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小時候大家都聽說過很多以“洋”開頭帶東西,很多都是國外引進的,比如說:洋柿子(西紅柿),洋茄子(氣球),洋油(煤油),洋灰(水泥),洋車子(腳踏車),洋姜(不知道學名)等等很多,大家說下自己知道的吧
8
回覆列表
  • 1 # 向陽28303

    中國建國初期,生產能力差,物資極度匱乏,很多生活物品都是外來進口的,所以冠上一個“洋”字。比如說生活用品羊油(點燈的油)、洋蠟(蠟燭)、洋火(火柴)……還有很多工具帶“洋”字,比如洋鎬、洋鍬、洋叉(叉子)、洋車子(腳踏車)……

  • 2 # 靜水深流222272003

    洋:指海洋,泛指泊來品,即透過用船從大洋運來。

    舊中國,製造業落後。很多生活用品都從外域進口。華人稱外國貨為“洋貨”,比如“洋油、“洋火、洋釘子”“留洋頭、“騎洋車“白洋布”“洋學生”“崇詳媚外”等等。

  • 3 # 看一世繁花

    故事不長,說給你聽。

    從滿清後期到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以前,好多物品老百姓都習慣帶個“洋”子來稱呼它。譬如,日常常用的洋火,洋油,洋鹼,洋車,小洋傘,小洋樓,洋蔥等,即使到了現在,在廣大農村老一代人說腳踏車還說洋車,蔥頭稱作洋蔥。

    那個階段,由於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自以為是,不肯接受西方的科學技術,導致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西方列強的工業日趨強盛,隨著鴉片戰爭,許多舶來品進入中國,統統被人們冠以“洋”字的東西。滿清政府結束後,軍閥割據,民不聊生,國內發展停滯不前,許多關乎國計民生的用品都於進口。之後,八年抗日戰,三年內戰,國家工業發展幾乎停滯。

    到了1978年,改革開放時代,特別是偉大總工程師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的必須性。中國現狀就如變魔術一樣,一天一個樣,一年一個樣,高速發展,短短几十年,中國國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昔日的東亞病夫一去不返,各個行業都發展迅速。許多產品也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演變,華人在世界舞臺上的角色越來越重。

    這都依賴於國家政策好,人們發憤圖強。祝福祖國越來越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放養豬一天吃多少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