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夏浪花一朵

    “孟母三遷”的故事講的是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成為教育下一代的典範,為後人所稱頌。

    故事說明了育人環境的重要性,比如把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交給一隻母狼去撫養,嬰兒長大後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習性。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人類的成長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社會環境與一個人、特別是青少年的成長有直接的關係。孟子後來成為大學問家,與社會環境對他的薰陶感染有很大關係。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自然的人透過教育使之成為社會的人,一個人從生下來,帶成長為人類社會的一員,是一個相對較長的社會化過程。孩子在現實社會里學習社會的行為方式,同時參加各種和會集體活動,接受行動準則和價值體系,進而發展其社會性。因此,人的成長總是受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從而形成各種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獲得一定的生活知識和社會經驗,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由此,我想在現代社會,是一個教育社會化的時代,而我們的學校教育也不應該,把學生關在教室裡,讀死書,死讀書。有些知識、規範是社會要求他們而學校無法學到的,就需要他們到校外學習,所以教師的班級管理和班級活動,不能只限於學校的圍牆之內。

    在一個家庭中,家長的生活習慣,語言、行為,思想觀念對子女有著直接的影響。學校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也有直接的影響。社會上一些學生可見、可聞、可感的事物,對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也有影響。

    從孟子的母親對他的教育,我們可知道擇善而居,三遷而擇鄰,妙在選擇。這種選擇,體現了母親教育子女的主導性。對於學校教育,對學生教育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學生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思想道德,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成長,取決於教師所把握的培養目標。因此,教師的主導作用的發揮,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積極發展。

  • 2 # 名師空中課堂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其實目前因為社會壓力,家庭壓力,各種原因,很多家庭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孟母三遷》的典故: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遊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遊戲。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裡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故事放到現實生活當中也有它的教育意義,只因時代和歷史以及社會各種因素的不同,我們分析起來要同時現在歷史和當代現狀去看問題!

    為了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長都不惜重金買學區房,其實就是“孟母三遷”的一種體現!天底下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很多父母由於家庭和社會的壓力,到城市去打工,留下子女在家中學習,成為留守兒童。這樣的父母更希望透過自身的努力改變經濟狀況,從而給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

    另一種現象是,家庭條件比較優越,成天是補習班培訓班上個不停,但是學習成績未必就是當中的佼佼者。

    孩子無疑是家庭的希望,作為父母,希望透過自身的努力,給予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和教育資源。

    我作為教育工作者,認為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對於現在偏素質教育為主,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培養他的興趣愛好是關鍵!而不必要一味的盲目跟風,培養出品學兼優的學生,以其適應以後社會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足球運動員中誰的肌肉比較好看?C羅肌肉是完美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