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煮周易
-
2 # 閒看秋風999
這是孔子的交友做人觀。
這一章是孔子論述上層人物的一些為人之道,包括交友之道。
歷代儒家們對《論語》的許多詞語多有不同解釋。如本章的“學則不固”、“無友不如己者”等,都有不同的釋義。這就需要讀者獨立思考,善自審擇。
①君子:此處指在高位計程車、大夫、國君等上層人物。重:莊重,厚重。
②威:威嚴。
另外一種解釋作獨立句解,固為鄙陋義,意思是說人能好學才會不固陋。從全章結構看,第二種解釋才對。
④主:守。忠信:指道德。
⑤無友不如己者:
無通“毋”,禁止的意思,不要的意思。不如己:兩種解釋;一說,不如自己的人;一說,不仁之人。
照前說,顯然不合理,也不現實。照後說,與孔子告誡子貢為仁的方法——“友其士之仁者”意同,即不仁之人不能幫助朋友為仁,故不可交。
⑥憚(讀作:但):怕;畏懼。
過勿憚改,就是有了過錯不要忌憚,不要害怕;有過則改,善莫大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不要諱疾忌醫。
-
3 # 南山劉向雄
‘過則勿憚改’,意思是,有了過錯,不要藏著掖著害怕別人知道,要敢於承認,並勇於改正。這是做君子的要求之一。孔子還說過,‘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意思是,有了過錯不算什麼,真正可怕的是知道了過錯卻不去改正,這才是過錯!
有意思的是,改正錯誤與否,還是區分君子和小人的一個特徵,孔子說‘小人之過也,必文’,說的是小人犯了過錯,必定想辦法掩飾自己的過錯。
‘過則勿憚改’、‘小人之過也,必文’,把兩句話合在一起,就可以看出君子和小人的胸襟天差地別:君子坦蕩蕩,光明磊落,敢於承擔責任,勇於改正錯誤;小人長慼慼,遇事瞻前顧後,遇到責任就推脫,有了過錯就掩飾或者推給別人。
馬斯洛曾說過,一個人把自己真實的一面展現給別人,看上去是愚蠢的,實際上卻是高明的。用這句話來看君子人格,也是如此,把自己真實的一面,無論優點還是缺點、成就還是過錯,都展示給別人,這需要極大的勇氣,但唯有有這勇氣,才能做個表裡如一、真實不虛的真君子。
-
4 # 文鏡觀天下
孔子說;“有了過錯,不要怕改正”。孔子是二千多年前的先人,尚有如此大義的見地,不愧被稱為聖人。
現在的我們常常自信多於自省,自我大於一切,很少能認識到自身存在的缺點和錯誤。這可能有身在此山中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當別人給予指出的時候,很少有能虛心接受的,更多的時候也是心裡不舒服。這主要還是要面子,不能正確認識自己造成的。
當自己真正面臨失敗的時候,才後悔沒有聽取別人的批評意見,也才能深切認識到“過則勿憚改”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好在,認真改正了,也就離正確不遠了!
-
5 # 陳廣逵
提問的人一點句讀常識都沒有,不該在“過”後加標點的。
“過則勿憚改”在《論語》中出現了兩次,分別是《學而》第8章和《子罕》第25章,意思是“有過錯就不怕改正”。
“過則勿憚改”是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過程。有了過錯不要諱疾忌醫,要勇於面對,承認錯誤,不能拒不認錯,也不可文過飾非,這是前提,是對待錯誤的正確態度。承認錯誤才能改正錯誤。“勿憚”的就是認錯。知錯才能改錯。
回覆列表
“過,則勿憚改”,要放到原文全句中去理解。原文如:
《論語·學而》: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重,厚也。
威,尊嚴。
固,《說文解字》釋為“四塞也”。四方閉塞不通。
第一句講學習的重要性。
君子不重則不威,是說君子學識不豐富、積累不厚重就沒有尊嚴可言。因為學識不豐富,成果就淺薄。學識淺薄就可能四處碰壁。這還有什麼尊嚴呢?
顯然,這是講學習不夠造成的。
那麼,要改變這種狀況怎麼辦呢?那就要加強學習。
學則不固,加強學習就不會出現資訊閉塞、什麼也不明白而四處碰壁的狀況。
第二句講學習和交友。主忠信,講學習內容,一切要以忠信為根本。
無友不如己者,學習以忠信為根本,結交比自己做得更好的人。
過,則勿憚改:如果自己沒有朋友做得好,就不要怕改正。
如此這般則“重”也,從而有“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