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在《能靜居日記》有詳細記載南京城破:“……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
7
回覆列表
  • 1 # 你聽過諾言嗎

    曾國藩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確實是殺死了不計其數的人,手上有鮮血。他不是反對人民,而是解決戰事,訴求和平的不得已。

  • 2 # 江東汪郎

    寧殺錯一千不放走一個,這是曾國藩在攻破南京時縱容湘軍實行屠殺政策時的心態!

    洪秀全反清的思想指導是什麼?極其狹隘和排外的“拜上帝教”,這對當時的清朝社會和倫理道德都造成了嚴重的衝擊和破壞!

    太平軍在這種思想的控制下,散發出來的戰鬥意志是令人膽寒的,不要說湘軍,就連曾國藩本人也是吃過很大苦頭的。

    而更為重要的是,身為儒家弟子,曾國藩在面對洪秀全這種造反的“異教徒”,心理上是無論如何都接受不了的。在他看來,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的所有農民起義,即使前期受到宗教的影響,但在隨後的過程中無一不是在儒家思想範疇內進行最大限度的軍事活動。

    但洪秀全不一樣,他至始至終使用的都是“拜上帝教”,每攻下一地都會破除孔祠,砸毀文廟,事實上已經成為儒家最危險的敵人!

    而從1853年開始,到1864年止,南京城作為太平天國的根據地長達11年,曾國藩無法保證城中的居民受到“拜上帝教”的影響有多深。

    他不容自己有失,更不許湘軍再造成大規模的傷亡。

    湘軍跟隨他鎮壓太平天國,沒有什麼大的理想,主要還是為了升官發財。

    南京城作為太平軍的根據地,在湘軍眼中自然也存有無數的財寶,所以只有透過殺、搶,才能匯聚財富。

    既然是殺,那還去區分是太平軍還是普通民眾幹什麼?

    在曾國藩看來,多此一舉!

  • 3 # 歷史上的小書童

    大家好,我是小童。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湘君可以說是一支野軍,一支自己拉起來的隊伍,當時是沒有朝廷供給軍餉和糧草的,或者說清朝也沒能力去養活這樣的一支軍隊。但是行軍打仗總是要有花銷的,資金哪裡來!除了募捐來的極少數,大部分資金只能以戰養戰,要不然怎麼養活隊伍。可以說,屠城搶劫是無奈之舉。

    2.震懾作用

    當時時局動盪,硝煙四起,如何給敵人最有力的打擊是重中之重,攻克一座城池進行屠殺,再守城的敵軍心裡就會造成恐懼。

    3.出氣報仇

    湘君大多是農民出身,而且很多是相親鄰里,看著好兄弟倒下,心裡自然是想報仇雪恨,不屠城怎麼能消心頭之恨。

  • 4 # lamajoy

    兵兇戰危之謂也。湘軍士兵多為湖南農民,不懂崇高理想,只見殘酷現實。所以冒死上戰場者,不為保皇愛國,只求升官發財。教化遠不如利益更能激勵其殺敵立功。因兵餉不多且時有拖欠,戰利品才是普通士兵主要收入。只有打勝仗才能搶到東西,所以曾家兄弟不得不縱容湘軍無度搶劫,這樣才能保證建功立業,封侯封伯。

  • 5 # 一躍飛昇

    這個問題確難回答,這也是當年曾國藩不願做官的主要原因,曾深受儒學和道學的影響,認為自己手握重兵,殺戮太重,與當初剛入仕途的理念不付,如果辭官,可能一家一百多口面臨滅門的威脅,其當時根本沒有退路,只有硬著頭皮往前走。讀過歷史的人們都知道當時的中國,八國聯軍踏土橫行,各地民眾義憤填膺,群雄四起,最以太平天國為主。清,對外軍束手無策,只能聽從城下之盟的號令,剿滅義軍。何為義軍,也就是掛上標誌為軍,取下標記為民,敵進我伏,敵退我生,搞的湘軍也確實頭疼,最後也只能挑刺帶肉。這就是政治,政治是殘酷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菜枯種植蔬菜是直接混土壤挖好,還是需要化酵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