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步步為營007
-
2 # 閒散的農人
諸葛亮的《後出師表》中表明瞭諸葛亮北伐是為了報答先主劉備的知遇之恩和不作以待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又分析了那時不能短期取勝而只能長期北伐的無奈之舉,表明了自己北伐必勝的信念和決心。
譙周的仇國論闡述了當前國家的形勢提出了":處大國無患者恆思慢,處小國而憂者恆思善,多慢者則生亂,多善者則生治。"的主張。反對窮兵黷武,勞民傷財。
兩個人觀點都是為了國家強大,但鑑於當時的蜀國國小勢微,良將老的老亡的亡。還是譙周的觀點比較正確,治理好國家,國富民強才有戰勝其他國家的可能。
諸葛亮是中國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其才能與遠見非常人能比,更為可貴的是諸葛亮的忠心,“三顧茅廬天下事,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然諸葛亮知道伐魏成功的機率很小,但仍然盡力而為。所以為世人稱道。
譙周也是盡心盡力輔佐劉禪,魏國的強大註定會一統天下,正所謂“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一樣。所以當魏國大軍兵臨城下時,勸劉禪投降,即便打繼續下去,也是註定要亡國的,而受苦最多的還是老百姓,誰當皇帝無所謂,只要對百姓好,老百姓少受點苦就好了,他是抱著這樣的心去做的,降魏後,他謝絕了高官厚祿,所以他也是對的。而且很偉大,公心也就是為國為民的心是值得稱讚的,相比孔明境界更高些。諸葛亮在後世當中被許多人所神化以及歌頌,所以更出名,加上《出師表》,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盡忠老臣形象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