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師多喜
-
2 # 壹父母
非常理解媽媽的擔心。在絕大部分人的觀念裡,如果一個家庭不完整,孩子的成長就必然會受到不好的影響。
不可否認,無論是失去父親,還是失去母親,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種傷害。但並沒有充分的研究結果能夠證明,這與孩子的健康和自信存在必然的關聯。
相比之下,你的教養方式、你對待孩子的態度,以及你為孩子提供的成長環境,都是更重要的影響因素。
作為媽媽,在這個時候,更需要以平常心來對待孩子。他失去了父親,但他並不可憐,他還有你的愛。
你可以盡你所能給到他愛和溫暖,也需要在必要的時候溫柔而堅定地給他設限。
很多時候,不是媽媽真的做不到這些,而是媽媽自己也需要得到支援和幫助。我們不能在自己能量枯竭的時候還要勉強自己去給予。
所以,當你感覺到難的時候,不要苛責自己,多關照自己的內心,先照顧好自己,必要的時候主動尋求幫助。
只有媽媽能夠真正照顧好自己,孩子才能從你身上汲取到真正的營養。
先來個結論:如果生活中有別的男性,那問題不大。如果可以給孩子找個合適的後爸也不錯。如果都沒有,強烈建議讓孩子跟更多的人解除,最好置於大家庭中的小家庭環境中長大。
父親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主要在一個父性認同和規則建立方面。
1,父性認同,自體心理學認為,人的成長要先認同爸爸媽媽,之後才能認同自己。如果跳過了這個階段,就很可能沒辦法好好認同自己。不能認同自己的話,可能的情況就會找不到自己在哪裡啊,或者認為自己是無價值的呀!那麼長大後會感覺比較迷茫,或者總是陷入不健康的關係,或者總是覺得需要討好他人,或者總是覺得他人瞧不起自己等等等等。這些都是舉例,無法窮盡也不一定每個孩子長大都會這樣。
2,規則建立。父親主要代表著家庭法的建立和維護,在長大後就會成為孩子認同的社會法規。無論社會再複雜,內心都會覺得有個譜在那兒!也就會能夠在社會規則的範圍內,又合法合規,又感覺自在。
如果媽媽來做努力做家庭法的代表呢?
1)如果媽媽很強勢,那麼孩子就會覺得媽媽很奇怪,一下子溫柔一下子又很嚴格,那麼小孩子看到的媽媽可能就是分裂的,以至於他不能感覺人類是穩定客體,對待他人也可能比較容易無所適從。
2)如果媽媽一直很溫柔,那麼孩子又可能會覺得,社會法也會因為他的特殊情況而照顧他,於是沒辦法好好遵守社會法,在遇到社會對他苛刻的時候,就會比較容易崩潰。
3,孩子的生活中是肯定需要男性來認同的。最好的是爸爸,如果沒有還真不一定要勉強。他可以轉而去認同別的家庭成員。最常見的是舅舅。所謂“外甥像舅”,其實就是說的在大家庭,小孩子可能認同舅舅,所以舉手投足間會和舅舅接近!
所以,如果父親確實缺失了,那讓孩子解除更多的人,孩子能夠自己去尋找想要認同的客體!
4,孩子的成長,並不只是家長單方面努力的成果,而是孩子和家長共同努力的!說這一段是要表明,孩子也是在非常努力的長大,所以家長給了孩子一個好的榜樣,長大之後未來會怎麼樣,很多時候家長是沒有辦法操心太多的!不如淡定一些。淡定,是一個可以遺傳給孩子的好東西喲!
單親媽媽不易,加油(ง •̀_•́)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