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蕭臨淵
-
2 # 天龍風水
孔廟中修建欞星門的意義
“欞星”即靈星,又名天田星
在中國的文廟中,常有欞星門的建築,這是文廟中很普遍的制度。一般將它建在泮池和影壁、泮池和聖門或者是泮池和戟門中間。欞星門和文廟建築群總體佈局有很大關係。
那什麼是欞星呢?
“欞星門”是文廟中軸線上的牌樓式木質或石質建築。“欞星”即靈星,又名天田星。《後漢書》記載,漢高祖祭天祈年,命祀天田星。天田星是二十八宿之一“龍宿”的左角,因為角是天門,門形為窗欞,故而稱門為欞星門。皇帝祭天時,要先祭欞星。袁枚在《隨園隨筆》中說:“後人以漢靈星祈年與孔廟無涉,又見門形為窗靈,遂改為欞。”在宋代,欞星門又稱“烏頭門”。
文廟中的欞星門是在明太祖洪武十五年以後出現的,象徵祭孔如同尊天。後來人們又將欞星解釋為天鎮星、文曲星、魁星。古人認為“天鎮星主得士之慶,其精下為靈星之神”,以欞星命名孔廟大門,象徵著孔子可與天上施行教化、廣育英才的天鎮星相比,又意味著天下文人學士彙集於此,統一於儒學的門下。
曲阜孔廟的第一道大門——欞星門。三間四柱火焰沖天柱式石坊,下設柵欄門,左右接牆垣。坊高10.34米,圓柱上下兩節,前後石鼓夾抱,兩節相交加石戧柱斜撐。
中國宋、元、明這幾個王朝對儒教很重視,建立尊孔制度,如宋代按唐代制度於元符、崇寧年間在各聖廟內加聖像,將大殿定名為大成殿,建立文廟;元武宗于山東曲阜設定至聖廟進行歌樂;明朝洪武年間則下令天下郡縣皆建孔廟。到了清代,建文廟更為普遍。因此,文廟建築中佈局規模較大,分為前、後兩部分,前半部是陪襯建築作儀禮部分,在儀禮部分中有影壁、聖門、欞星門、泮池、文昌樓等;後半部是主體建築作祭奠部分,在祭奠部分有戟門大成殿、東西廡等,這前、後兩部分的建築都由一條中軸線貫穿著。
由聖門進入廟內,有泮池和欞星門,構成一個前院,它標示著孔廟的禮制,廟內院子多,門的式樣也有變化,也可以說是體現氣魄壯麗的裝飾性建築,如同住宅裡的垂花二門。這種建築也常常用在一些大臣的陵墓前、祠廟和住宅中,樣式和牌坊非常接近,建造意義和牌坊也有相同之處。
回覆列表
在孔廟建欞星門,這裡邊的說法很多。來到孔廟進入的第一道大門叫欞星門。欞星門在泮水橋後,四楹三間。石柱鐵梁,鐵梁鑄有12個龍頭閥閱。四根圓石柱中綴祥雲,頂雕怒目端坐的天將,額枋上雕火焰寶珠,以象徵此門由天將守衛而成為參天立地的天門。枋額刻乾隆皇帝手書“櫺星門”3個大字。明代時此門為木製,乾隆年間重修時改為石質。古代祭天,先要祭祀靈星。在孔廟建造欞星門並作為第一道大門,是說尊孔如同尊天。其二,欞星即天鎮星,古人認為“天鎮星主得士之慶,其精下為靈星之神。”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有“萬世師表”之稱。以欞星為孔廟正門之名,意在說明廟內供奉的孔子,可與天上施行教化、廣育英才的天鎮星相比。其三,孔廟有碑記:置欞星門“取其疏通之意,以納天下士”。無論任何地方,只要設有欞星門,那麼它的門扇一定是由欞子結構而成,因此有疏通之意。孔廟取此意,以招引天下的文人學士都來此學習。這就是孔廟建欞星門的原因,總之都是尊孔之意。欞星門外有下馬碑,上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在封建社會,所有來曲阜祭孔的官員,無論職位高低,來到孔廟前見到此碑,須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對孔子的尊崇之意。其實,不單曲阜孔廟建有欞星門,各地的孔廟都建有欞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