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嫻聊成長
-
2 # 格格鬥愛baby
想起我之前看過的一個新聞,兒媳婦餵奶的時候,公公總是“不拘小節”地過來逗孩子,最後兒媳婦和公公婆婆翻臉吵了起來,再不讓公婆碰孩子了。其實題主說的這種情況的確存在,但是,在現在的居住條件下,我認為發生的概率比較小,因為現在一般一個家庭裡都有至少兩間屋子,不至於沒有私人空間,也就不會發生兒媳婦兒坐月子把公公趕出門的情況了;
如果真的發生了可以嘗試用以下方式解決。
1、可以跟老公溝通一下,讓老公代為轉達一下媳婦的意思。
有些時候,做兒媳婦的不適合直接跟公婆說這件事兒,但可以和老公說一下,讓老公委婉地和他爸爸說,兒媳婦畢竟是外人,有的話自己兒子說無妨,若是兒媳婦跑去說,會尷尬和家庭不和諧。
2、兒媳婦有一個自己專門的房間,餵奶的時候可以把孩子抱進房間喂。
現在的居住條件,單獨留給兒媳婦一間房來坐月子並不是難事兒,所以餵奶的時候,每次都把孩子抱進房間喂,就會避免不必要的尷尬了。
-
3 # 豌豆媽媽育兒
餵奶引發的尷尬,是真的很尷尬,如果這種情況公公作為長輩都不明事理,對於兒媳婦來說真的沒有必要客氣。
我自己哺乳期的時候特別介意在陌生人面前餵奶,如果家裡來人,我肯定是要忍著,等到人家都走了之後再去餵奶。還好月子裡雖然客人多,但是一般也不會呆太久。
同性面前都會覺得尷尬,至於異性,根本就不能想象。
坐月子期間有自知之明的公公會自己避嫌坐月子期間是有講究的,我們老家男性是不進產婦房間的,除了自己的老公和父親,家裡其他的異性親戚一律迴避的。
作為公公既是異性,又是長輩,無論如何都應該在坐月子迴避,不走進兒媳婦房間就應該是常識,想要看孫子最好可以抱出去。
公公不閉嫌讓老公來溝通公公畢竟是公公,還是長輩,直接去說未免怕撕破了臉,再加上產婦本身產後就要多休息,保持好心情。最好可以把自己的問題告訴老公,讓老公來說。
作為兒子老公比媳婦有著更多的發言權,而且老公說話也更有分量,所以第一次不滿可以讓老公來溝通。
不過很多老公都是愚孝,在他們眼裡,他們父母是不會有錯的,有錯的只能是自己媳婦,如果老公是這樣的想法,也不需要讓老公來溝通。
老公沒能力溝通可以自己來說人與人之間的尊重都是相互的,既然公公做不到尊重,作為晚輩就只能撕開臉了。
做幾次意思大家都能明白了。
如果公婆真的很難相處,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分開來住,大家保持合適的距離,互不打擾,就是最好的狀態!
-
4 # 銀花育兒
兒媳婦坐月子期間公公被趕出門,這種因給孩子餵奶引發的尷尬應該如何化解?
大多數的公公都會主動避嫌的,但是最怕那些為老不尊的。
一開始自己的奶水不好,公公經常問她奶水足了嗎?要多喝湯水等等,平時也是經常進出她屋裡,看孩子。
後來孩子得了鵝口瘡,吃奶就哭,公公就當著親戚的面說她,也不洗洗就給孩子吃奶。
朋友老公是做工程的,離家遠,生孩子就歇了一個禮拜。平時也只能一週回家一次。有時候明明一句話的事,公公也喜歡往她屋裡去,朋友說,總覺得公公是故意的。
如果家裡不是隻有公公和兒媳婦的話,一般也不會太尷尬。並且大多數公公自己都有避嫌的意識,極少數沒有眼力勁的,可以讓自己的老公去說,而自己餵奶時,儘量避開,可以順手鎖上門。
-
5 # 育兒有故事
其實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真的非常之多,現在很多人坐月子都是躺在床上,穿著睡衣;並且新生兒一天餵奶好多次,寶媽餵奶時要坦胸露乳。而公公可能盼孫子、孫女盼了好久,平時又沒事可能經常性的跑去看孫子、孫女,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發生給孩子餵奶引發的尷尬事情。對於現代許多女性而言,是無法忍受的,像我也無法忍受這種情況。
我有位朋友就碰到她認為很“奇葩”的公公,她坐月子時,公公便時不時的跑到房間來,並且也不敲門,甚至有一次進來她正在給孩子餵奶,孩子吃了沒多久就在哭鬧,便責怪她不會給孩子餵奶,還指導她怎麼喂,聽得我都覺得有些“奇葩”了。
