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梅新育

    “發達國家對外援助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問題問得相當及時,而且,對這個問題要從國家利益和當事機構、個人微觀主體利益兩個層次上審視。

    從國家利益層次看,作為發達國家,對外援助的目的主要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對外援助的首要目的是建立國際政治邦誼,在國際鬥爭中扶持友邦,在外國國內政治鬥爭中扶持對自己態度親善的勢力派別。這一點自不待言,最突出地體現在軍事援助上。美國對外援助中軍事援助佔很大比例,對埃及等某些國家的援助中大部分屬於軍事援助,可以說,美國對其發展中盟友國家軍事援助的規模、質量是與該國關係的最佳標誌。

    其次是希望以此換取受援國開放、或擴大開放市場,並支援受援國經濟穩定與增長,進而為本國創造一個更加穩定、增長更穩固的海外市場。須知,發達國家大規模對外援助始於二戰之後初期凱恩斯理論流行之際,而凱恩斯經濟理論的重要內容就是如何克服有效需求不足。

    在這方面,在西方國家中,日本的官方開發援助在很長時間裡格外強調這一點,而且在對華日元貸款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通常附帶對受援國的很多經濟政治條件,西方國家援助經常被指為“干涉受援國內政”而遭受抨擊。但受援國開放市場、改善宏觀經濟管理常常是援助成功的關鍵,這一點我們需要客觀認識。

    第三是潛移默化推廣本國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在這一點上,美國對其它國家文化、教育領域的援助表現得格外突出,手法也格外“高明”。

    第四是透過對外援助,樹立“慈善”的國際形象,在國際政治鬥爭中給本國佔據道義制高點,掌握國際鬥爭的“軟實力”。

    從當事機構、個人微觀主體利益層次來看,由於援助規模巨大,在很多發達國家,在二戰之後70餘年的對外援助發展實踐中,已經形成了龐大的吃這碗飯的利益集團。如在德國,最大的產業就是慈善援助產業(對外援助包括在內)。也正因為如此,其對外援助決策與行動往往被扭曲,從而未必符合國家利益。這一點,在德國接納百萬中東難民問題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 2 # 閒看秋風999

    不要把發達國家的對外援助吹得神乎其神;更不要說它們在盡什麼國際主義主義的義務。

    發達國家的援助與商人為了回報的投資相比並無二異。

    先來看英國、法國這些老牌的殖民主義國家的外援。這些“外援”都去了它們原來的殖民地國家。為了什麼呢?

    第一,贖罪。英國和法國在亞洲和非洲都有大量的殖民地。而早期的燒殺掠奪姦淫對殖民地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傷害,給幾個錢,自己安慰自己;

    第二,控制。英國有個“英聯邦”,英聯邦國家都以英國女王為頭領。給點錢,一來籠絡人心,二來加深感情,第三可以繼續控制;

    第三,拉幫結派。在美國特別是川普總統看來,“援助”等同於“感情”投資。如果美國需要,你必須赴湯蹈火,義不容辭。

    一旦聯合國開會表決,你要無條件支援我。不然的話, 記錄在案,秋後算賬;

    第四,附加條件。沒有無緣無故的愛。發達國家的援助都是有著苛刻的附近條件的,對受援國的政治、經濟活動都存在著干預;

    比如當年美國設立的“馬歇爾計劃”,其政治目的十分明顯,對受援國注入美國價值觀的效果立竿見影。

    發達國家的援助有著時代的背景以及歷史的原因,另外還有地緣政治等等因素的影響。絕對不是無私的奉獻,更不是為了共同富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成為一個像張國榮這樣能讓每一個與之相處過的人都讚不絕口的人,在當今社會是否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