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獨行的豬

    我們常從張愛玲的書中去理解張愛玲。那就大錯特錯了。

    很多作家,作品都是他們在現實世界裡得不到而發之於筆端的產物。

    比如瓊瑤,她筆下愛情波瀾壯闊纏綿悱惻,其實她自己的愛情就平窮寡味得很。

    後來她在美國跟一個大她三十的老男人作家結婚,老樹枯藤,說愛會讓人笑。

    張愛玲就這樣,作品芬芳了人間,自己卻獨向小屋淒涼孤獨。愛情那杯紅酒,醉了幾代人,而她自己空對酒瓶。

    1995年9月8日,當洛杉磯警署的警察開啟羅契斯特街公寓一間房間的門時,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是一幅他們以前從未見過的淒涼畫面:

    這位逝去的老太太,就是風靡華文世界的才女張愛玲。

    張愛玲的朋友兼遺囑執行人林式同剛剛回到家中,便接到張愛玲房東女兒的電話:“我知道你是惟一認識張愛玲的人,所以我打電話給你,我們幾天沒見過她,也沒聽見過她房間有任何聲響,估計她已經不行了。剛才我已通知了警察,他們馬上到。”

    林式同只知道張愛玲一直患有牙病、眼疾和面板病,平常也容易冒,沒想到她還有心血管疾病。

    警察允許他進入張愛玲的房間。張愛玲生前從不請他人進她的家,林式同也不例外,這是林式同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走進了張愛玲的私人空間。

    這是一個安詳的世界,張愛玲躺在房間裡惟一一張靠牆的行軍床上,頭髮修剪得很短,手腳自然平放,神態安詳,頭朝著門,臉向外,眼和嘴都閉著。

    浴室裡有些凌亂。廚房裡也只有咖啡壺是常用的。

    林式同說,張愛玲晚年如隱居者一般隱沒在美國洛杉磯的公寓中。

    對於性情孤僻的張愛玲來說,公寓是最理想的避世之所,就像她在《公寓生活記趣》中寫的那樣:

    “厭倦了大都會的人們往往記掛著和平幽靜的鄉村,心心念念盼望著有一天能夠告老歸田,養蜂種菜,享點清福,殊不知在鄉下多買半斤臘肉便要引起許多閒言閒語,而在公寓房子的最上層你就是站在窗前換衣服也不妨事。”

    不停地變換住所,不接電話,不開信箱,不見客人,吃著快餐食品,不論白天黑夜都開著電視和電燈,怕黑怕寂寞卻又拒絕塵世間的一切熱鬧和煙火,這就是晚年張愛玲的生活。

    出生豪門,又是偏房,只有看著別人熱鬧自己清冷。母親愛好風流,在男人堆裡輾轉,母愛涼薄。

    愛情的滔滔江水撒向胡蘭成,胡蘭成又是個登徒子,愛情戛然落幕淒涼。

    一支筆,落筆如飛也養不活自己。

    一葉扁舟,魂歸大海。 在九月三十日這天,林式同把張愛玲的骨灰撒入太平洋,深深的太平洋,它的懷抱足夠大,可以安放張愛玲無以安放的愛。

    張愛玲寂寞西行,正如餘秋雨在《張愛玲之死》中所說:

    “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學並不拒絕寂寞,是她告訴歷史,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還存在著不帶多少火焦氣的一角。正是在這一角中,一個遠年的上海風韻永存。我並不瞭解她,但敢於斷定,這些天她的靈魂飄浮太空的時候,第一站必定是上海。上海人應該抬起頭來,迎送她。”

  • 2 # 劉宅宅

    張愛玲的筆桿,最擅長寫那些流離在亂世中,尤其還是大家庭裡逃出來的女子。

    白流蘇、鄭川嫦、曹七巧、葛薇龍、虞家茵、顧曼楨,開啟張愛玲的集子,比比皆是。在張愛玲生花妙筆下,她們幾乎清一色地,猶如一朵朵自枯自榮的野花,又像是“姐姐們”淘汰下來的一件舊衣服,不徹底地愛過恨過,最後與“大時代”一塊煙消雲滅,見證頹廢人生中的超拔,蒼涼時代裡的浮華,以及人與人之間那種“惘惘的威脅”。

