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靈
-
2 # 八點半分享
謝邀,因為勞動人民才是最光榮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古代勞動人民長期從事著繁重的工作,社會分工不明確,什麼都要自己來,從而自己總結併發明瞭一些減輕勞動強度的方法或物件,在現代社會,由於工業文明,社會分工明確,人們發明了強大的工業機器,人們只要機械的幹活就行,都不用思考的,所以在古代社會和現代社會對比後,我們會覺得古人有智慧
-
3 # 隨心隨性隨遇而為之
中國古代人才輩出,黃河上的水車就是這樣的一個偉大發明。
明嘉靖年間(公元一五二二年至一五六六年)蘭州人段續所造段續考中進士後,曾宦遊南方數省,對湖廣地區木製的筒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派人繪成圖樣,儲存在身邊,晚年回故里後致力於水車的仿造,經過反覆多次試驗,終於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獲得成功,最早架設在現廣武門外的黃河北岸,後又在今鎮原路北口架設了三輪水車,以灌溉附近六百畝菜畦果園,“水車園”這個地名即由此而來。段續的水車成功後,黃河兩岸的農民爭相仿製,至清末時蘭州已有水車157輪(據1891年統計)。到解放前後,上至青海貴德,下至寧夏中衛的黃河岸邊共有水車350多輪。1952年,蘭州有水車252輪,黃河兩岸更是水車林立,總提灌面積達10萬畝。當時蘭州市的水車之多是號稱“水車之城”的敘利亞哈馬市水車最多時候的8倍,成了當時世界上真正的“水車之都”。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
蘭州水車是一種利用黃河水流自然的衝擊力的水利設施,水車輪幅直徑達16.5米,輻條盡頭裝有刮板,刮板間安裝有等距斜掛的長方形水斗。水車立於黃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轉動;枯水季則以圍堰分流聚水,透過堰間小渠,河水自流助推。當水流自然衝動車輪葉板時,推動水車轉動,水斗便舀滿河水,將水提升20米左右,等轉至頂空後再傾入木槽,源源不斷,流入園地,以利灌溉。這種透過水車轉動,自動提水灌溉農田的水利設施,是古代的"自來水工程"。
據《重修皋蘭縣誌》記載,是由明代蘭州段家灘人段續所創。"續里居時,創翻車,倒挽河流,以灌田,致有巧思。船河農民皆仿效焉。"段續,字紹先,明嘉靖二年進士。博學多才,曾宦遊南方數省,多有惠政。他在出任雲南道御史期間,對當地的筒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就派人繪成圖樣,儲存在身邊。後來因為他在朝廷疏奏論事獲罪,被貶為河南郾城縣縣丞,又遷為杞縣知縣。在此期間,由於他革除積弊卓有政聲,又被擢升為湖廣參議、密雲兵備副使等。晚年迴歸故里,致力於水車的仿製,經過多次反覆,終於在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獲得成功。
公元1556年,段續借鑑雲南通河的筒車灌溉技術,在蘭州創制了適合於本地的水車。開始架設在現今廣武門外的黃河北岸。以後又在現今鎮原路北口架設了三輪,以灌溉附近的六百年多畝菜畦果園。"水車園"這個地名即由此而來。
回覆列表
我們之所以古代勞動人民都是很有智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1.社會工作方面,古代勞動人民長期從事著繁重的工作,社會分工不明確,什麼都要自己來,從而自己總結併發明瞭一些減輕勞動強度的方法或物件,在現代社會,由於工業文明,社會分工明確,人們發明了強大的工業機器,人們只要機械的幹活就行,都不用思考的,所以在古代社會和現代社會對比後,我們會覺得古人有智慧。
2.社會思想方面,中國春秋戰國時代是百家爭鳴的時代,各種思想,各種文化,在這個時代集中的產生,西方也差不多是個時候,全世界都產生了許多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人們稱之為思想大爆炸。但在現代,無論從資訊的開放程度和文明的高度,都比過去先進很多,但都沒有比得過那個時代的,至今人類還是不明白,那樣落後的時代,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多偉大的思想家,所以說在思想這一方面也是很有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