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屬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傳弟子。
他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
孔子是大成至聖,孟子被稱為亞聖。
孟子與孔子合稱孔孟其道,多數人稱為“孔孟之道”。
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周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隨後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
孟子與其弟子的言論彙編於《孟子》一書,是儒家學說的經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
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即人性是善的。
但孟子只說性善,南宋朱熹補充為“人之初,性本善”,後世有學者提出“性向善”。
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稱為亞聖。
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並不是很高。
有一首諷刺孟子的打油詩:“乞丐何曾有二妻?鄰家焉有許多雞?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自中唐的韓愈著《原道》,把孟子列為先秦儒家中唯一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開始,出現了一個孟子的“升格運動”,孟子其人其書的地位逐漸上升。
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孟子》一書首次被列入科舉考試科目之中。
元豐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為“鄒國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廟。
以後《孟子》一書升格為儒家經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其實際地位更在“五經”之上。
《孟子》一書,在漢代就被認為是輔翼“經書”的“傳”,和孔子的《論語》並列。
至五代,後蜀主孟昶下令將《易》《書》《詩》《禮》《周禮》《儀記》《公羊傳》《穀梁傳》《左傳》《論語》《孟子》十一經書寫刻石。
《大學》和《中庸》被認為是孔子弟子曾參和孔子之孫子思的著作,這樣,《孟子》一書便與孔子及孔子嫡系的著作平起平坐了,其實際地位更在“五經”之上。
元朝至順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為“亞聖公”,以後就稱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
在明清兩代,官方規定,科舉考試的八股文題目必須從《四書》中選取,要“代聖人立言”。
於是,《孟子》一書便成了明清兩代士子們的必讀書之一了。
朝代 年代 帝王 封諡
宋朝 元豐六年(1083年) 宋神宗 鄒國公
元朝 至順元年(1330年) 元文宗 鄒國亞聖公
明朝 嘉靖九年(1530年) 明世宗 奉為亞聖,罷公爵。
明景泰2年,孟子嫡派後裔被封為翰林院五經博士,子孫世襲,一直到民國3年,73代翰林院五經博士孟慶棠改封奉祀官,民國24年改稱亞聖奉祀官。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屬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傳弟子。
他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
孔子是大成至聖,孟子被稱為亞聖。
孟子與孔子合稱孔孟其道,多數人稱為“孔孟之道”。
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周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隨後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
孟子與其弟子的言論彙編於《孟子》一書,是儒家學說的經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
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即人性是善的。
但孟子只說性善,南宋朱熹補充為“人之初,性本善”,後世有學者提出“性向善”。
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稱為亞聖。
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並不是很高。
有一首諷刺孟子的打油詩:“乞丐何曾有二妻?鄰家焉有許多雞?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自中唐的韓愈著《原道》,把孟子列為先秦儒家中唯一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開始,出現了一個孟子的“升格運動”,孟子其人其書的地位逐漸上升。
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孟子》一書首次被列入科舉考試科目之中。
元豐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為“鄒國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廟。
以後《孟子》一書升格為儒家經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其實際地位更在“五經”之上。
《孟子》一書,在漢代就被認為是輔翼“經書”的“傳”,和孔子的《論語》並列。
至五代,後蜀主孟昶下令將《易》《書》《詩》《禮》《周禮》《儀記》《公羊傳》《穀梁傳》《左傳》《論語》《孟子》十一經書寫刻石。
《大學》和《中庸》被認為是孔子弟子曾參和孔子之孫子思的著作,這樣,《孟子》一書便與孔子及孔子嫡系的著作平起平坐了,其實際地位更在“五經”之上。
元朝至順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為“亞聖公”,以後就稱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
在明清兩代,官方規定,科舉考試的八股文題目必須從《四書》中選取,要“代聖人立言”。
於是,《孟子》一書便成了明清兩代士子們的必讀書之一了。
朝代 年代 帝王 封諡
宋朝 元豐六年(1083年) 宋神宗 鄒國公
元朝 至順元年(1330年) 元文宗 鄒國亞聖公
明朝 嘉靖九年(1530年) 明世宗 奉為亞聖,罷公爵。
明景泰2年,孟子嫡派後裔被封為翰林院五經博士,子孫世襲,一直到民國3年,73代翰林院五經博士孟慶棠改封奉祀官,民國24年改稱亞聖奉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