那麼如何避免這種尷尬事情?讓婆婆跟公公講,不要隨便進房間您跟婆婆講,明說就行,其實婆婆做為女性應該能夠理解您的想法,婆婆便會跟公公講。
讓老公跟公公講,不要隨便進房間如果婆婆不願意,您就讓您老公去講。但是為了避免傷害親子關係,可以讓您老公委婉的跟公公講,就說:“媳婦害羞,給孩子餵奶的時候您就別進去,進去的時候可以敲下門,讓您進才進去”。明事理的公公,一聽就明白了。
講不聽,直接鎖門當然,在生活中難免會碰到一些強勢又“奇葩”的公公,可能婆婆、老公說都沒用,還是我行我素。這種情況,您就直接把門鎖了吧,如果公公只是想看孩子,孩子醒著的時候可以抱出去讓他看個夠。
-
6 # 大年寶
有時遇到這種問題確實還是比較尷尬,為了避免尷尬有幾點需要我們提前做好準備。
公公要自覺這一點很重要!作為公公作為長輩一定要自覺,尤其在這種問題上,可能是比較愛孩子,每天都要時不時去看看孩子,但是最好在大家都在或者把孩子抱出臥室時再看,如果要進臥室一定要敲門,這樣至少可以減少很多尷尬。
寶媽餵奶時有些訊號一般情況都在家裡,如果需要給孩子餵奶,寶媽可以抱著孩子回到自己臥室把門關一下,這樣就是告訴大家:我在給孩子餵奶,有這樣一些訊號,相信大家也不會故意在這個時候去看去逗孩子了。
家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如果寶媽很介意家人尤其是異性家人在餵奶時出現在面前,最好還是和家裡人提前通氣告知一聲。如果不好意思可以和老公說,讓老公去和家裡人溝通,大家也要尊重寶媽的想法,多給予理解。
-
7 # 米花爸爸
媳婦兒餵奶,公公不迴避,進而引發衝突。這種尷尬最好的化解方法,就是讓公公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從而避免再次發生尷尬。
老人的固有觀念根深蒂固老人與新一代的年輕父母之間肯定有觀念差異,公公不迴避兒媳婦餵奶,大部分是認知上的代溝。
>看的不是餵奶,看的是孫子
大部分公公認為自己只是想看看孫子,以及孫子進食的過程。他認為我這是疼孩子的表現,孩子爸媽不讓看孫子,是不近人情的表現,自己內心甚至會感到委屈,並未真正考慮到媳婦兒隱私這一層面。
>認為餵奶不是隱私
很多公公認為,女人的乳房是隱私,但餵奶這一行為並不是隱私。這種心理十分有趣,只因為孫子與他的血緣關係,便認為自己看媳婦餵奶是天經地義的。隱私在他們心中並抵不過血緣關係的重要性。
>上一代陋習的傳遞
為了自己,為了家庭,問題必須解決讓公公自己認識到錯誤基本上不可能的,這就要媳婦兒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臥室是隱私場所
標明自己的隱私領地,臥室是私有空間,不管是不是在餵奶,都不應隨意進入。平時自己在臥室的時候,也應該習慣於鎖門,餵奶的時候更是如此。這樣做的目的,是像公公表明自己的態度。
>尋求家庭輿論幫助
這種事發生時,尷尬的不只是媳婦兒,其實老公和婆婆更尷尬。媳婦兒不宜與公公溝通的前提下,可以尋求其他二人的幫助,大部分情況下輿論都是導向自己的,讓老公、婆婆與公公溝通,讓他知道自己的做法有多過分。
>必要時採取強制措施
像題主的做法一樣,實在沒法溝通的前提下,可以在尷尬發生時,選擇驅逐公公。或是在尷尬發生後,主動尋求暫時和公公婆婆分開生活。但是在這些強制措施發生後,要注意緩和關係,畢竟以後還要生活在一起。
1、再次闡明自己的立場:必須站住自己的立場,不管公公此時多麼委屈,隱私必須得到應有的尊重。
2、強制措施可能繼續:告知公公,如若公公繼續沒有隱私觀念,自己隨時可能爆發,並重復採取強制措施的舉動。
3、希望公公理解自己:強硬態度過後,用自己的角度告訴公公自己也是無奈之舉,希望公公能理解自己。
以上做法過後,大部分公公都會體諒媳婦兒的觀念,並作出改正。偶爾一兩次的尷尬可以化解,長期的尷尬就需要矯正了。
