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70後媽媽說
-
2 # seven麻麻
每個孩子不一樣,都會有自己的節奏,父母除了要細心觀察之外,更多的要等待孩子的成長,很多時候,孩子當時的問題,在過後就不是問題了。家長要相信孩子。
-
3 # 呱呱嗎
我曾在幼兒園裡工作過,發現的確是有慢性子寶寶,他們無論做什麼都是不急不躁的,比如吃飯、排隊、遊戲、午睡時脫衣穿衣等樣樣落後於其他小朋友。
慢性子原因:
一、生理因素導致的動作遲緩;
二、一切由別人代勞,自己動手少;
三、做什麼一心多用,精力不集中;
四、愛拖延,沒有時間意識。
對於大多數慢性子寶Bora說,他們的做事緩慢、拖拉通常都是習慣性的,是可以透過鍛鍊和引導使其改變的。而那些生理性動作遲緩的寶寶也可以透過多訓練得到緩解。家長可以嘗試這樣做:
一、生理性動作遲緩的寶寶。
多鼓勵,同一個動作多次做,透過多練習訓練寶寶手腳的靈活度;
二、別人代勞多,自己動手少的寶寶。
寶寶能吃飯、穿衣、拿東西時儘量讓他自己來做,即便他們做不夠利落家長也不要事事代勞;
三、邊玩邊做,精力不集中的寶寶。
寶寶在吃飯、寫作業、或做其他事情時,要有一個純粹的環境,避免寶寶在做這些事情時旁邊有手機、玩具或其它吸引他的東西;
四、沒有時間意識。
1、和寶寶做比賽遊戲。讓寶寶感受到贏得勝利後帶來的愉悅和自豪感;2、讓他嘗受挫折。在寶寶上幼兒園、吃飯或其它方面經多次提醒依然拖拖拉拉、不急不躁後,可以讓他經受一下老師的批評、過了點沒飯吃捱餓或得不到他想要的等小挫折;3、數數字或計時間。在寶寶做事情時,給他數著數字或計著時間,讓他在規定的時間內把事情做完,這樣寶寶就會有緊迫感,就會有意識地提高速度,這個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不管怎樣,寶寶的慢性子不是短時間養成的,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善。因此,家長對寶寶要耐心引導,有了進步多多鼓勵。
-
4 # peaspsy
按照巴甫洛夫建立的高階神經活動型別,神經活動的反應速度和靈活性主要受先天及遺傳因素影響,具有相對穩定性,可塑性並不大。由於神經反應速度和靈活性沒有好壞之分,所以,幼兒做事慢一點,家長的心態要放輕鬆點兒,不要老想怎麼引導他改變,很難改,需要一個長久的過程。
回覆列表
建議在家裡多加練習,畢竟幼兒園的孩子多,老師是顧不過來的。
練習建議採取以下幾種辦法:
1、一件事情反覆做。這裡的事情是指對孩子來說感興趣的事,年齡段不同,感興趣的事不同,男孩和女孩也不同,選擇自己孩子最樂意做的事反覆練習,熟能生巧,自然就快了。比如有個2歲多的小男孩,對於把一些瓶瓶罐罐挨個摞起來的事情樂此不疲,摞起來了推到,推倒了再摞起來。他的母親結合這件事情規定了時間,先長後短,不斷鼓勵,同樣多的物品摞起來的時間前後相差了十幾分鍾,孩子越摞越快。
2、讓孩子樹立時間觀念。上幼兒園的孩子,什麼時間幹什麼事情,每件事需要多長時間完成基本能有個大概的觀念,家長可以用比賽的形式和孩子進行練習。比如和孩子比賽吃飯,在相同的時間內,誰先吃完會有額外的獎勵,家長可以做出狼吞虎嚥的動作引起孩子的重視,但不能真的先吃完,以免挫傷孩子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