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山小呂哥

    題主所配圖的“太平猴魁”機制茶,就是非常寡淡的一種綠茶,也稱作“高仿猴魁”“山寨猴魁”等,工藝的問題,機制猴魁是機器壓扁了整個茶葉,流失了大多數茶葉的內質,使其淡而無味,並非因為昂貴

    手工猴魁,也稱作 “捏尖”全手工製茶,回甘好,口感鮮爽。很多茶油對猴魁正宗工藝反而不認識,因為市場充斥這低廉的機制茶。

    手工猴魁因手工製作,每一根茶都是需要人工捏尖,又是我們原產地核心產區的茶,品質沒的說。價格自然也是要貴了一些。

    總體來說,口感淡,不一定就是好

    口感重也不一定就是差的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2 # 戀山堂掌櫃

    謝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普及一下概念。很多人分不清濃淡寡厚,喝到覺得淡的茶葉,就是不好的。喝到濃的茶葉覺得就是好的。實際上,“濃非厚,淡非薄”。這是一個概念,那麼怎麼看待綠茶濃淡,寡薄與茶葉的品質關係呢?其實真正要理解他,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1、樹種

    大葉種茶樹因為茶葉原料中茶多酚、咖啡鹼等物質都大於小葉種,所以一般來說,大葉種肯定比小葉種要濃重很多。比如綠茶普洱就比綠茶明前黃山毛峰要濃重很多,那麼這樣的橫向對比其實沒有意義,對於消費者要選擇自己合適的綠茶。

    2、原料採摘

    一般來說,明前的原料苦澀味低,而往後因為葉片趨於成熟,氨基酸含量降低,茶多酚增加,特別是酯型兒茶素帶來的苦澀味增加。所以很多時候明前鮮葉給人的感覺是淡。而後期的鮮葉感覺茶味(苦澀味重一些)。但這裡特別提示一下,明前茶的淡,不代表口感上的薄,恰恰各類氨基酸含量高,反而會讓綠茶茶湯的厚度和鮮甜度好。而後期的綠茶雖然口感上具備濃重的特點,但完全比不了早期的厚度。

    3、工藝

    同一個品種茶葉,同一個時間採摘,工藝上的不同也會帶來完全不同的體驗。

    一般來說適度揉捻的口感大於未揉捻的綠茶;

    炒青工藝口感重於烘青的綠茶;

    乾燥時火溫高的綠茶香氣和口感也要重於低溫烘乾的綠茶。

    所以再工藝上的不同,也會帶來綠茶口感上輕重的區別。

    一般個人認為同一種茶葉,同一時間段採摘的情況下我認為:炒青的口感香氣要好於烘青的口感,足火的綠茶口感好於第二年乾燥綠茶(但低溫能保持低沸點的香氣,部分花香是低沸點香氣),適度揉捻的口感要大於未揉捻的綠茶。

    好了結合以上三點的描述,最後來回答關於綠茶貴和便宜來判斷茶葉是否濃淡,是不完全成立的。是需要結合工藝、品種之間的區別的。

    但是,單一品種貴和便宜,是能夠確定的。越貴的綠茶一般採摘時間越早,所以口感上會偏淡,但厚度好、鮮爽度更高。但這並不能完全代表一種綠茶的好和壞。

    最後提一下,提問者配的綠茶是機器壓製的布尖,並非正宗的太平猴魁手工捏尖。可以看我們的捏尖綠茶,帶有明顯網格紋,口感更為醇厚。

    戀山堂——專注黃山好茶

  • 3 # 老范家信陽毛尖種植

    以信陽毛尖為例,早春明前茶,以鮮爽細嫩清淡清香回甘,為信陽毛尖中最高貴品質和最貴价格。但最高貴品質和最貴价格並不適合所有人群,愛喝濃茶的人更多選擇雨前茶,經濟實惠,茶味濃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多歲的人了,沒結婚,整天不上班混日子還啃老,這種人要怎麼去改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