但如果公公依舊我行我素,就不能排除他的心理是否有問題了。這事應和老公商量,儘快獨立出去生活,遠離公公。
-
8 # 我是微微笑
要想徹底解決問題,就是和沒有界限感的人不要住在一起。一家三口出去住,沒有條件就租房,努力賺錢,才能擺脫困境。如果經濟上都依賴公婆,那就不要有什麼想法了。
-
9 # 萬點香草
這……我坐月子時候沒有遇上這麼個事,反而餵奶吧,老公外的都覺得挺尷尬的,婆婆在都覺得尷尬。
出了月子後慢慢後也就慢慢好一些,比如外出地鐵上遇上寶寶餓了,適當遮擋吧,這個時期的哺乳媽媽都應該被理解。
至於遇上月子裡公公這樣的,個人認為還是需要老公出面跟公公談,這方面父子比較好溝通。若實在不行就自己說吧,本來月子裡,月婆也是需要休息的,打擾兒媳休息,這樣不好吧。
凡事留點面子給對方,趕出去感覺過了點,畢竟老一輩跟年輕一輩的觀念還是有代溝的,好好說才能解決辦法,免得雙方落下疙瘩。
-
10 # 一更生活
我餵奶的時候別說公公,婆婆也明白我餵奶她要出去順手把門帶上,剛開始月子裡的時候準備餵奶婆婆也是要看,我就是磨嘰著不餵奶,月嫂就一看就懂了說:快出去吧餵奶有啥好看的,慢慢的婆婆也懂得避嫌了。
我在別處看過一個回答:
也是說公公喜歡不敲門進來,有時候她在換衣服公公就進來了,老公說了好幾次都不行,婆婆還一臉嫌棄說都是自家人搞什麼客氣要敲門?有天逼急了,找個都在看電視的時間從房裡一絲不掛出來了,直接坐公公懷裡衝婆婆說:媽,以前都是我不對,我不該搞什麼隱私一類的,咱們都是一家人,今天晚上我就跟爸一起睡一張床上,你快去把大伯一家叫來看看咱們家多相親相愛啊。公婆瞬間瞬間懵逼了,她老公臉都綠了立馬脫衣服把她蓋上推回房間,讓他爸媽趕緊收拾東西立馬送走,然後世界清淨了……
回覆列表
我兩次坐月子,都是和公公婆婆一起住的,話說夏天坐月子,最尬的就是和公公住一起。
細數月子裡和公公同住的尬事1、剛出院時候,講究的很,全家人都盯著保證娃吃飯前都要先給“洗碗”,誰看見誰提醒。公公若無其事,自己臉要燒紅。
2、娃哭了,別人沒聽見,公公跑來了。即便穿戴整齊,但蓬頭的亂象也很尬。
3、娃拉屎後,別人不在,要和公公配合洗屁股。一個坐著、一個蹲著,無論怎麼分工,都感覺彆扭呀。
4、正帶著娃全家一起吃飯呢,遭到娃突然襲擊——把手放到“口糧”上,恨不得要遁地。
5、兒子夏天生的,早上起床迷迷糊糊上廁所,突然想起來還有其他人,嚇得趕盡跑回屋子,換條長褲。
7、公公帶著孩子玩,哭的哄不住了,抱過來,哀求的口吻說“讓俺吃點吧”
8、公公看著年輕,和我一起下樓,被眼神不好的鄰居恭喜“老來得子”——求求你不要笑死,我當時真的恨不得遁地,而我明顯看到公公的臉都僵了,笑的僵硬的回答”我是爺爺“。
怎麼辦?幸福的是,我公公還屬於比較有界限很注意的人,進門會敲門、有什麼事也很注意。
只是同一屋簷老公外的男性,確實自己很不自在。所以,上述尬事,要麼自己對迷瞪,要不就刻意迴避。
而主要的原則,我覺得就是:自己注意、建立邊界、相互理解。
1、自己注意
常發生的,或者擔心發生的尷尬事件,自己提前防範。
比如餵奶,可以固定臥室,關門進行。
2、建立邊界
如果擔心房間被誤闖,可以做一個進門請敲門的牌子掛屋門口。
我曾聽朋友說他公公上衛生間常不鎖門或關門,而且為了省電不開燈。這種首先要讓自己老公去提醒,同時也可以掛牌子等等。
3、相互理解
我們之所以尷尬,其實是把公公當作了一個異性,而忽視了他長輩的身份。
雖然,自己的爸爸也會有邊界,但作為長輩,他們很可能認為我們就是孩子,所以才不在乎。這一點我們要給老公溝通,讓他去提醒,但同時也不要刻意把這件事想到很糟糕,畢竟公公來也是在幫助我們。
特殊個例當然,也有極少數公公真的無法共處,這種情況,可以委婉的建議分開居住、請他回家或者回自己家。
有的新媽媽擔心這樣做太不近人情,所以一邊不滿著,一邊忍受著,其實這對誰都不好。
因為,對方可以看到我們的態度,而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倒不如直接明瞭,相互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