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虛化靈
-
2 # 枕頭山
從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發現看,他可能更把整個物理界當作大課堂。印度無名小卒玻色把凝聚態的論文寄給他,科學家的使命感就讓他對論文進行完善並聯名發表。現在這個凝聚態概念在天文物理和量子物理都很重要,特別對意識量子態理論的完備,也是重要基礎之一。前一陣“九章”量子計算機的爭論,核心就是:理論科學家和應用科學家的相互友善的、堪稱楷模的華山論劍,拓撲相鏈與玻色粒子-波的雙相理解不銜接而已的問題。
回到正題,科學家專注於所有研究者心智力與科學創新的問題的火花四射的環境,公平公正,共同友善合作競爭,三人行必有我師,誰有本事誰就是師,資質讓位於真知。
-
3 # lyb1981227
愛因斯坦喜歡獨立研究問題,招收研究生對他研究問題沒啥好處。他自己還要研究,哪有功夫去帶研究生?再說愛因斯坦當研究生的時候就沒得到過多少好對待,所以他也不想帶研究生,會認為耽誤別人。
-
4 # 手機使用者弘毅
愛因斯坦從小立志於獻身科學,在高考時成功考取蘇黎世聯幫理工學院,從此,同物理學結下不解之緣。但從未帶過研究生,他的生評及傳記都未提及他帶研究生的事,但我認為,既使不帶研究生,專門從事科學研究也並不會影響他的光輝形象。讓我們來看看這巨科學大神的簡歷吧!
1905年愛因斯坦從瑞士蘇黎世聯幫理工學院畢業,獲得了博士學位,同年,假設了光的粒子特性,發現了光電效應原理,(並於1921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同樣是這一年,創立了《狹義相對論》,1915年構建了《廣義相對論》,1933年因反猶迫害移居美國。在這二十多年的時間裡,(1905年至1933年的移民前)愛因斯坦當過蘇黎世聯幫理工學院教授,移民美國以後,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擔任教授,兩度長時間地任職教授,居然未帶過研究生,未培養出一個高徒,這讓我們感覺有點納悶,有點不可思議。
其實,看看愛氏的科學成就,我們就不會感到震驚了,除了上述獲得諾獎的《光電效應》。《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布朗運動》、《統一場論》、《質能方程》、(表示式為:E=mC的平方)。另外,愛氏還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世界和平運動的倡導者和反戰者。就憑以上舉世矚目的成就,愛氏至少還有資格獲得五個諾貝爾獎。但為什麼只獲一個諾貝爾獎呢?難道他還不如榮獲兩次諾獎的居里夫人嗎?不!當然不是!也許是他發現的大多數理論太超前了,以至於諾獎評審委員會的那些權威們都搞不懂,既然如此,又怎能再一次獲得如此巨大的榮譽呢?
綜上,如果愛因斯坦將其有限的精力用來帶研究生的話,他肯定不會取得如此驚天地,泣鬼神的業績。現代科學的奠基人和開創者的桂冠也不會戴在他的頭上,世紀偉人的稱號也有可能失之交臂。
也許,愛氏並不特別看重這些榮耀,他所信仰的是科學,他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的是真理,他曾經說過:”他不相信一個人格化了的神”。
回覆列表
因為愛因斯坦可能沒有想過去做做研究生導師!可能一心致利於自己的專業上了、沒有時間做導師、去研究研究生!這可能就是偉人的不同之處了、依據常理而思不得、但是我自己明白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精力去支撐的、精力不是無限的、在精力有限的條件下想要把某項內容達到極致、需要的是絕對的精神集中、絕對的專一、絕對的專注、如果還負責帶徒弟的話、師父這兩個字也是需要精力去支撐的、精力分散、分心去做的話、可能都能做的不錯、但是無法達到極致、好比說是中國的原子彈爆炸不同凡響、是因為無數的人在做原子彈這件事情超常透支精力的情況下才造出來的、可以想象在發明原子彈的過程裡、如果不是百分百的全身心的付出、怎麼會在條件不完善、技術不完善的時候、短時間內就爆炸成功了呢!這是偉大的偉大!只能用偉大去描述了、因為偉人的行為用自我去揣測的話,我感覺就好比是盲人摸象了!!比如現在!摸著沒有摸著還不知道嘞!!是不是!!大形無象嘛!妄自揣測無非也是妄自的結果!不是愛因斯坦的結果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