    張愛玲的文字之好,是無需廢言,可問題的複雜還在於,“一切作品,都是作者的自敘傳”,這些紙上人物,何嘗不可視為張愛玲的“自我代言”?名學者王德威,那位“祖師奶奶”這個詞的首創者王德威就說,張愛玲筆下的那些女子,很大程度上其實是她自己的倒影。

    尤其是晚年張愛玲,生活的尤其單純,尤其“逃離”,尤其自我放逐。她最大的心願,似乎就是要求保有自我的日子,毅然選擇孤獨為伴,並且自得其樂,不以為苦。

    以至於我總覺得,張愛玲在離開上海的那一刻起,其實就已經死亡了。她餘下的漫長時間,似乎都在安然平和地等待死神降臨。

    張愛玲一生漂泊,到處流浪,沒有“家”,沒有來自“家”的溫暖,也似乎不大需求這樣的凡俗幸福感。

    圖:上海南京西路與常德路交匯口的常德公寓,張愛玲在上海期間長居於此

    她說,她16歲那年被父親毒打、幽禁,逃出來坐上面包車時,就不再眷戀這些溫情。晚年的她,流落在美國,似也並無異鄉之感。那時的她,名滿華人圈,可對於聲名、金錢,甚至於人類必要的情感,都已不大看重。

    瓊瑤的丈夫平鑫濤,常年代理她的作品,就回憶說過,張愛玲真的很淡然這些。告知她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呼聲很高,她完全不知道,也懶得一說;對於版稅,一貫被視為精明“海派作風”的她,其實也不在意,徵詢她意見時候,她只默默回了一句,“版稅你還要跟我說嘛?你自己決定吧”,是從沒過問。

    她自1952年7月,巧妙地以“繼續學業”為由,從大陸逃離後,就長期定居在洛杉磯,離群索居為多。尤其是最後一位丈夫賴雅1967病逝後,她幾乎就過上了類似“古墓派”小龍女似的生活,沒有親人、沒有孩子、甚至沒有朋友,只通過書信聯絡幾位必要的信任者,並不覺得哪裡不好。

    狂熱的女粉絲去翻撿她的垃圾袋,海內各種研究者捧也好、罵也好,她都是絕對自信、也絕對孤傲地不理睬。她永遠都是她自己,不置一言。

    自那以後的張愛玲,彷彿對一切索然無味,活的如同看破世情人情的通人一枚。

    圖:美國洛杉磯羅契斯特街公寓,張愛玲的最後住所

    曾經那麼講究精緻、注重外貌的她,都對自身很馬虎起來。臺灣作家陳若曦,接觸過晚年的她,甚至直言說,那時的張愛玲“很邋遢”:常年就重複一兩件衣服;髮式是最不費神的清湯掛麵;有一回,同行路上,發現她襪子是亂穿的,“很緊張”提醒後,”她居然笑一笑,一點也不在乎”。

    她比年輕時候,更加“自閉”,也更加執著去守護獨處、獨往、獨居的一己之樂。她真是處處都是一個“異數”女奇人,不是常數凡庸之輩。她1995年9月7日前後,孤零零一人死在洛杉磯西區公寓內,將近一週才被發現,連屍身都開始腐爛,下場確實有點悲劇。單她這種悲劇感,讓讀者感受更多的,並非同情憐憫,而是敬畏。因為她從不認命,因為這是她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是一位強者的命運,縱然淒涼,可並非失敗,那姿態像極了“一個蒼涼的手勢”。

    而且,還需要注意的是,幾乎所有親歷者的回憶文章,都會大體印證說,晚年的張愛玲,是純粹按照自身意願而活著的,她孤單但不孤苦,寂然又並非寂寞,日子非常平靜,不見什麼不快。

    晚年張愛玲,唯一的困擾,可能在於,她確實因了難以言明的緣由,需要頻頻搬家。

    有好事者統計說,張愛玲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乾的最多的一件事,其實就是搬家。累她在洛杉磯的那些年,搬家次數竟然有上百次,幾乎每個星期都要搬一次家。

    好在於說,她的“搬家”,差不多就是相當於換個房間那麼簡單:房子是條件齊備的公寓,拎包入住。而她要求極低,一床一椅外別無所求,一切又都是超前的“斷舍離”,什麼包袱也沒,只收拾起幾身換洗衣服就可以燕如而行了。

    按照現有的解釋,張愛玲頻頻搬家,原因不外二種:其一,來自她自己的說法,她要躲避一種美國常見的、類似跳蚤的小蟲子。她常年有潔癖,似乎也患上了一種面板病,會感覺身上有沒完沒了的小蟲,是以要不停的搬家。

    其二,還有一種推測,張愛玲晚年,可能犯上了一種現代醫學認知中類似強迫症的心理疾患,疑神疑鬼,幻覺中總有蟲子在周圍。從情理看,兩種原因中必有一種真相,可對於張愛玲自己及其讀者而言,都不再重要了。“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只要還活著,活的認真,何處何時沒有跳蚤呢?

