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滬生泉
-
2 # 電子通訊和數學領域
黑洞的產生過程類似於中子星的產生過程:某一個恆星在準備滅亡,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縮,塌陷,發生強力爆炸。當核心中所有的物質都變成中子時收縮過程立即停止,被壓縮成一個密實的星體,同時也壓縮了內部的空間和時間。
-
3 # 寒蕭99
黑洞形成的唯一條件就是質量!只有質量達到了臨界要求,才可以形成黑洞,其他都不重要,如果質量達不到,只能形成中子星或其他密度更小的天體。
黑洞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的天體。
也就是說黑洞之所以黑,是因為它強大的質量導致時空曲率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以致於光無法傳遞到外界。因此,處於黑洞外界的我們觀測它,只能看到時空初呈現的一個無法觀測的介面。
當一顆恆星的質量達到太陽質量的10倍以上時,當期演化到紅巨星爆炸後核心剩餘物質的質量超過3.2倍太陽質量時,其向內坍塌的力量就會超過中子簡併的力量。這時,物質就會繼續被壓縮下去,形成我們目前還無法知道的物質。而此時,天體所產生的引力就會達到使光線完全彎曲,外界再也看不到視界內的物質。於是,就形成了黑洞。
當然,黑洞也不完全一樣,按目前的研究,我們可以根據黑洞本身的物理特性質量,角動量,電荷來劃分,將黑洞分為五類。
1,不旋轉不帶電荷的黑洞:它的時空結構於1916年由史瓦西求出,稱史瓦西黑洞。2,不旋轉帶電黑洞:稱R-N黑洞。時空結構於1916至1918年由賴斯納(Reissner)和納自敦(Nordstrom)求出。3,旋轉不帶電黑洞:稱克爾黑洞。時空結構由克爾於1963年求出。4,一般黑洞:稱克爾-紐曼黑洞。時空結構於1965年由紐曼求出。5,雙星黑洞:與其他黑洞彼此之間相互繞轉的黑洞。由於黑洞的物理屬性只有質量,角動量和電荷這三種,所以密度什麼的都不存在了,所有黑洞的質量都指向了無限。
黑洞其實就是星雲中瀕臨死亡恆星被其他星系吸走時所留下的痕跡。
究竟應該怎樣看神奇現象:黑洞
在2004年7月21日,霍金宣佈自己原來的觀點錯了,承認了資訊守恆,或者說承認黑洞有吸收能量功能,也有釋放能量釋放功能。這就是說,黑洞就是一個我所說的生命體。
那麼,黑洞是不是天體中的生命體呢?
我覺得不像,理由簡單:我們所觀察到的黑洞像水中的旋渦,只有吸入,沒有吐出。假如說水中漩渦有吐出水,那麼,也不是從入水口吐出,而是揹著入水口與入水一起進入深處。同樣,黑洞也是如此。這不符合生命體的“能量吸收和能量釋放”基本特徵。
那麼,黑洞是天體中的什麼東西呢?
我覺得;黑洞就是星雲中的漩渦。簡析如下:
1,星雲是星系中恆星瀕臨死亡所致。(參見我短文《漸漸膨脹的星雲是瀕臨死亡的恆星所在的星系》)
假設在這星雲附近有一個強盛的星系,且靠近這星雲中的恆星這兒,那麼,一個強盛的星系就會把這瀕臨死亡恆星吸入其星系中。
2,瀕臨死亡恆星被一個強盛的星系吸入後,星雲中原本圍繞恆星公轉的行星及生命體便跟著走了。這就出現了星雲中的漩渦狀。
3,漩渦狀黑洞的另一面應該是蝌蚪狀、或雪茄狀的天體。
結論:黑洞其實就是星雲中瀕臨死亡恆星被其他星系吸走時所留下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