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夜裡最暗的星

    這個問題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的城池易守難攻,比如南宋釣魚城,硬生生磨的蒙哥汗沒脾氣,是真正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有的城池易攻難守,比如北宋開封城,第一次開封之圍金軍只有東路軍,人數大概是六七萬,開封城有十萬西軍支援,加上禁軍大概有二三十萬,加上李綱奮勇拼殺,勉強守住;第二次開封之圍,金兩路大軍合圍,人數大概是十五萬,宋軍沒有外援,大概只有七八萬,金軍以兩倍攻城,輕鬆破城

  • 2 # 上將噯福斯

    這個並沒有一定的成法。

    兵者詭道也。攻城作戰要用多少人,完全看作戰雙方的戰鬥力和軍事指揮能力,兵力多少並不是決定性因素。

    一般來講,古代城池易守難攻,在大型投石機出現以前,攻城作戰極為困難。攻城戰往往演變為圍城戰,透過常圍久困,消耗敵人。

    在這種情況下,十倍以上的兵力,都很難攻破敵方城池。

    比如,公元229年,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率領數萬大軍(可能在5萬左右),攻打陳倉。曹魏在陳倉的守軍只有千餘人!雙方兵力相差數十倍!陳倉卻堅守20多天。諸葛亮糧盡,被迫退兵。

    但是,兵無常形,水無常勢。善於用兵的人,可以用很少的兵力攻破重兵設防的城池。

    岳飛收復襄陽六郡之戰,發動進攻的岳家軍只有三萬人,防守的偽齊軍先後投入三十萬人!進攻一方兵力只有防守一方的十分之一。

    攻城戰,強攻硬打最難。使用內奸間諜最巧妙。往往能收到奇效。

    清軍就非常善於使用臥底和間諜。攻打遼陽城的時候,就提前派出很多蒙古人裝成難民混入遼陽城內。等到清軍攻城的時候,這些內應在城內煽風點火製造混亂,裡應外合,導致遼陽迅速陷落!這就是跟著《三國演義》學的。他們是真把三國演義當兵書讀。關鍵還真的非常好用!

    所以說,兵多兵少不重要,會用兵才重要。

  • 3 # 腦洞趣味歷史

    對於攻城這件事情,我發現很多人都有點誤會了,其實無論是攻城還是守城,都不是靠人數就能解決問題的。

    《孫子兵法》上面說: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在這裡,孫武用了一個比較穩妥地“十則圍之”。

    那麼,沒有十倍的數量,又該如何去攻城呢?

    中國古代的軍事家們是真的厲害,在攻城這件事情上,他們也玩出了花樣來。這些事例充分說明了一件事情,打仗真的不是靠武力硬剛。

    1、伊闕之戰

    參戰雙方:攻方秦軍十萬;守方東周韓魏聯軍二十四萬

    統帥:秦軍白起,守方公孫喜

    結果:秦軍採取各個擊破的方法,假裝攻擊南韓,實則集中兵力攻擊魏國。此戰過後,守方大敗,主將被殺,魏武卒退出歷史舞臺。

    2、長平之戰

    參戰雙方:攻方秦軍,守方趙軍

    攻戰過程:開戰之初,秦軍約二十萬,趙軍約四十萬,趙國主將廉頗採取以攻代守的形式,白起始終無法突破廉頗構建的三道防線第二道。

    不得已,白起使用反間計,導致趙國臨戰換將。次計成功後,秦國徵兵,透過將趙括領導的趙軍誘匯出來的方式,最終全殲趙軍。

    3、王翦破魏之戰,採取水淹大梁城的方式。

    4、酈範採用心理戰,不戰而屈人之兵。

    綜上,攻城的一方並不一定需要幾倍的實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機制砂這行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