    張愛玲說,滿眼繁華,不過一季匆匆幻相而已。同時,她匆匆離去,又永遠以缺席來顯示她的存在。這就是張愛玲,從不看任何人臉色活著。

  • 3 # 我是趙帥鍋

    張愛玲作為民國時期最富盛名的才女之一,想必很多人都她都是耳熟能詳。正所謂紅顏薄命,這位張愛玲的一生,也可謂是命途多舛。

    張愛玲出生於有名的書香門第,她的祖母是晚清重臣李鴻章的長女,所以她從小就能夠接受很好的教育,長大後很快成為一名著名的作家。

    在張愛玲24歲的時候,她和胡蘭成結婚。然而,這次婚姻只維持了兩年便結束,張愛玲對胡蘭成是愛到骨子裡,但胡蘭成卻只把張愛玲當成是一個過客而已。 這次失敗的婚姻對張愛玲打擊非常大,以至於她後半生都沒有完全從這個泥潭中走出。

    後來35歲的張愛玲移民並定居到美國,遇見了大她30歲的美國劇作家賴雅,半年後兩人結婚, 但在婚後兩個月丈夫就中風,此後12年都是張愛玲在照顧丈夫,直到其丈夫逝世。這一年,張愛玲47歲。

    等到丈夫賴雅去世後,張愛玲就徹底成為孤家寡人,身邊再沒有一個親人,後來張愛玲移居到洛杉磯,開始了她的幽居生活。

    當時的張愛玲有多孤獨,據說在張愛玲去世時,她身邊一個人都沒有,她的屍體也是在其死後一週才被房東發現。

    後來,人們根據張愛玲留存下來的部分信件裡,發現她在臨死之前的一段時間裡,非常熱衷於搬家。張愛玲還曾經在一封寫給他人的信件之中寫道,她這幾年都是上午忙著搬家,下午忙著看病,晚上回來常常誤了公車。

    據統計,在她最後的三年時間裡,累計共搬家次數達到180次,差不多每個星期都要搬一次家。這種高頻次的搬家次數,已經完全可以用瘋狂來形容。那麼,晚年的張愛玲為什麼要這樣瘋狂的搬家呢?

    在張愛玲的自己的信中,她曾表示她之所以常常搬家,主要是為了躲避一種美國常見的小蟲子,叫做跳騷。

    據說,張愛玲每搬到一個新家的時候,如果看到了這樣的小蟲子,便會立馬將家搬走。因為她一旦看到這種小蟲子,整個人渾身就會不自在,便會迫不及待的想要離開這一個地方。為此她還丟棄了很多值錢的財物,只留下一雙穆勒鞋和幾條中式裙子,為的是可以隨時隨地的逃離。

    不過,根據給張愛玲看過病的醫生所留下資料看,晚年的張愛玲可能是患上了某種面板病,所以才會感覺身上總有沒完沒了的蟲子,因此才會不停的搬家。但也有人說,這可能是張愛玲晚年所犯的一種類似強迫症的心理疾病。

    比如,張愛玲在寫給朋友的信中曾提到,晚年的她已經不能進食吃米飯,吃了就想嘔吐,每餐只能吃少許蛋糕餅乾,所以很有可能她對於乾淨整潔的環境也達到了近乎變態的苛刻,所以晚年才不斷搬家。

    當然,這些都只是大家的猜測,至於真正原因現在已經很難再搞清楚。我們只知道,晚年的張愛玲,不停的變換住址,不接電話,不開信箱,不與人交往,每天吃著快餐食品,不論白天黑夜都開著電視劇和燈。

    這樣的日子持續到1995年9月8日,中秋節的前一天,張愛玲被警察發現死在家中,享年75歲,當時她身穿一身紅色旗袍,躺在一張精美的毛毯上,旁邊是一疊稿紙和一支筆。自此,這位民國才女孤獨的走了。

