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世溷濁莫

    部分學者通過出土文獻考證,推斷趙高不是閹人,並且認為沒有任何早期文獻記載他是閹人的事實。但是史學界對此有統一認識,確實有更可靠的傳世文獻可以證明趙高為閹人,且不止一處。 關於趙高是否為宦官的說法尚存爭議,唐代之前的史書並未指出趙高為宦官。趙高被認為是宦官的依據有兩處,一是“趙高兄弟皆生隱宮”的“隱宮”一詞。《史記正義·秦始皇本紀》將隱宮解釋為受宮刑者療養康復的下蠶室;《史記集解·蒙恬列傳》引徐廣曰將隱宮解釋為“為宦者”;《史記索隱·蒙恬列傳》引劉氏雲更是詳細的描述為趙高其父因犯罪被處以宮刑,其母被官府罰作奴婢後與他人苟合生下趙高兄弟,繼承其父的趙姓,趙高兄弟出生後又被處以宮刑。現代學者馬非百根據《睡虎地秦簡》考證“隱宮”一詞乃是“隱官”的誤寫,隱官是秦朝官府設立的手工作坊,收容刑滿釋放後身體有殘缺的受刑者作工。趙高其母因觸犯刑律遭處刑後被收入隱官,在此生下趙高兄弟,並無趙高兄弟受過宮刑一說。而《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戶律》中明確地指出隱官一詞不僅指收容刑餘者的官府手工作坊,更用來指被收容於隱官的刑餘之人。趙高是宦官的說法是根據誤字的望文生義。二是《史記·李斯列傳》記載秦二世曾說“夫高,故宦人也”,《史記·蒙恬列傳》也記載趙高有“宦籍”。馬非百認為此處宦人應理解為老師,即趙高曾作為胡亥之師教授其刑獄之學;而宦籍應理解為官籍。裘錫圭認為“宦”本是為人臣僕的意思,郎官、謁者的官職本是門廊近侍,類似於家臣,故以“宦”稱。李開元認為宦籍是內侍出入宮中的門籍,與趙高是否宦官沒有必然的聯絡。最後,如果趙高真為宦官,有女婿閻樂也於情於理講不通,明代學者郎瑛所著《七修類稿》認為趙高的女兒為養女。 此外,李開元從沙丘之變趙高與李斯的對話“高固內官之廝役也,幸得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中結合史料推斷趙高以史學童身份進入學室,後通過考試選拔成為尚書卒史後進入秦宮任職,並推算趙高出生於前258年,壽命52歲,但此觀點缺乏其他史料的佐證。

  • 2 # 風情侃歷史

    為什麼有人說趙高是太監?

    《史記·李斯列傳》記載說:趙高是宦人,有宦籍,因而後人就誤以為有宦籍就是宦官,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位於湖北省江陵縣出土的《張家山漢墓竹簡》所描述——宦,就是在宮中內廷任職;宦人就是任職於宮內之人,相當於王或者皇帝的親近侍衛之臣。宦籍,就是用來登入出入宮門者的登記冊。

    然後古代另一個古代資料又說:

    趙高兄弟皆生隱宮。

    “隱宮”一詞,本來人們並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但東漢以後一位為史記作註解的劉姓人士借題發揮,他將“隱宮”之“宮”,解釋為去x的宮刑,進而引申說趙高的父親受宮刑,母親與她人野···合生下的趙高兄弟,趙高兄弟冒姓趙,也受宮刑,被去x成了宦官。

    結論

    因此,趙高其實並不是太監,只是後人為貶低他給他扣的一定帽子而已。(就像商紂王帝辛一樣,平均每兩百年多一項罪名)

  • 3 # 生活的仰角L

    趙高:(?-前207年),嬴姓,趙氏,秦二世時丞相,著名宦官(一說並非宦官)。 其入秦宮為宦官,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管事二十餘年”。秦始皇死後,其發動沙丘政變,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另立秦始皇幼子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並自任郎中令。公元前208年其設計害死李斯,繼之為丞相,三年後又迫秦二世自殺, 另立子嬰(秦始皇大兒子扶蘇的兒子)為秦王,後被子嬰設計殺掉,誅夷三族。

    通過史料,小編認為趙高不是太監,其實有關趙高的身世,2000年來了解甚少而曲解甚多,東漢以後趙高被醜化為閹宦,其家族也被醜化為宦閹家族,不實的成見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趙高是有兒女的人,他的女兒即將嫁給咸陽令閻樂,這就是趙高不是閹宦的明確證據。

