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戰於野888
-
2 # 青山不掩
物質的概念很早就有了,是誰提出的,已經難以確定。
①列寧對物質的定義。
物質是哲學範疇,
物質即客觀實在。
物質的特點:
物質不依賴主觀意識而存在,
物質不依賴是否被感覺而存在。
物質能夠被感知,透過人類的感覺器官,或儀器儀表而被感知。
人類的感覺器官能夠把物質所攝影,複製,反映。
②平常我們身邊的一切,我們看到,聽到,接觸到的一切,都是物體。物體都是具體的,有輪廓,有體積,有形態。
物質,則是組成物體的材料。我們都熟悉這樣的構詞,組詞:
鐵錘,鐵釘,鐵床…
木椅,木墩,木門…
很顯然,前面的字,就是材料,就是物質;後面的字就是物體。
一種物質,可以構成千姿百態的物體,無論鐵錘,鐵釘,鐵床…再多的物體,形狀不同,功能不同,作用不同,但是,其材料,卻是相同的,都是一種物質-鐵而已。
所以物體,物質,共同的特點,就是客觀存在。
1.由於物質是客觀存在,所以和唯心主義劃清了界限,和哲學上的二元論劃清了界限。
2.由於物質能夠被感知被攝影,複製,反映。所以和認識論的不可知論劃清了界限。
3.舊的唯物主義,雖然承認物質能夠被感知,但僅僅侷限於感性的感覺階段。由於物質能夠被攝影,複製,反映,所以意識來源於對存在的感知,意識的內容是理性的,但仍然是存在的對映。所以克服了舊唯物主義的缺陷,唯物主義領域裡,物質的概念又進了一步,更完整,更全面。
4.雖然物質的概念在馬克思著作裡,經常出現,反覆運用,但一直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列寧熟知馬克思主義,從馬克思著作裡吸取營養,明確提出了物質的定義,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打下堅實的基石。
從此,辯證唯物主義旗幟鮮明,雖然很多的學者混跡其中,標榜不偏不倚,一旦面對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則語焉不詳,王顧左右而言他,既不能擺脫唯心主義的牽連,又無法撇脫關聯,立刻暴露出唯物主義對立面的真實面目。
也有很多的唯物主義者,在學習,解說,論戰當中,逐漸深刻理解了列寧定義的全部內涵,從幼稚走向成熟,從機械論走向辯證法,成為卓越的無產階級戰士。
回覆列表
哲學層面所說的物質,並非指樹木花草、桌子凳子等具體的物質,而是指構成世界的本原。關於世界的本原,東、西方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與揭示。
後來,隨著人類生產力的發展,中西方關於自然與人有了帶著理性色彩的認識。春秋時的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觀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裡既有具體的物的概念,也有抽象的物,即“道”的理念。稍早一點的古希臘,自然哲學家泰勒斯認為“水是萬物的本源”。這些都是公元前的人們都哲學層面的物質的研究。
近代工業革命以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費爾巴哈、馬克思、列寧等人先後對物質作出更明確的研究與認識。總體而言,他們都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是第一性的,物質先於意識而產生,物質決定意識。
所以說,哲學層面的物質概念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如果非要明確一個提出者,那應該就是德國古典唯物主義哲學家費爾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