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郝滬生
-
2 # 春秋大A
IPO 堰塞湖是不是偽命題?IPO堰塞湖是由於上市發行稽核(暫且視為供給,其實稽核背後體現的是市場的承受能力)與發行需求之間的矛盾造成的。
在一個自由市場裡,交易、價格等等受市場自發調控,價格上升,吸引供給增加,抑制需求;供給增加,價格回落,激發需求。供給和需求自發調整,完全是市場行為。但大A股IPO並非市場行為。通常情況下,想要加入到A股參與圈錢盛宴的公司會有很多,管理層掌握著稽核的節奏。在經濟下滑,企業需要資金扶持的時候,排隊上市的公司會更多,IPO稽核的口子相應會略微放寬。在牛市的時候,IPO稽核也會放寬加快。而在熊市,IPO則適當放緩。既然如此,熊市產生的堰塞湖,到牛市自然迎刃而解,又何必為此心猶呢?現實的形勢是,因為A股牛短熊長,幾年熊市也很常見,往往在長期陷入熊市就產生了IPO的堰塞湖。熊市週期越長,熊得越厲害,堰塞湖就越深。所以,IPO堰塞湖註定將是A股無法擺脫的輪迴。
IPO堰塞湖這個命題真實存在,但是它的意義何在呢?
2015年股市牛轉大熊,IPO堰塞湖經常被媒體掛在嘴邊。
試問,在一個以惡意圈錢為目的,上市後經常用融資得到的資金炒股、還債、補貼大股東、惡意減持變現為主要目的的市場,急於讓這些公司上市的積極意義又有多少呢?同樣是2015年牛轉大熊,投資者虧損累累,為什麼保護投資者利益卻遲遲得不到解決?
把IPO堰塞湖視為問題,說到底,這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慣性思維:重投資拉動,輕消費拉動。對公司上市給予支援,本質上就是要實體企業增加投資拉動經濟,但遺憾的是,管理層良好的初衷,因為制度設計的缺陷,被上市公司惡意扭曲了。美股十年牛市,投資者大多盈利,促進了消費繁榮,從而也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這個經驗和思路,如果我們能認真學習和借鑑,則大A或許會迎來長牛的局面。
-
3 # 杜坤維
IPO堰塞湖不是一個偽命題,而是一個客觀存在是事實。全世界都沒有IPO堰塞湖,緣何A股就存在呢。這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直接一點就是責權利不對等,上市得到好處太多太多,沒有辦法可以阻止公司排隊上市,哪怕等三年五載也是值得的。美國香港實行註冊制緣何不去美國香港上市而是要在A股排隊,就在於A股估值高可以獲得更多財富,;其次是很多公司存在財務關聯交易瑕疵,在美國上市容易可是生存很難,一旦被市場發現財務有問題或者是存在信披問題,等待著的就是集體訴訟讓你賠的心疼,甚至面臨摘牌。雞飛蛋打,A股就不一樣了,最多就是罰款60萬,即使賠償也不會太多,畢竟很多投資者嫌棄麻煩放棄索賠。三是減持很難,美國減持非常嚴格,A股寬鬆的多,很多公司上市就是為了減持套現,在美國很難減持何必多此一舉,即使在美國香港上市也會千方百計回A股上市。
IPO堰塞湖存在,IPO隨時面臨加快,17年IPO常態化就是為了化解IPO堰塞湖,結果走勢令人無法忘記,那就是極度兩極分化,到18年更是出現股權質押風險,兩市創新低。
IPO堰塞湖消失了,就說明投融資平衡了,公司不再把上市當成榮耀,這需要加大對造假上市懲治力度,需要進一步規範減持,需要加大再融資監管力度。避免股東透過關聯交易掏空上市公司,對於透過各種手段侵佔上市公司利益的事情必須繩之以法,嚴懲不貸。
回覆列表
待上市擁堵——很正常,如果要消除擁堵,就要開放上市——只要講真話,均可上市發行,但是幾十元一股還是幾分錢一股,只有隨買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