    實際上,司馬遷從來沒有說過趙高是宦閹,不僅司馬遷沒有說過,東漢以前的所有史籍中都沒有趙高是宦閹的記載。

    說趙高是宦閹的誤解,一是出於對“宦”字的理解的錯誤;二是基於錯誤的文字“隱宮”所作的曲,醜化曲解。

    《史記·李斯列傳》記載說:趙高是宦人,有宦籍,這是趙高被誤解為宦閹的一條材料。然而,根據新出土的《張家山漢墓竹簡》——宦,就是在宮中內廷任職的意思;宦人就是任職於宮內之人,相當於王或者皇帝的親近侍衛之臣。宦籍,就是用來登入出入宮門者的登記冊。

    在秦漢時代,不管是宦人、宦籍還是宦官的用語,都沒有被閹割男人所擔任內宮官職的含義。當時被去勢後的男人被稱為閹人,在宮中任職的閹人被稱為宦閹,定義非常清楚。根據這個最新的材料,趙高是任職於宮中的宦人,也就是皇帝的親近之臣,而不是被去勢的宦閹。

    《史記·蒙恬列傳》說:趙高兄弟皆生隱宮,這是趙高被曲解為宦閹的另一條材料。“隱宮”一詞,本來語義不明,東漢以後一位為史記作註解的劉姓人士借題發揮,他將“隱宮”之“宮”,解釋為去勢的宮刑,進而引申說趙高的父親受宮刑,母親與她人野···合生下的趙高兄弟,趙高兄弟冒姓趙,也受宮刑,被去勢成了宦官。

    謊話越編越大,越編越痛快,於是以訛傳訛,到了唐代以後,趙高一家都是宦閹的不經流言就逐漸固定下來。

    秦史專家馬非百先生早就根據《睡虎地雲夢秦簡》指出,趙高兄弟皆生隱宮的“隱宮”一詞,是“隱官”的誤寫。張家山漢墓竹簡出土以後,隱官的意義就更加清楚明白,它是用來指稱刑滿人員工作的地方,也用來指稱刑滿人員的身份,與宮刑閹割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通過以上分析小編認為趙高不是太監,而是後人的誤解,其實歷史都是在不斷地發展中尋求真相的,讀史可以明志,通古可以鑑今…

  • 4 # 老衲侃春秋

    導言:趙高,其作為一個著名的歷史人物,一直是以一個亂臣賊子的面貌出現在大家面前的,他亂秦的故事大家想必都是很熟知的。過去大家都普遍認為,趙高是個閹人。其實這都是一種歷史的誤讀;今天我們就其真實的身份進行一番探討。

    一、趙高的身世

    在對趙高的本人進行準確的判斷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他的身世。

    “趙高者,諸趙疏遠屬也。趙高昆弟數人,皆生隱宮,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賤。”(《史記·蒙恬列傳》漢·司馬遷)

    作為趙國王室的遠支親戚,到了趙高父親這一代,家族早已沒落。

    趙高的出身,跟秦始皇差不多。秦始皇是秦國王族後裔,老爸子楚不受王室待見,被放到趙國當人質,跟呂不韋的一個歌姬生下了秦始皇,名政,姓趙。趙高的父親也是如此,他被放到秦國當人質,生下來之後姓了嬴。其實秦趙同源,姓嬴姓趙都行。後來秦始皇當了皇帝,改回嬴姓;趙國被滅後,趙高改回趙姓。

    趙國被滅以後,他的父親變成了俘虜,在秦國的隱官工作,擔任下級文法官吏。他父親通曉法律,精於書法。他的母親有罪“被刑僇”,身體有殘缺,赦免後在隱官做工生活。他的父母就在這裡結識,組建了家庭,生下趙高兄弟。

    據《張家山漢簡》戶律,在秦代的等級身份規定中,在隱官勞動生活的人,其身份也叫隱官,用現代的話來說,相當於刑滿釋放人員,地位在普通庶民之下,所能佔有的土地和住宅,只有普通庶民的一半。

    秦朝法律注重公正,隱官雖然地位低下,其婚姻卻不受限制,隱官子女的身份,也等同於普通的庶民。因為母親的身份為刑餘隱官的原故,所以史稱其世世卑賤。

    二、趙高的簡單經歷

    由於父親是文法官吏,也是嚴格要求子女的人,所以趙高兄弟倆,從小就在父親的督促下學習讀寫和法律,打下了相當紮實的文法基礎。

    由於自己的勤勉和天賦,公元前242年,十七歲的時候,就入學室成為史學童,僅僅過了三年,到了二十三歲的時候,他參加高等選拔考試,再次以第一名的成績中選,進入秦王宮廷擔當了尚書卒史,直接在秦王身邊從事文祕工作,可以說他是秦國萬千文法官吏中一個出類拔萃的佼佼者。

