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苕

    在農村過年走親的話,禮品酒是首選,因為酒的保值期長,主人家消化不了不會過期,家裡如果有小孩的話還要帶一提牛奶,有年長輩高的老人還要割一提肉以示敬畏!現在好此親戚成年在外,相聚在一起不容易,互相走動一下,禮品加附帶至少也得一二百多。

  • 2 # 不忘初心1125689

    小時候走親戚一般送臘肉,餈粑,蔗糖。喜歡喝酒的長輩還要買一瓶酒。現在年輕人都在外面,餈粑基本沒什麼人做了,現在拜年除了臘肉自己做的,其他的都是買的,牛奶,兒童喝的牛奶,飲料。罐頭,蘋果箱子裝的那種。沒有特別的要求,長輩喜飲酒的,會買瓶酒,喜歡煙得會買一條煙,一般50到100塊錢一條的吧。家裡生活困難的長輩親戚通常除了送禮品外會送二百塊錢現金,時代在變,禮品也在變。

  • 3 # 人生如此痛並快樂著

    又過年了,大年初二開始,人們便會陸陸續續的給親朋好友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傳統流傳下來的習俗。旨在感情交流,傳送新年祝福,寄託新年願望。

    我還是回味小時候回外婆家拜年。

    大年初一過後,媽媽就安排回外婆家的行程,初二一大早,媽媽就會給我們穿戴一新,準備好臘肉,糖餅,打好紅包。

    臘肉是很長一條的五花肉,一般整條切,以一斤八兩到兩斤為標準。為了整體美觀,臘肉切成彎刀型,上短下長,中間用紅紙圍上一圈,以示新年古祥。

    餅是自家怍好的麻酥,上好糖,用粗糙的毛紙包好,打上四方結,把紅包夾在上面。其實紅包裡面只有五元或十元不等的數目,打好記號,確定拿的時候不會拿錯。因為有些是遠親,當然不能跟近親相提並論。

    外婆家在山裡,要走很長一段山路,我們小,走得很是吃力,媽媽便會輪流背,經常背得汗流浹背,外套是脫了一仵又一件。到了村口,還有一條大河擋住去路。一般都有擺渡人,我們會興高釆烈的踮著小腳往船上奔,媽媽會嚇得直呼:不要亂跑,不要亂跑,小心掉進河裡!

    到了外婆家,媽媽會讓我們問候外公外婆,這時外公外婆就會挨個發紅包,舅舅會過來抱我們,舅媽給我們倒開水。

    村裡很多跟我們差不多大的孩子,他們會帶著我們滿村跑:捉迷藏,打陀螺,跳繩,踢燕子。那些稍大的男孩子,會把炮仗甩到水裡,水花四濺,他們在一旁開懷大笑,更有惡搞者把炮仗丟到路邊的牛糞上。汙汁亂飛,而他們以此為榮,樂而不倦。

    玩到炊煙升起,舅舅會四處找我們回家吃飯,我們意猶未盡,約好明天再來。

    很多時候,媽媽會在外婆家住上一個星期或者十天左右。因為親戚多,我們會輪流去吃飯,今天三舅,明日大姨,後天滿外婆(不太親那種)。我們會用收到的紅包去小買部買氣球,用長長的線紮好,迎著風在河灘邊奔跑,若是一個不小心把氣球給放飛了,會哭一個下午的鼻子,最後還是媽媽承諾再給我們買,才破涕為笑……

    回家的時候,我們會很慘,因為媽媽會收到很多禮物,多是餈粑,年糕,桂花糕什麼的,很沉,擔在媽媽肩上。我們便只能走路,走走停停,有時如果有籮筐,媽媽還會把我們放在裡面,用細細的擔扁串起,晃悠晃悠的擔著……

    如今,年代變了,過年紅包多則幾百,少則幾十,臘肉也換成了新鮮的豬肉,提的多是旺旺禮品,不是自已開車,就是有車接送,再也不要擔心要走路,而年味,卻離我們漸行漸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故事梗概450字,三個修辭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