  • 4 # 有書課堂

    有書君語:有書君送福利啦!!私信有書君,回覆“福利”即可【免費領取52本】高分好書,限時福利,不容錯過哦~張愛玲是民國時期的大才女,給世人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她的《半生緣》,《色戒》,《傾國傾城》等都相繼被排成了影視作品。

    可就是這樣的一位才女,她的晚年重心不是寫作,也是不是研究,而是跟蝨子戰鬥。

    這場戰鬥從1984年8月到1988年3月期間,她頻繁搬家,平均一個星期搬一次。

    可就是這樣頻繁的搬家,她依然沒有擺脫蝨子纏身,其中的真相究竟是什麼?有書君分析有以下幾點:

    1.蝨子是生活的產物,心裡的傷痛張愛玲出生於貴族之家,有一個性格乖戾又抽鴉片的父親,父母因為長期的不合,最終離異。

    小時候的張愛玲因為擅自去母親家住了幾天,被父親發瘋一般的毒打,把她打的半死。

    在那一刻黑暗像猛獸一樣吞噬了他,心中早已長了一隻小蝨子。

    長大了,她以為遇到了真愛,可是胡蘭成的愛卻是短暫的。

    胡蘭成的愛太廣泛,廣泛到四處留情,萬分痛苦的她只好選擇了離婚。

    到了美國遇到了賴雅,可結婚不久賴雅就去世了,張愛玲又成了孤獨的人,無兒無女的她,感到無限的孤獨,開始牴觸周圍的一切,對人冷淡,家裡衣服隨處亂扔。

    就這樣,心中蟄伏的“小蝨子”開始活躍起來,慢慢長大,並且越來越多,揮之不去。

    2.心病還需心藥醫,可惜病入膏肓晚年,張愛玲忍受不了蝨子的長期騷擾,去醫院檢查,結果醫生在她的身上並沒有發現任何蝨子,反而診斷她得了心理疾病,在醫學界這種病被稱為“蟲爬妄想症”,主要表現就是患者總感覺自己身上有蟲子爬,卻始終無法清除掉身上的蟲子。

    在賴雅的去世以後,張愛玲對環境的恐懼更加的強烈,並且將這樣的恐懼對映到了蝨子身上。

    於是才一次次通過搬家的方式,來找一種可以解脫的方式。可惜,蝨子長在心裡,是如何也逃避不了的。

    所以,有書君認為張愛玲的晚年之所以擺脫不了蝨子的纏身,主要還是心裡上的問題,蝨子長子心裡,是如何也逃避不了的。

    最後,有書君想說,只有內心充滿Sunny的人,才能有足夠的能力衝破黑暗,化解恐懼,願所有人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 5 # 史論縱橫

    張愛玲是中國民國時期非常著名的一位女作家,才華橫溢,寫出了不少被人們熟知的作品,像《紅玫瑰與白玫瑰》、《半生緣》《傾城之戀》……而她的一生就如同她作品中的一些女主角那樣,過的並不如意。

    出名要趁早

    這句話就是出自張愛玲的筆下,張愛玲的年少成名也完全踐行了這句話。張愛玲出生於1920年9月,可能這九月的秋季有一點點的悲涼,連帶著張愛玲這個小小的女孩子也那麼的細膩傷感。

    七歲那年,還在讀私塾的張愛玲就下筆寫了兩部小說,一部有關家庭悲劇的小說,另一部有關於一個追尋愛情的女郎因為失戀而自殺的故事。小小年紀的她已經展露出了驚人的才華。但她能寫出這樣的故事,也與當時她的家庭狀況有關。

    張愛玲的父親張廷重是一位典型的少爺,而黃逸梵母親卻是新式女性,這兩人就像當時的新舊思想衝突一樣,生活得並不融洽。所以在張愛玲的生活中,父母親並不是那麼的和睦,導致小小年紀的張愛玲對家庭與感情就十分的不信任,連寫出的作品都大多是悲劇。

    十歲那年,張愛玲的父母協議離婚。張愛玲跟隨父親一同生活。在讀書的過程中,還不斷髮表了許多作品,但由於戰爭的原因,張愛玲並沒有去讀自己已經考上的倫敦大學,而是留在了香港讀中文系。但後來香港大學也因為戰爭而停辦,導致張愛玲還沒能畢業,於是迫於生計,張愛玲開始撰稿。