    三、趙高是閹人還是正常人

    《史記·李斯列傳》記載說趙高是“宦人”,有“宦籍”。被後來人們認為他宦閹的一條證據。

    但是,根據新出土的《張家山漢墓竹簡》,“宦”,就是在宮中內廷任職的意思。宦人,就是任職於宮內之人,相當於王或者皇帝的親近侍衛之臣。宦籍,就是用來登入出入於宮門者的登記冊。

    秦漢時代,不管是“宦人”、“宦籍”,還是“宦官”的用語,都沒有指被去勢的男人出仕宮內官職,也就是後代所謂的“宦官”的語義。

    當時,被去勢後的男人被稱為“奄(閹)人”,在宮中任職的閹人被稱為“宦奄(閹)”,定義非常清楚。

    另外一條證據是趙高有子女,他又一個女兒,後來嫁給了當時的咸陽令閻樂。試問一個有生育能力的人怎麼能是閹人呢?

    有人懷疑他的這個女兒收養的,那麼趙高何不收養一個兒子而要收養一個不能繼嗣香火的女兒?這在情理上說不通。

    《後漢書·宦者列傳》中記載“中興之初,宦者悉用閹人。”即東漢中興開始宮廷中的宦官才全部是被閹割者,在這之前的宦官與閹人沒有太大關係,宦官不一定被閹割。

    所以說,他入宮也不一定必須去勢,沒有主動閹割的理由。

    四、趙高從何時起,由正常人變成了閹人

    東漢有一位劉氏為《史記》作註解,借題發揮故意將隱宮的宮解釋為宮刑,他的這個解釋一直流傳到唐代,然後由史學家司馬貞所確認:

    “蓋其父犯宮刑,妻子沒為官奴婢,妻後野合所生子皆承趙姓,並宮之,故云‘兄弟生隱宮’。謂‘隱宮’者,宦之謂也。”(《史記索隱》唐·司馬貞)

    這段話大致的意思是說趙高的父親觸犯了律法,被罰以宮刑;母親沒入官府為奴。後來與她人私通,連生兩子,姓趙,兩子均遭受宮刑,最後入秦為宦。

    從這段描述中我們不難看出,趙高和他弟弟倆,都遭受閹割,成了閹人。

    以上這些論斷明顯陷入了“層累說”中。

    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論斷,叫做層累地形成的古代史。他認為我們現今人看到的古代史,經過了歷代不斷地改造重寫,已經不是原汁原味,而是添加了歷代所喜好的口味。

    這麼說大家可能很難理解,下面舉一個具體的例子就比較直觀了。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最早版本,是說春秋早期,當時齊國發動了一場戰爭,有一個叫杞梁的人戰死沙場戰。不久之後,齊國的國君和杞梁的遺孀偶遇,齊國君主見面後覺得有些愧疚,就要當著杞梁妻子的面要弔唁一下杞梁。但是杞梁的妻子回絕了,因為按那個時候的禮節,如果要弔唁應該上家裡去,而不能在郊外隨隨便便的舉行儀式的。

    就是這麼個簡單的故事,本來的意思是說杞梁的妻子是一個非常遵循禮制的人,但是就從這個模糊的影子開始,後面就一點點的發生了層累變化。

    這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事情,到戰國的時候,第一個層累出現了。原先杞梁的妻子是不哭的,但是戰國的傳說當中她已經開始痛哭流涕了,甚至當地的一種歌調,都是以她的名字來命名的。

    到了西漢的時候,故事就更加具體了,杞梁的妻子不但哭了,而且把城牆都給哭塌了,連後來跳水自殺的情節也都有了,只不過地點不是在山海關。

    到了唐朝,情節就更豐富了,杞梁夫婦直接穿越變成了秦朝人,杞梁妻哭塌了城牆見到了白骨,地點也由莒國的莒城挪到了山海關。

    再往後發展,就跟我們熟知的版本差不多了。這時候杞梁妻有了一個正式的名字叫“孟姜”,杞梁也改頭換面變成了“範喜良”。

    就這樣,我們熟悉的“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早在明朝之前就已經完成了。

    而關於趙高由一個正常人,逐漸演變為閹人的情況,和《孟姜女哭長城》極為類似。

    中國歷史上比較嚴重的宦官亂政有三個階段,分別是漢朝、唐朝和明朝。其中以唐朝最為嚴重。唐朝後期,宦官把持朝政,許多時候他們掌握著皇帝的命運,他們可以決定皇帝的廢立,必要的時候甚至直接弒君。

