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萬念俱揮

    曾國藩的中庸之道,意思就是做人身段要軟,手段要硬。太過柔軟會力量分散沒有反制,太過強硬會進退兩難沒有後路,就像唇齒相依的道理。也可以理解為陽謀和陰謀不能只懂一面。

    現代社會可以表現的過柔或過剛來故佈疑陣、設下層層陷阱,但如果扮豬吃老虎扮的久了,不是豬也變成豬了,必須適當的表現自己另一面,讓別人知道老好人也有脾氣,暴君也很護短。

    做事看似不急不躁但果決獨斷,說話聽似細雨無聲卻擲地有聲。不硬碰硬兩敗俱傷,卻也不會只搞陰謀詭計上不了檯面。

    相比這句話我更喜歡另一句——事閒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無欲則剛;和若春風,素若秋霜;取象於錢,外圓內方。

  • 2 # 呆念想

    度與時的關係,小鷹蛋中的卵在不夠溫度下,不夠時間情況下,可能或早夭,或即將出殼,竟有無力破殼而出,即使出殼,父母沒哺餵到位,小鷹不會夭折。柔與剛,小鷹在蛋殼裡,剛是弱的,發育初期能從水肉態長出小硬嘴是弱剛之發展,出殼後不遇大病災,鷹之父母照顧好,弱小鷹成大雄鷹,可抓兔可擒小羊,這是一種柔與剛之轉變。總在蛋殼或鷹母羽翼下不成長髮展,這柔也真:(靡)了,孵卵期柔多則會夭折,哺食期太早飛會摔死也夭折,事物應柔時則柔,會保全幼小之剛,當剛未剛強剛也會斷而夭折,大自然間生靈,人世間生命能力之發展,都有個:度與時的孕育期,應柔時要柔,到剛時也不可強剛,過度剛,物極剛反,剛柔並濟是古代先賢的珍貴經驗教訓不可忘記與越界,謝邀(個人體會)

  • 3 # 一句話永珍

    太柔則靡,太剛易折,從辯證的角度看是非常有道理的,為人處世,太過軟弱、猶豫無斷,就會掉入沒有主見、毫無原則的泥沼,事業、生活都會散亂不堪。

    剛自柔出,柔能克剛,這是說明剛柔相濟的重要性。我們不管做什麼,都要有度,不能一味的妥協,要柔中有剛,堅持自己的紅線!遇到尖銳矛盾衝突時,要適當放低姿態,柔和處理不要激化擴大事態,以此來平息解決問題。

  • 4 # 陸秀娟熱愛文學

    人太柔了就會被人欺負,鋼燒得太硬也會易容斷。所謂柔能克剛,就如,要造一把刀需拿到火裡燒,燒紅了才拿出來打造,要滅火紅的刀,必須放入水裡才能息滅。水就是柔的,火就是剛,這就是柔克剛。如是人,暴跳如雷的丈夫做事久搞慮,每次都被妻子幾句柔而有道理的話說服了。這就是柔克剛。

  • 5 # 學而不才

    太柔則糜,太剛易折:剛自柔出,柔能克剛是什麼意思?

    我覺得這句話的意思:為人處世需要剛柔相濟一個道理。

    具體分析如下:

    一、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自柔出,柔能克剛。這句話是清朝曾國藩的名言。

    二、太柔則糜:

    1.人性是固執的,做到低頭也是困難的,如果不懂得適時的低頭、柔軟態度和身段,人生也就不會有太大的成就,懂得適時的低頭,柔是一種巧妙的智慧,沉穩的成熟。

    2.適時的柔(低頭),不只是一個動作,也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豁達的胸懷,是忍的境界;適時的低頭,不是委曲求全的懦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深謀遠慮。

    3.但是,柔軟過度就是頹廢,任人宰割。柔不是讓其柔弱不堪。

    二、太剛易折:

    1.人生也如此,至剛易折,容易得罪人,容易把事情搞砸,容易讓自己陷入孤立的絕境!

    2.現實生活中,如果一味至剛的態度,昂著頭為人處世,那就會給人一種趾高氣揚的感覺,做事橫衝直撞,鋒芒畢露,卻不知,即使是最硬的弓,拉的太滿也會折斷,更不知道,即使是最美的月亮,也會有盈虧的自然之道。

    三、剛自柔出,柔能克剛:

    1.剛自柔出,柔能克剛,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剛柔相濟的意思:

    2.上善若水,剛柔並濟是為人處世最佳的選擇,便利萬物,而又能高能低,能屈能伸,方能順利長遠。 所謂柔(低頭),是適時的選擇,識時務者為俊傑;所謂剛柔並濟(成熟)也是辯證兼得,不能一味的追求一成不變的態度,就是柔自剛出。

    3.成熟的人需要懂得剛柔並濟,是不會讓自己撞的頭破血流,而懂得適時的柔(低頭),成熟的人,是不會在絕望面前孤注一擲,而是選擇退一步海闊天空,巧妙的柔(低頭),這即是一種策略,也是一種人生智慧,也是柔能克剛的基礎。

    四、總結:人生路途,荊棘遍佈,相信低調做人,“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懂得剛柔並濟,也許我們的人生會走的更順利、更長遠,我們的人生也會擁有寬容、大度的成熟和智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金婚》看,為什麼女人出軌不會被原諒,男人出軌就能輕易被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