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思雅媽媽的生活日記

    那時候莊稼挺值錢的,家裡人也多回家,一是收收莊稼,二是看看家裡人,還有許多親戚同學,朋友回家一起聚聚!那時的糧食都是手工收,太累了,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都是機器收了,幾十塊錢一畝地,像咱們這邊收了麥子種花生玉米,都是機器種了!用錢都能解決的事情何必大老遠叫人回來呢?收的錢都不夠火車票的錢,看現在抖音有個搞笑影片說的是他的麥子叫別人幫他收結果賣的錢請那些收麥的人吃一頓飯都不夠呢!現在出去打工一個月最少也有幾千塊錢,種地幾個月才賣2000多塊錢不划算!!

  • 2 # 煜城H

    對於70.80後的人來說,回家收莊稼不是能賣多少錢,而是一種情懷,或者是一種源自農民心中的那種豐收的喜悅,因為在他們那個年齡段基本上莊稼是主要的收入和生活來源,所以說收莊稼對他們來說意義不一樣,也有其他情況,比如說家裡就婦女在家,孩子上學或者在外面上班,女人一個人忙不過來,那男人肯定也是要回家的

  • 3 # 新農村觀察員

    時代在發展,有些老的傳統已經與現在不相匹配了,現在我們村很多田地已經荒廢了,沒荒廢的也不再種稻子了,每家每戶只選取了一小部分用來種菜了,而且也是便於管理的那種田地,根本不需要子女回家幫忙的了。

    20年前的農忙

    20年前的農村常住人口非常多的,沒有一家田地是荒廢的,在我們這邊只有能引水的地方都種上了水稻。記得每年稻子成熟前大半個月的時候外出打工的舅舅就會給我家打電話,問外婆家稻子什麼能收割,那時候還沒有手機,只有固定電話,一般中秋前後在外務工的大舅、小舅就會回家,一方面回來農忙,另一方面回家過個團圓節,畢竟大半年沒有回家了。

    農忙“麥子假”

    說到農忙,必須得說說我姐她們皖北地區了,皖北地區田地廣闊,一家至少得有10幾畝田地,由於北方雨水相對較少,主要種小麥跟大豆,在20年前還沒有什麼機械化,都是靠人工的,年輕人都去務工了,家裡只有老人和小孩,因此農忙時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必須回家幹活,為了配合農忙,當地學校還設了“麥子假”,簡單來說就是長輩們都在幹農活,小孩沒人照料了,乾脆直接放幾天假,當時聽到“麥子假”時,感覺很神奇。

    現在一方面很多田地都承包了,家裡沒有田地種糧食了,另一方面現在農業機械化程度高,交給收割隊就可以了,也就不需要年輕人回家農忙了。

  • 4 # 西北孤獨郎

    首先,那時候農村地裡幹活主要看體力了,爺爺奶奶身體都不太好,做不了過重的農活了。

    其次,爸爸從小幹農活慣了,常常說他幾天不幹農活,就渾身難受、不自在。所以,一到農忙季節就一定抽空回來,幫爺爺奶奶幹活了。因為他是孝子嘛。

    再次,60或者70年代有一句話最火: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麼。所以,爸爸單位也有這個要求了。爸爸就一舉兩得了,既完成了單位交給的任務也盡了孝。哈哈哈。

    反正,總之過去的人們都是那麼熱情了,感覺回農村爸媽乾乾農活心裡是那麼舒坦和愜意了。朋友,你說是嗎?

  • 5 # 天道酬勤勇者無敵

    現在的糧食價格偏低,遇到天旱需要澆水的話連成本都收不回來,更不用說來回跑的路費,再說以前主要靠人工收割,不回去的話根本忙不過來,現在都是機械化了,莊稼收割很省事,不需要那麼多的人了,所以回不回去也無所為了,還不如繼續打工多掙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布衣神相十大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