    所以世人對這些亂政的宦官曆來是深惡痛絕的。恰好由於趙高的亂政,致使秦朝滅亡,又恰巧他出生於“隱宮”。劉氏對《史記》這麼一解讀,唐朝史學家這麼一確認,趙高的形象頓時“豐滿”起來,他不但變成了一個閹人,而且還是母親和別人野合而生出來的野種。

    從一開始的惡意歪曲,後來再加上人們對亂臣賊子的憎惡,趙高這頂閹人的帽子,就戴牢實了。

    五、趙高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首先我們得承認,趙高就是一個亂政禍國的大奸臣,這一點歷史已經下了最後的結論,是無可置疑的。正是由於他的亂政,才致使秦二世而亡。但是除了政治上的否定以外,我們還得承認,他的確是一個文武兼備的全才。

    1、首先,他是當時僅次於李斯的書法家

    秦統一天下後使用小篆,統一文字,於是令李斯作《倉頡》七章、趙高作《爰歷》六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七章作為全國規範字帖,皆取材於周宣王時期的大篆《史籀》十五篇。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序》雲:“趙高作《爰歷篇》,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

    北魏·王情《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漢、吳三朝書法家五十九人,中有趙高。

    南朝宋·羊欣《採古來能書人名》謂趙高“善大篆”。

    唐·張懷瓘《書斷》捲上《大篆》日:“趙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亥書。”

    以上充分說明,趙高的書法成就,是得到後世的充分認可的。

    2、其次,博學多識,精通法律

    趙高某次觸犯了法律,由蒙毅來審理,蒙毅不敢徇私,秉公執法,就按規定下了死刑判決書,並剝奪了他的宦籍。秦始皇由於愛惜他的才能而開釋了他,並官復原職。

    後來還讓他當了少子胡亥的老師,正是看中他博學多識,“通於獄法”和書法上的精湛造詣。

    3、駕車嫻熟,孔武有力,武藝高強

    根據秦制,一般的車馬駕御,車士至少要經過四年的訓練。合格的車士,要求年齡在四十歲以下,身高在七尺五寸以上,步履矯健,身手靈活,車技熟練,還要強壯有力,武藝高強。能夠引八石強弩,在馳騁中前後左右開弓。

    中車府,聚集的是秦帝國車御的精華,對於他們的要求,遠在一般的車御車士之上,用現代的話來說,人人是車馬高手,個個是大內武士。

    中車府令,是中車府官屬的統領,是秦始皇的車馬隊長,相當於今天的警衛局長,能管理帝國車御精華的頂尖高手。

    趙高身為中車府令,自然體魄高大強壯,騎術車技精湛,嫻熟於弓劍兵器,武藝非同尋常。(《復活的歷史:秦帝國的崩潰》李開元)

    六、結論

    司馬光就一個人的德與才說過這麼一句話:“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說明才與德之間的關係。

    時下也有一句順口溜,說一個人“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毒品。”

    趙高是一個大才,如果他要是好好的為帝國服務的話,就能為大秦帝國增添無限的光彩。

    可惜的是,對於秦朝來說,他根本就無德,於是就變成了毒品,最後秦朝在他的手上毒發身亡。

    這些,都是歷史給我們慘痛的教訓啊!

    參考資料:

    《史記》漢·司馬遷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復活的歷史:秦帝國的崩潰》李開元

  • 5 # 四季養生密碼苑

    說趙高殺主求榮卻是真的,但是人們一直以來都以為他是一個閹人又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趙高是怎樣創造了“指鹿為馬”這個成語的。

    趙高又是善於觀顏察色、阿諛奉承,所以深得秦始皇的歡心。漸漸地從一個小小的“令史”一路平步青雲,爬到了“郎中令”這個秦始皇貼身近臣的位置。

    秦始皇37年(210年4月)的時侯,秦始皇病死在出巡途中。趙高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然後拉攏官居丞相之位的李斯,逼死了“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的皇位繼承人扶蘇,改為擁立秦始皇的幼子胡亥為帝。

