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程式碼1號爺爺

    他的小說取材廣泛,描寫了從鄉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層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邊城》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表現自然、民風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於詩情畫意的鄉村風俗畫幅,充滿牧歌情調和地方色彩,形成別具一格的抒情鄉土小說.他的創作表現手法不拘一格,文體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嘗試各種體式和結構進行創作,成為現代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文體作家”.他的散文也獨具魅力,為現代散文增添了藝術光彩.一些後來的作家曾深受他創作風格的影響.

  • 2 # 駱駝影視匯

    對於魯郭茅、巴老曹、沈錢張這樣的作家,在簡短的敘述裡哪怕只是談及一部作品,往往也都是拾人牙慧,落得個貽笑大方的下場,更何況談論《邊城》這樣的作品。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邊城》,知道里面的翠翠,很多人也由此知道了鳳凰,文藝一點的去那裡旅遊,朋友圈裡會發自己是因為《邊城》才知道的那裡(邊城實以茶峒為原型)。近些年,因為自媒體的發達,很多人還知道了沈從文和張兆和的那些事。沈從文其人和作品都被貼上了理想主義和田園牧歌的標籤。只是這些遠遠不夠。

    沈從文是一個鄉下人,和五四時期的那些留洋作家不同,他對於鄉野沒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又因為和城市文明格格不入,對於鄉野的回憶便過濾掉了醜陋和庸俗的部分,也自覺褪掉了啟蒙的用心,相對呈現了更原生態的鄉野視景。但這也並不意味著他的作品裡都是田園牧歌式的清新吟唱。

    在《從文自傳》中有關於砍頭的血腥描寫,在《湘行散記》和《湘西》中也不避諱荒蠻的歷史文化遺存。在小說《黔小景》《黃昏》《新與舊》《我的教育》等中,砍頭又從現實走向虛構,在文字自足的結構裡猶自顫慄。

    沈從文的文字中有一種大悲憫,一種看透了歷史的無可奈何感,面對命運的徒然束手只能轉經心化的自我釋解,所以很多小人物也有了通天達命的樂觀。我真不太相信這是作品裡那些小人物的思想,但我把它看成是沈從文的寄託。因為從來百無一用是書生,尤其在那樣的時代,改寫從前的歷史,重整目前的乾坤對他都是不可能的妄念。但是創造一種理想的人性,在無論怎樣的歷史中泰然過完他的一生,這是可以努力為之的。

    《邊城》則是這一理想寄託的集大成之作。理想的寄託往往看來務虛,而實則猶能在特殊的時代際遇裡渡人。先不說普通的讀者,就是沈從文自己,新中國成立後,出現了精神危機時,《邊城》也提供給了他難能可貴的寬慰和自解。他在《五月卅下十點北平宿舍》的筆記中寫道,“翠翠,翠翠,你是在一零四小房間中酣睡,還是在杜鵑聲中想起我,在我死去以後還想起我?”

    中國的新文學一直揹負著太多的現實重壓,這一重壓像灼熱的紅日炙烤著伊塔洛斯的翅膀,所以在整個20世紀的中國,《邊城》這樣的作品太少了。很多人讀到《邊城》往往都會生出這樣的感嘆,這樣的世界存在嗎?這樣的世界存不存在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晶瑩婉轉的文字建構了一個彼岸的世界,而這個世界裡充滿了此岸世界匱乏的東西。

    我在這裡就不費力不討好地分析文字了,只是最後再額外補充一點。1933年9月9日,沈從文與張兆和在北平結婚,住在西城達子營一個有著三間正房和一個小廂房的院落裡,院子裡有一棵槐樹,一棵棗樹。秋天的時候,來了一位客人,沈從文把書房讓給了他。這位新來的客人在書房裡寫作了《雷》和《電》的前半部分,而沈從文在槐樹下創作了《記丁玲》和《邊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總是遇到負能量的人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