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撒釉:早期(早已淘汰)
最早時期,撒釉就是把釉料製成粉狀,包在紗布網兜中,趁著剛拉完的坯還溼著的時候,直接進行拍撒,也有直接撒粉的。亦或者會在坯體幹了之後,再抹一層泥漿,然後用上述方式進行撒釉。撒釉起源很早,現已不再用這種方式。
2、 澆釉:原始青瓷時期就有的工藝
澆釉分正澆法、反澆法,操作中需要不斷攪拌釉料,古時候坯體都是生坯,沒有經過素燒,不方便搬動,於是匠人們將坯體放置於架在油桶中的木板上,正澆法顧名思義就是從上往下澆,反澆法就是將坯體倒置,從下往上澆。這兩種澆釉的方式,燒製成的效果也有不同。
3、 刷釉:原始陶器刷漿工藝演變而來
原始陶器的成品表面都比較粗糙,為了美觀,一開始會在其表面刷一層細泥,後來釉料的出現,替代了細泥。於是有了刷釉工藝。
4、 蘸釉:西漢晚期出現,元、明時期底依舊在廣泛應用
蘸釉的應用時間很長,到了元、明時期,更是發展出在器皿底足做釉把進行施釉並廣為流傳。目前主流觀點認為蘸釉工藝是辨別一件瓷器是否是明代器物的特徵之一。根據史料講,一件使用吹釉工藝的瓷器就不可能是明代的,因為那時候還沒出現吹釉的工具和工藝。
大明宣德年制青花歲寒三友碗
5、 蕩釉:宋代開始常見
宋代的北方瓷器常見的施釉方式是蕩釉,且一直延續至今,目前還有在使用這種方式施釉。
6、 吹釉:康熙時期出現
需要強調一下,現代施釉工藝不在今天的探討範圍內,相對其他的施釉工藝,吹釉是最晚出現的。吹釉一開始是應用在比較小比較薄的坯體的,假如一件薄胎器皿用蘸釉的方式進行施釉,那麼很容易被捏碎,吹釉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問題。並且相應的,也被運用到了比較大的不方便搬動的器皿上,把坯體放在轉輪上,只需要一邊轉動坯體,一邊吹釉即可。吹釉的最大缺點就是費工時!操作時一般距離坯體大概三十釐米左右,因為坯體吸水特別快,就需要不間斷操作,需要施好幾層,直至坯體表面均勻出現溼潤感,說明釉料的厚度達標。
1、 撒釉:早期(早已淘汰)
最早時期,撒釉就是把釉料製成粉狀,包在紗布網兜中,趁著剛拉完的坯還溼著的時候,直接進行拍撒,也有直接撒粉的。亦或者會在坯體幹了之後,再抹一層泥漿,然後用上述方式進行撒釉。撒釉起源很早,現已不再用這種方式。
2、 澆釉:原始青瓷時期就有的工藝
澆釉分正澆法、反澆法,操作中需要不斷攪拌釉料,古時候坯體都是生坯,沒有經過素燒,不方便搬動,於是匠人們將坯體放置於架在油桶中的木板上,正澆法顧名思義就是從上往下澆,反澆法就是將坯體倒置,從下往上澆。這兩種澆釉的方式,燒製成的效果也有不同。
3、 刷釉:原始陶器刷漿工藝演變而來
原始陶器的成品表面都比較粗糙,為了美觀,一開始會在其表面刷一層細泥,後來釉料的出現,替代了細泥。於是有了刷釉工藝。
4、 蘸釉:西漢晚期出現,元、明時期底依舊在廣泛應用
蘸釉的應用時間很長,到了元、明時期,更是發展出在器皿底足做釉把進行施釉並廣為流傳。目前主流觀點認為蘸釉工藝是辨別一件瓷器是否是明代器物的特徵之一。根據史料講,一件使用吹釉工藝的瓷器就不可能是明代的,因為那時候還沒出現吹釉的工具和工藝。
大明宣德年制青花歲寒三友碗
5、 蕩釉:宋代開始常見
宋代的北方瓷器常見的施釉方式是蕩釉,且一直延續至今,目前還有在使用這種方式施釉。
6、 吹釉:康熙時期出現
需要強調一下,現代施釉工藝不在今天的探討範圍內,相對其他的施釉工藝,吹釉是最晚出現的。吹釉一開始是應用在比較小比較薄的坯體的,假如一件薄胎器皿用蘸釉的方式進行施釉,那麼很容易被捏碎,吹釉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問題。並且相應的,也被運用到了比較大的不方便搬動的器皿上,把坯體放在轉輪上,只需要一邊轉動坯體,一邊吹釉即可。吹釉的最大缺點就是費工時!操作時一般距離坯體大概三十釐米左右,因為坯體吸水特別快,就需要不間斷操作,需要施好幾層,直至坯體表面均勻出現溼潤感,說明釉料的厚度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