    又殺了秦國良將蒙恬、蒙毅兩兄弟,後來又把丞相李斯以及一些忠義的良臣屠殺殆盡。李斯臨死之時罵道:

    趙高肆無忌憚地胡作非為、倒行逆施,幾千年來受到無數忠義之士的譴責,蘇軾就曾經說道:

    “皇上出巡缺少好的坐騎,微臣特地牽來一匹馬上貢。”

    秦二世不解,說這明明是一隻鹿,怎麼說成一匹馬呢?趙高橫眉豎眼地詢問殿上群臣到底是馬還是鹿?然而第二天在場說是鹿的官員全部死於非命了。

    趙高的身世司馬遷並未給他立傳,《史記•蒙恬列傳》之中也只有如下寥寥數語:

    過去往往把“隱宮”作為男子去勢之後的鬮人來解釋,然而秦史專家馬非百根據《睡虎地雲夢秦簡》來判斷“隱宮”就是“隱官”的誤寫。

    “隱官”一詞在《張家山漢墓竹簡》中指的是刑滿人員工作的地點,也許是官府收容受刑者參加工作的手工作坊。在這裡工作的人員地位等級僅相當於普通人的一半等級。

    根據《張家山漢墓竹簡》戶律規定:

    也許是隱官之子的社會地位和普通人一致。所以隱官戶的後代都有著和普通人一樣的社會地位,由此推斷趙高兄弟們有著和普通庶人一樣的社會地位,並沒有強制實行宮刑的可能。

    另外有一點可以證明趙高不是鬮人,那就是趙高有一個女兒,他的女婿叫閻樂,就是這位出頭逼死了秦二世胡亥。

    正如歷史學家顧頡剛所說的那樣,我們現在所讀到的歷史知識,是經過了幾千年層累而形成的古代史。史家們經歷一朝天子一朝臣,難免按照自身的愛憎去書寫過去,所以說還是要靠考古發現和發掘吧。

  • 6 # 溜溜蔥

    趙高到底是不是太監?這是個很專業的問題,需要史學家研究,才會有答案。但現狀是經過許多專家教授的研究,仍然沒有得到一個明確結論,這或許也是歷史研究的魅力所在,一千個觀眾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不是什麼專家教授,充其量只是一個泛歷史領域愛好者,說一下我自己的觀點。

    我認為趙高不是太監,大家總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麼趙高就是一個飽受“摧殘”和“蹂躪”到面目全非的“小姑娘”。

    理由如下。

    趙高是個太監這種說法,大概已經流行了上千年,這種說法主要來源是《史記》中關於趙高的兩點記載,一是《史記•蒙恬列傳》記載:趙高者,諸趙疏遠屬也。趙高昆弟數人,皆生隱宮,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賤。;二是《史記·李斯列傳》記載說趙高是「宦人」,有「宦籍」

    這兩個記載成為趙高是太監這種論斷的最重要的證據,“皆生隱宮”言之鑿鑿趙高几兄弟生下來就被閹掉了,同時,趙高有宦籍,好像趙高是太監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實,其實不然。

    “隱宮”在《張家山漢墓竹簡》出土後被證實是類似於曾經存在的勞改農場,勞改工廠之類服刑場所,同時,也代指勞改就業人員。這些人是身份低於一般平民,略高於奴隸的賤民。

    《秦始皇本紀》記載建阿房宮時役“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就是說使用勞改就業人員和服刑囚犯七十餘萬人。

    所以說從“皆生隱宮”得出趙高是太監,更有甚者說趙高父親,趙高兄弟他們一家都是太監的論調,在出土文物《張家山漢簡》,《秦始皇本紀》這樣的反正面前,是站不住腳的。

    至於說史記載趙高是「宦人」,有「宦籍」,並把這種記載作為趙高是太監的證據,更是站不住腳的,因為有一個沒有爭議的事實是,宦官和內侍以前是兩回事。宦官,是中國古代專供皇家役使的官員,不一定是閹人;內侍分太監、少監;後來,“中興之初,宦官悉用閹人,不復雜調他士”東漢以後宦官全部由內侍擔任,逐漸宦官=內侍=閹人=太監。

    趙高從漢末就開始被曲解,而至於趙高為什麼如此招黑,怕是與他宦官身份的脫不了干係。宦官自秦漢以降一直是以負面形象示人,東漢因為閹黨之禍亡了國,對趙高的曲解投合了人們痛恨宦閹的心情,大家都願意相信傳佈亡國禍首都是宦閹的流言。唐朝也是一個宦官專權亂政的時代,趙高是太監的言論自然被添油加醋光大發揚。明朝,宦官專權愈演愈烈,從明末的魏忠賢到清末的李蓮英,無人不對宦官咬牙切齒。

