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魅影

    馬,對於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有巨大貢獻,如果遊牧民族沒有馬,那就沒有了戰爭的工具,有了馬才是遊牧民族。歷史上與遊牧民族發生衝突很多次,比方說漢朝,劉邦被遊牧民族圍困白登山7天7夜,這算是和遊牧民族結下樑子了,才有後來漢武帝攻打匈奴。如果沒有馬,遊牧民族就沒有騎兵,就不會圍困劉邦,就沒後來的種種事情,當然也不會有絲綢之路、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成吉思汗征戰南北,這些都是改變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的事件,人類現在的程序可想而知。

  • 2 # 老叮噹

    沒有馬,也就沒有遊牧民族這回事了。

    1、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就是攫取型經濟(採集、漁獵)向生產型經濟(農耕、遊牧)的過度。其中,遊牧能夠從原始的小型畜牧脫離,演變成大規模的逐水草轉移粗放型草原畜牧很大程度源於對馬匹的馴化,使之具備了速度優勢和長距離遷徙的能力。否則,遊牧文化都無從談起,就好像沒有船,你認為會有海洋民族這個稱呼嗎?

    試想一下,遠古時期的歐亞大陸。在戰爭中相對弱勢的部落喪失了優質的可耕種的土地,不得不向貧瘠的北方躲避遷徙,越過大陸的35釐米降水線,進入草原和荒漠。在那裡僅靠漁獵,採集已經無法支援大型部落的生存和發展,而草原的生態特點又決定了原始的定居型畜牧業不可持續。這時要想發展大規模的畜牧業,只能採取遊牧形式,逐水草而居。可是,沒有馬,人類相比牛羊駱駝等大型牲畜根本沒有速度和耐力的優勢,也就沒有可能控制住大規模的畜群,何談遊牧?不能遊牧,只能萎縮成小部落零星分佈在相對資源較豐富的草場河道,還要面臨來自南方和東北方向的農耕民族和漁獵民族的侵擾,也就不可能形成大的部落聯盟,更不能成為後世農耕文明的威脅,隨著資源的枯竭要麼遷移融合,要麼消亡。

    2、在人類歷史上,遊牧民族沒有馬,早就被其他文明消滅了。馬和基於此而生的大規模的騎兵,是遊牧民族能夠劫掠農耕民族的唯一戰爭優勢。失去這些優勢,也就沒有了遊牧民族的生存機會。

    典型的就是蒙古。蒙古人曾經靠著馬背民族與生俱來的戰爭優勢橫掃歐亞大陸,隨著熱兵器的發展,現在熱情好客能歌善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保留孩子小的時候最萌的照片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