認為他有病,把他當病人,那他就是病人。老師的訊號和標籤,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外部環境,覺得這時候應該老師拿行動行為來做榜樣和引導,老師來幫助關心那個孩子,其他孩子拿老師當做榜樣;

    至於不良習慣的孩子,我個人不太同意你的做法,你的做法只能是“助長”不良習慣,也會造成其他孩子看做的不公平,所以應該改。至於吃,其實很多孩子都會涉及到挑食,我認為挑食的最好解決辦法不是逼迫孩子去吃,而是把他們認為不好吃的東西變的好吃才是應該去研究的。

  • 3 # 梅花媽媽育兒

    第一方面,孩子是有身體或心理上的缺陷。如果孩子是身體或者心理上發育缺陷,那麼親子園對他特殊照顧是應該的,同時除了包容他以外,同時注重正確耐心地引導,訓練。當其他孩子對此有疑問時,老師可以說“XX 同學他雖然年紀跟你們一樣大,但是他內心還是一個小寶寶,所以需要大家能理解他的XX行為。”老師除了給其他孩子解釋,更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其他孩子適當幫助這個特殊的孩子,有意識培養其他孩子的同理心。這樣久而久之,正常的孩子就能意識到“他”跟“我們”不一樣,就不會再糾結老師的特殊照顧行為了。親子園情況其實就像真實社會的一個縮影,這是一個讓孩子正確認識社會的好機會,讓孩子知道世間有身心健全的也有身心智障的人,從小培養孩子的善良,愛心。

    我記得女兒2歲半上親子園,班上就有個3歲多的男孩子也是腦膜炎,能力心智低下。老師告訴我,女兒經常自發默默幫他拿玩具,搬凳子等行為,當時是在老師沒有跟大家解釋這個孩子的特殊情況下,但是我女兒明顯感覺到了他不一樣,所以才會主動去幫助那個男孩。幼小純真的善良之舉,真的讓每次想起都會感動好久!

    老師也應該多多引導特殊孩子改善他們的行為,像正常孩子靠近。這一點比向同學們解釋特殊照顧的緣由更重要!

    第二方面,如果孩子因在家被溺愛,而需要被特殊照顧,建議老師和家長商家好改善的策略。家長和老師的態度和行為必須堅持一致,慢慢地幫助孩子去改變掉壞習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另一半達到什麼樣的標準才敢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