    1943年,23歲的張愛玲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這一部小說使得張愛玲在文壇中脫穎而出、名聲大噪,從此更是文思如泉湧,發表了不少作品。這樣一個有才華的女人也讓無數男人為之著迷。

    我愛你,為了你的幸福,我願意放棄一切——包括你

    張愛玲24歲時遇到了她一生中的剋星——胡蘭成。胡蘭成本身也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兩人因為一部名為《封鎖》的小說而相知,之後就迅速墜入了愛河。胡蘭成漢奸的身份,讓張愛玲受到了不少的非議,但在不久之後,兩人就正式結婚了,兩人的婚書上這樣寫道:“胡蘭成與張愛玲簽訂終生,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歲月靜好、現世安穩”這兩句是胡蘭成親筆寫下的,也是他對張愛玲的承諾。不得不說,胡蘭成是真的很瞭解張愛玲,他知道這個纖細的女人內心追求的是什麼。

    但是胡蘭成卻並沒有做到自己的許諾。兩人的婚姻僅僅只維持了兩年,之後便分道揚鑣了。兩人離婚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胡蘭成的花心濫情,在兩人的婚姻期間,由於張愛玲不在身邊,胡蘭成就和一個姓周的小護士糾纏不清,甚至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胡蘭成就像張愛玲這個原配妻子不存在一樣和護士小周結了婚。胡蘭成回到上海後,將這一訊息告訴了張愛玲,張愛玲雖然十分失望,但還是忍了下來,畢竟她是真的很愛胡蘭成。

    但是離開上海的胡蘭成又與自己高中同學的庶母勾搭在一起了,雖未有夫妻之名,但已有夫妻之實。這讓張愛玲十分的失望,覺得這個男人已經面目全非,和她愛的那個人沒有半點相似。這讓驕傲的張愛玲無法忍受,兩人就此離婚了。她在分手信中寫道:“我愛你,為了你的幸福,我願意放棄一切——包括你。’這段感情的結束看似瀟灑,但使張愛玲受到了巨大的創傷。

    晚年的張愛玲有多可憐?

    晚年的張愛玲不僅身體不好,有眼疾、心血管疾病等,而且她的精神似乎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張愛玲曾寫過這樣一句話:“生命就像一襲華美的長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可誰能想到晚年時期的張愛玲真的就被蝨子折磨得不輕,她一直覺得自己的身上有蝨子,而且在咬她,這的確是和她患有的面板病有關,但更多的還是她的精神原因,就像是強迫症。

    無論她住在哪,都覺得自己的居所中有蝨子,連身上都爬滿了蝨子,這讓她覺得無法忍受。於是開始頻頻搬家,希望找到一片淨土,她搬家的次數高達180多次,連房東太太都覺得她精神有問題。在去世之前,她還寫信給朋友,說想要搬到沙漠去居住,那樣可能就不會有蝨子了。

    在她寫給朋友的信中說,自己已經許久不能吃米飯了,因為一旦吃了就會產生嘔吐感,每日只好吃些蛋糕餅乾維持身體所需。由此可以看出,晚年時期的張愛玲身體的確是非常不好。所以張愛玲孤獨的死在了公寓裡,一個星期之後才被人發現。

    但是張愛玲就算死也保持了自己最後的體面,當警察進入公寓時,看見的就是這樣一幕,她身穿一件赫紅色的旗袍,安詳地躺在一張精美的毯子上,身邊還有一疊稿紙和一支筆。

    我一直認為張愛玲是一個孤高清傲的女人,但是她卻為了愛情低到了塵埃裡,一顆心傷的支離破碎,可見”情”這一字最為傷人,此言不虛啊!

  • 6 # 君麟天下

    提到才女人們都會想到張愛玲,現在很多影視劇作品都是根據張愛玲的小說故事進行改編創作的,張愛玲的作品影響力很大,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看過她的作品都能有所體悟,但是這樣一位出色的才女作家,晚年生活卻十分的悽苦,而這種痛苦不是因為物質方面的匱乏,而是因為受到精神困擾。

