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楓沙湖畔一小魚

    基督教認為聖父是上帝,聖子是耶穌,聖神風(聖靈)是耶穌死後被派往人間的神靈,本是三位一體的,是上帝三種不同的形態,猶如冰、水、霧都是水一樣。大清的考官沒有冤枉洪秀全,作為一個屢試不中童生,他的理解力是有問題的,他沒有搞清楚基督教,卻把聖神風作為封號輕易的送給了楊秀清。他還把基督教想象成一個家族,上帝是天父,耶穌是老大,他自己是老二,楊秀清是聖神風,自然就能借天父下凡附體來管教甚至懲罰二兒子洪秀全了,這為日後天京變亂埋下了禍根。楊秀清有著傑出的軍事和組織才能,太平天國運動早期,居功至偉,被洪秀全封為東王,東王可以節制諸王,地位僅次於天王洪秀全。但他居功自傲,野心又大,想取代洪秀全。1856年,確實發生楊秀清藉著天父下凡附體而逼著洪秀全封其為萬歲的事。一國不能有兩萬歲,洪秀全感覺事態嚴重,密詔北王韋昌輝火速回京,韋昌輝將東王楊秀清及其部屬兩萬多人殘酷殺害,這就是天京變亂事件。而天京變亂的後果是嚴重的,因為它戳破了洪秀全編造的用來欺騙的神話,自此天華人心大亂,士兵中流傳“天父殺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轉,依舊做長工。”的歌謠,天國走上了不可逆轉的不歸之路。

  • 2 # 行走的小土豆go

    楊秀清因“逼封萬歲”被殺害,進而引發了天京事變, 除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及燕王秦日綱在此事件中被殺,另外約有二萬人喪生,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從此由盛轉衰。“逼封天王”的說法是不成立的,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是有關記載“逼封萬歲”的歷史資料存在著前後矛盾。關於楊秀清“逼封天王”問題,太平天國官方文書未作任何記載。李秀成在其被俘後的供狀《李秀成自述》曾提到“逼封萬歲”;天京事變發生時,他還是下級將領,且不在天京,正在丹陽、金塘一帶和清軍張國樑部作戰,因此他所寫的內容應是道聽途說得來的,並不足信,《李秀成自述》中的記載時間不符,邏輯上也說不通不能作為楊秀清“逼封天王”的有力證據。《石達開自述》中曾記載,韋昌輝在就督江西之前,就有誅殺東王楊秀清之心,被洪斥責拒絕。韋殺楊後,洪曾指責他:“爾我非東王不至此,我本無殺渠之意。”楊死後,洪在《賜西洋番弟詔》中更是說東王是“遭陷害”,並規定“東昇節”有關事項,以紀念楊秀清,所以說“逼封萬歲”是不實的。

    二是以楊秀清擁有的權利和地位,完全沒有必要“逼封萬歲”。洪秀全名義上是太平天國的最高領導人,但定都天京後,他日益講求儀制,且沉迷於宗教迷信,整日深居簡出,疏於朝政,很多大事都是由東王楊秀清來處理的。可以說,太平天國的一切政令基本上都是從東王府傳出去的。也就是說,整個天京都是楊秀清一人說了算。他實際上已經在執行“萬歲”的權力了。他大可不必煞費苦心取代洪秀全去做什麼“萬歲”。

    三是在當時的環境下,“逼封萬歲”的舉動是不合乎常理的。許多史料證明楊秀清十分注意維護洪秀全的君主地位。他對天王府的修造親自垂詢佈置;雖然掌握最終裁決權,而仍然保留向洪秀全“請旨”的程式。他多次借天父下凡勸誡洪秀全,其中對他為君之道的期望頗多。楊秀清一方面架空天王權力,另一方面還刻意維護天王的君主威信,這說明楊秀清深知自己權力再大,在臣民心目中仍然是臣。可見楊秀清若奪天王君位,必須解決臣民習慣的忠君心理定勢。而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逼封萬歲”的說法這樣流傳深遠,從太平軍當時的承相李秀成,到清朝文人,很可能是精心羅織的罪名以謠言的方式傳播開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各位對於明天的NBA有什麼看法呢?一起討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