    如此日積月累,被打扮的歷史就成為了正史、信史,而真正歷史真相就此湮沒於歷史的長河中不見蹤跡,引人遐想。

    ~~~~~以上~~~~~

  • 7 # 勇往值錢

    從一件事的記載看,趙高派女婿閆樂帶禁衛軍到宮內刺殺秦二世,趙高有女婿很自然有女兒的,太監是沒有子女的,而趙高卻有女兒,說明趙高不是太監,再說太監也不能擔任一朝承相之職的,充其量擔太監總管。種種跡象表明,趙高都不是太監,從趙高的行為來看,趙高是個投機分子,是個亂臣賊子,是個惡毒的奸詐小人。他在秦始皇遭到刺客荊軻行刺時,提醒秦始皇背而拔劍,使秦始皇脫離險境,趙高保駕有功,被秦始皇提升為中車府令,隨著職位的升高,趙高的野心也開始彭漲,秦始皇病危時,他竟敢膽大妄為,篡改秦始皇的遺旨,出於私心,改立胡亥為秦始皇的接班人,胡亥是秦始皇幼子,是一個不學無數的紈絝帝子,胡亥當了皇帝簡直就是趙高的玩偶,一個傀儡皇帝,趙高依仗秦二世做擋劍牌,為所欲為,無惡不作,為了顯示他的淫威,還上演了一出指鹿為馬的惡做劇,害了多少忠良之臣。此時的趙高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二號皇帝,這還不知足,趙高的野心繼續彭漲,竟然產生取胡亥而代之的狼子野心,但趙高也做賊心虛,為了掩人耳目,他先找一個皇室子弟子嬰過度一下,然後再自己稱帝,然而聰明反被聰明誤,最後趙高被子嬰略施小計將做惡多端的趙高繩之以法,處以千刀萬刮之刑,趙高終於為他的惡行負出了代價,真是死有餘辜。

  • 8 # 子鈺說史

    誰說趙高是閹人?

    翻遍《史記》,我們會發現,司馬遷並沒有為趙高列傳——身為顛覆秦王朝的重要分子,司馬遷卻不願為其記上一筆,而是在書中零星提及,明顯是因為司馬遷鄙薄此類人物。但在《史記》中,卻散見趙高生平行事。 有關趙高可能是“閹人”的記錄有兩點:一是趙高兄弟皆生於“隱宮”;二是趙高屬於“宦人”,隸屬於“宦籍”。 《史記·蒙恬列傳》中記載:“趙高兄弟皆生隱宮。”“隱宮”一詞,現已無法考證其主義。

    直到後漢時期,宦人、宦者、宦官才被專門定義為“閹人”,而後漢時期,已是漢光武帝建立東漢以後的事情。 可以看得出,趙高隸屬宦籍,只能證明他是正經八百、擁有名冊記錄且受秦始皇寵愛的正式官員而已。 更重要的是,趙高是有女兒的人,他的女婿是閻樂,閻樂直接參與瞭望夷宮政變。若趙高是太監,他怎麼可能有女兒?

  • 9 # 長島男爵

    不是,《史記》並沒有說他是太監,可能是太招人恨了,所以在評書裡被說成了太監,謊言重複一千次就成真的了,沒幾個人認真翻看史書。

  • 10 # 佛說WAI

    趙高是不是太監這個首先要提到宦官這個詞,在之前宦官與官宦是一個意思的。這個詞語代表的是有職位的國家公務人員。而不是太監。

    第二點,在秦朝的時期,應該說。在始帝前期是沒有太監的存在的。所有能進宮,在宮中侍奉的人都是各地和貴族子弟中選拔出來的優秀年輕人才,所謂天子近臣而已。難道要把這些人都閹割了?太監首次被提及是始帝后期,而且並沒有被同意。

    第三,趙高跟秦始皇其實是同宗的,秦始皇在歷史上是一個比較信任宗族人的存在。所以,他不太可能會對這些,包括其中的趙高的人下這個手。

    第四,趙高是有子女的,而且他的女婿還是使他第一次丟官罷職的元凶。只不過後來始帝感念之前的感情重新啟用了趙高而已。

    所以,影視中趙高出現的太監形象。純屬胡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風景好,人又不太多的旅遊地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