    張愛玲的作品中無不展現著她的個人魅力和智慧,但也因為洞察世事讓張愛玲比普通人更容易有思緒上的困擾,這些表現在文學創造上可以形成很多奇妙的構想,但是如果體現在生活方面就容易受到精神方面的困擾,晚年時期的張愛玲就因為討厭蝨子而四處搬家,頻繁的搬家已經成為了她晚年生活的常態。在張愛玲年紀越來越大時,她就開始感覺自己身邊總有很多蝨子,這些蝨子讓她極度難受,起初還不是很嚴重,但是慢慢發展到只要看到家中有一隻小蟲子,她就會馬上搬家的程度,她寧可為搬家操勞也不願意看到這些蝨子在身邊,但是奇怪的是,一直躲避蝨子的張愛玲卻始終沒能擺脫它們。

    後來有專家對張愛玲晚年時的種種表現進行了大膽的分析,他還明確指出張愛玲晚年時期應該不是對蝨子感到懼怕和擔憂,而是患上了“妄想性蟲爬”疾病,這種疾病屬於精神疾病中的一種,而結合張愛玲晚年時期的表現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張愛玲雖然在其他方面表現正常,但是唯獨對於蝨子非常敏感,這種敏感程度已經超過了正常範圍,她當時擔心蝨子會鑽進她的頭髮裡面,所以就開始剪頭髮,後來頭髮幾乎被她剃光了,她後來出門的時候只戴假髮。她後來曾經在臺灣居住過一段時間,但是因為在臺灣時她也同樣被蝨子困擾,導致她馬上離開了臺灣,後來還直接表示對臺灣的印象就是蝨子跳蚤多,這一點引起了很多臺灣人的不滿。

    一代才女張愛玲在1995年離世,因為晚年時張愛玲一直是獨自生活,所以她的屍體是在一個星期後才被發現的,而根據她周圍的友人介紹,張愛玲在離世前的一段時間好像有預感,她特地將自己的重要證件集中在一處,她在離世的時候穿的是一件紅褐色旗袍,正好倒在藍色的地毯上,唯一遺憾的是她當時有一個未完成的手稿。

  • 7 # susie李舒

    我始終認為,那隻影響了張愛玲晚年生活質量的小蝨子是真實存在的。張愛玲真的看見了它。

    1983年秋,張愛玲所住的公寓(1825 N Kingsley Dr.)通知所有住戶,因為要噴殺蟑螂,所以要把傢俱暫時搬出去。因為這次搬動,張愛玲的傢俱據說帶回了鄰居貓狗的跳蚤。

    這跳蚤屢次不跑,使得張愛玲一直覺得面板瘙癢,於是只好不停搬家。在她寫給宋淇夫婦的書信裡,張愛玲對於騷擾她的跳蚤做了一個分析,大約分為兩批:第一波是1983年鄰家貓狗傳入的黑色跳蚤;第二波則是1983年11月搬家後隨二手冰箱隔熱層來的一隻淺棕色中南美品種,隨著她一路搬遷,變小後像細長的枯草屑。直到1986年9月,這批跳蚤還在,且“每次快消滅了就縮小一次,終於小得幾乎看不見,接近細菌”;然而到了1987年9月,張愛玲說:“一切還和上次一樣。”

    她被這隻小跳蚤逼得屢屢搬家,我曾經去洛杉磯,花了幾天時間,尋訪她住過的汽車旅館。發現太可怕,不會開車的她是如何搬家的?怪不得丟了好多手稿。我頗為她心疼。

    可是她的面板瘙癢症一直到1988年2月才得到了緩解。鄭緒雷介紹了一位面板科醫生,張愛玲預約就診,醫生直言不諱說,實際上並不是跳蚤的問題,而是面板特殊敏感:

    醫道高明,佩服到極點。診出是面板特殊敏感。大概fleas兩三年前就沒有了。

    醫生沒好意思說,實際上,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張愛玲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對待蟲的反應簡直是風聲鶴唳,信箱發現螞蟻,立即換掉;買了紫外線燈回家,300美金,一天照23小時。怕光照不進,還隔幾天就剪髮。烤乾的面板保護力盡失,臉上、耳朵、肩膀盡是傷口。

    她心裡的那隻跳蚤,陪伴她的生命,一直到最後。

  • 8 # 老禮兒民俗

    張愛玲曾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話:生命是一席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早年的張愛玲一定想不到這會成為她晚年的寫照。

    出生於沒落的貴族家庭,父母二人長期不和,終於離異,母親拋下她去了歐洲,父親續了弦對她也不是很喜歡,父親有次聽信了繼母,發瘋似的毒打張愛玲,“我覺得我的頭偏到這一邊,又偏到那一邊,無數次,耳朵也震聾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還揪住我的頭髮一陣踢”。

