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大30374928
-
2 # 白樺林8736
謝謝邀答:首先隔代教育已經成為“教育孩子”的一個難題,家中“老人的寵”與孩子父母的愛差別很大。因此,在教育孩子時,應當儘量避開孩子的爺爺奶奶,不然會“適得其反”。其次“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了。現在你還在以打罵為主教育孩子,也只能說明你自身知識的匱乏和教育孩子的無能。應該放下“身段”儘量保持和孩子的平等對話,但就不能亂了“方寸”,一定要和孩子平等相處,讓孩子把你當成知心朋友,這樣有助於孩子的成長,如果再用“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個方式教育孩子,最終只能是“適得其反”。
-
3 # 書樓堂
我試向一下,這個父母小時候捱過戒尺打嗎?我小時候沒捱過戒尺打,我也沒打過自己的兒子,但他的成績年級第一名,現在時興戒尺,以戒尺打孩子手心為榮,我的媳婦特意買了一把精製的戒尺,像日本軍刀一樣,架在孩子的寫字桌上,以示自己教育有方。我們老人看不慣,也不敢指責,時代不同了,教育方法也不同了。
-
4 # 鈴蘭
孩子如果太小,你這樣又是戒尺,又是恐嚇的,容易造成心理陰影的,不是大孩子,有些事兒他自己會考慮會調節。叫我我也回干涉的,要想孩子更優秀,你就要有耐心,有恆心。
-
5 # 安康茶農
首先自己要清楚客觀的認識到自己採用持戒打手的教育方式此時用的是否得當,是一時惱怒還是提前有警示約定,一時惱怒動粗這是氣動之怒,無理性,無原則,被打者徒增憤恨叛逆之心,無任何實際意義。應在公婆的勸導下應努力剋制。在有約定的情況下持戒鞭打,這是守契約,有理性進行疼痛警告,被打者心服口服,會重新回到與家長契約之內進行學習。此時的公婆應充分理解而不去可以阻撓。因此,戒尺,兵者也,不祥之器。若祭出,必須師出有名,被罰者心服才可
-
6 # 18658367395
父母教育孩子,不建議體罰。父母只能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去引導孩子。
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我覺得還是要有耐心。多站在小孩的角度去看問題,和小孩做朋友。
網傳: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這是最失敗的父母的表現。
每一個小孩的接受能力和認知度都不盡相同,給他時間和鼓勵,他才能茁壯成長。
關起門來批評小孩,不要有外人在場,特別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這會讓小孩和長輩都難堪;開啟門來表揚小孩,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讓小孩倍有信心。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輕輕的對自己說:我是最棒的!
共勉!
-
7 # 三觀不正殺手
這問題問得混亂,到底你想知道的是體罰孩子是否不對,還是如何讓長輩認同你的方式?
第二點最簡單,分開住是最好的辦法。除非你能說服他們,不過如果長輩是能輕易認同你的話,估計也不會發這問題。
第一點,我是支援適量的懲罰,包括體罰的。原因非常簡單,試想想一個沒有法律的人類社會就清楚了。無規則無後果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狀態。很多磚家叫獸說的快樂教育都是放屁。
懲罰體罰只是一種手段或工具,沒有好壞之分。過輕容易出熊孩子,過重則精神身體受損。每個孩子需要的懲罰力度不一樣,自家孩子父母應該知道。關鍵懲罰規則不能因為自身的情緒問題而隨意更改。
有另一種意見說,批評教育則可體罰不必。如果批評教育能見效,那位家長還願意體罰?這是犯錯誤的程度深淺問題。正如大人世界裡的底線-法律一樣,為何會有強制執行一樣,還不是通知到了後,意見接受態度照舊?
-
8 # 方便人生
公婆摻和教育小孩都是一步失策臭棋,一旦父母教育自己小孩、隔代長輩、甚至七姨八姑九叔都來摻和、敲邊鼓,久而久而小孩心目中就種下了對父母仇恨的種子,隨著年令增長會萠牙。
-
9 # 使用者68283323714
對待孩子在做作業學習上,她不懂的大人要耐心跟他她們講,好好分析課文的內容,講解給他她聽,如果他她不聽,先讓休息一小會,再讀課文或做作業,還是不聽不做就得小小懲罰,不能慣著他她們,這樣會害了他她們。
-
10 # 夏天119200126
學習這個事情,只有孩子主動了,自覺了,效果才會倍增。若是被這樣逼著學習或者體罰,只能讓孩子對學習沒有好感,對管教自己的人產生厭惡心理。
家長們一般都是恨鐵不成鋼,輕則罵重則揍,適得其反。還把家裡人都氣得不行。容易引起家庭矛盾。已經出現這情況的,跟家裡人認真談談,都是為了孩子,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所以還是建議和顏悅色地跟孩子交流溝通,不要打罵體罰。
回覆列表
那是你的孩子,你自己如果做不了主,那就別管了,不過和孩子溝通多一點,打不是辦法,其實,打下去之前的那一刻是最有震懾力的。一旦打了,也就沒有更好的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