    在這種冷酷無情的環境下,張愛玲自小就對這個世界不抱希望,敏感而又孤僻,總是用審視的眼光去看世界萬物,所以張愛玲的文字總是異常冷靜與悲涼,直指人心。

    遠走異鄉,經濟緊張,丈夫癱瘓去世,自己引以為傲的文字也遭受了打擊,一部部作品都被出版社拒絕,牙病、眼病、胃病、失眠症統統襲來,更為嚴重的是她的心理疾病越來越重:總是覺得自己住處有“蝨子”。為了躲避這些“蝨子”,所以張愛玲晚年總是不停的搬家,也拒絕一切約談,只吃一些廉價的快餐和罐頭食品。

    1995年9月8日,張愛玲去世,七天後被房東發現,那麼桀驁的一代才女晚年竟如此淒涼。

    哪怕再聰慧的人,自己心裡沒有光,終究是一種悲哀!

  • 9 # 履述君

    晚年的張愛玲為疾病困擾,這給她的寫作生活帶來了極大困難,牙病、眼病、胃病、面板病、失眠症,最恐怖的是她對於跳蚤的感知———因為懼怕“蚤子”,她竟然不斷搬家,開啟了在同一座城市流浪的晚年生涯。

    搬家過程中她又開始了不間斷的丟棄,“三搬當一燒”,何況她是不停地遷徙於汽車旅館,傢俱丟了,衣服丟了,甚至於重要的書稿也丟了,她就帶著必要的藥和衣服,拖著個大皮箱子,神情恍惚輾轉,有幾次在公交車上被連續偷竊,損失1000多美元。但她還在寫著,雖然有時候寫一封信都要幾天。

    晚期跳蚤恐懼症消失,她住進公寓,寫作依舊是她生命裡的重頭戲,但她的寫作又簡樸得很,她不要寫字桌,也不用凳子,就伏在床頭的一個用紙盒子搭起的平臺上寫,席地而坐。

    也許,對於張愛玲來說,寫作,從來都是一種抵抗,一種病,一種藥。張愛玲的筆下曾寫出了那麼多驚豔傳奇的愛情故事,張愛玲說她要“在傳奇裡找普通人,在普通人裡找傳奇”,而她自己何嘗不是傳奇裡的一個普通人!

  • 10 # 楚人一丁

    謝涵2240~邀答!

    問:張愛玲晚年得的什麼病?為什麼頻頻搬家?

    張愛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一位女作家,小說中的有些話給我們留下了頗深的印象,如:人生是一襲華麗的袍,裡面爬滿了蝨子。你還沒來,我怎敢老去。人總在接近幸福時倍感幸福,在幸福進行時卻患得患失。等等,這些話既有她對生活的感受,也有她對生活的渴望。

    張愛玲雖出身名門,一生卻飽受磨難,正是由於命途多舛,一身多病,最困擾她的是面板病,這病甚至折騰得她產生了幻象,覺得面板病就是環境造成的,她為此搬了一百多次家。

    張愛玲留下了不少讓人深有感觸的作品,如《愛》《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等等,多數講的是愛情,但也反映了她內心的嚮往,她多愁善感,是一位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一定份量的女作家。

  • 11 # 嗔痴歷史官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追尋一種絕對的心靈純淨,也希望真實的生活能夠那樣,可是在狼狽的現實面前,我們總會無數次被打臉,在遍體鱗傷之後,才逐漸明白,其實生活本來的模樣就是充滿千瘡百孔。

    雖然生活原本就存在缺陷,可是隻有我們看清了這些缺陷,並且接受它,才算是真正活得通透了,可惜很少有人能夠做到,於是我們就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不斷徘徊,想要接受現實,但又不想放棄理想,成天活在了矛盾之中。

    其實張愛玲晚年的生活應該就是這樣,至於說張愛玲是不是得了什麼怪病或者為何要頻繁搬家?我們需要詳細來分析一下方可明瞭。

    張愛玲的晚年生活

    從張愛玲去到美國認識了賴雅之後,張愛玲就在不斷試圖接受現實,但是最後還是失敗了。最開始張愛玲與賴雅相識,就剛好是賴雅一生比較落魄的時間點,從前的風光不再擁有,而更多的是中年潦倒。

    不過當時年僅36歲的張愛玲沒有嫌棄五十多歲還一無所有的賴雅,反而是被賴雅的那種灑脫和真實所感染,從而愛上了賴雅,並且試圖去改變一下自己接受現實的生活。和賴雅相處的時光裡,張愛玲在愛情裡是快樂的,但卻也是矛盾的。

    尤其是賴雅中風之後,張愛玲一方面要照顧賴雅,一方面還需要創作,對於一個創作者來說,要是生活一團糟或者周圍環境十分喧鬧嘈雜,是沒有辦法靜下心來好好創作的,所以張愛玲又想創作,又要照顧賴雅,這樣一來自己就很是矛盾。

    原本就不太喜歡這樣的人際交往的張愛玲,在賴雅中風的那些時光裡,確實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可是張愛玲也算最終熬過去了,可是在賴雅去世之後,張愛玲的生活又發生了新的變化。

    張愛玲為何要頻繁搬家

    在賴雅去世之後,張愛玲一個人生活,按理來說是有更多時間與機會去創作了,可是這個時候的張愛玲,又陷入一種新的絕境,這就是理想與現實的最大矛盾,張愛玲不想要接觸人,但又渴望有人懂自己,不想與人說話,但又希望有個知己與自己促膝而談。

    你看,人生就是這樣有趣,也就是在這樣的心理下,張愛玲逐漸產生了一種類似於潔癖的毛病,這種毛病主要就是總會覺得自己的家裡有跳蚤或者什麼東西,還有就是不想與人交流,更加不希望有人打擾自己。

    正是在這種問題的影響下,張愛玲在一個地方總是住不久,她一旦感覺到有跳蚤或者有人影響到自己,就要搬家去一個新地方,所以張愛玲在這段時間是經常搬家的,也讓人懷疑她是不是得了什麼病,其實從真實情況來說,這也不算什麼病,頂多就是心理有些潔癖而已。

    但就是因為這種心理潔癖,導致了張愛玲十分敏感,不管是從人際交往還是生活中的事情來說,張愛玲這個時期都比較敏感,這種敏感讓人以為張愛玲晚年得了一些病,實際上並非她得病,只是我們不能理解而已。

    張愛玲晚年生活窘迫麼

    有人說張愛玲頻繁搬家是因為晚年生活窘迫,所以沒有辦法,這種說法也是比較想當然的,根據張愛玲去世時的遺產來看,張愛玲在美國賬戶有28000美元,在香港還有30萬左右港幣的財富,這些財富在當時來說,也算得上是比較富裕的,完全可以支撐張愛玲的生活。

    從這個現實情況來看,張愛玲晚年頻繁搬家肯定是與金錢沒有關係的,而是和心理有關,但是張愛玲的這種心理,一直以來都是矛盾的,我們可能會覺得張愛玲過得很悲哀,可從她的文章中來看,我們又會發現,其實張愛玲過得並非很不開心,就算在賴雅中風的那段時間,張愛玲也會記錄一些幸福的細節,足以見得張愛玲是熱愛生活的。

    既然熱愛生活,為何還會不喜歡與人交往呢?其實她並非不喜歡與人交往,只是更希望遇到知己而已,根據詹姆斯K.萊昂寫的拜訪張愛玲的文章來看,其實張愛玲並非完全不食人間煙火的人,而是在等待一個理解自己的知己而已。

    很多人覺得張愛玲不好交往,詹姆斯K.萊昂卻說張愛玲給人一種“與人為善、有高度社交經驗的人方有的慷慨”的感覺,足以見得其實張愛玲想必也不是一個完全無法溝通交流的人,之所以人們覺得張愛玲難以溝通交流,也許是從她的文字中產生的認識。

    可是一個人的文字和這個人本人的生活相比,原本就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們覺得張愛玲過得不快樂,所以才寫出那麼多悲傷的句子,可實際上張愛玲過得很快樂,寫出那些句子也許就是應景而作,並非真實情感傳達。

    結語

    不管怎麼說,張愛玲晚年頻繁搬家是沒有什麼毛病的,她僅僅可能就是喜歡這種感覺,或者是追求一種新的生活而已,我們不是張愛玲,自然沒有辦法理解她的這種快樂,但是我們也無法阻止她的這種快樂,畢竟每個人所追求的快樂是不一樣的,難道不是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需要改掉哪些護膚的壞習慣,才會慢慢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