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袁海英696969

    不是日本古代女人肥胖。

    其實是日本人一直傳承中國的唐朝遺風,女人《以胖為美》。體態豐腴,雍容華貴。日本千年流傳下來的藝伎,其在衣著.化妝.舉止.步輦.甚至休息.吃飯時都和當時唐朝有分不開的相似度。在審美觀方面,日本大部分遺傳中國的唐朝風格,去日本小住幾天,你現在也能感覺到。這個包括建築風格.禮儀.茶藝.餐飲.住宿.審美等等。可以如實告知,去日本你能感覺到當時的大唐盛世,唐朝。

  • 2 # 挺胸的炫熊貓

    日本古代對於女人的胖瘦審美是分時期的,有時傾向於豐滿,有時傾向於瘦弱。是受各個時期的政治、經濟、人文環境所影響的。

    我們知道人的高矮胖瘦先天原因是基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飲食。日本列島人類的出現可以追溯到10萬年前,而形成陶器和農業的彌生時代(約公元前300年)距今也有幾千年的歷史。因為基因和糧食構成的原因,日本人的身高非常矮。據史料記載,在日本戰國時期(中國明朝),日本男性的身高普遍是1.4米左右,女性在1.3米左右。在步入江戶時代和大航海時代之後,日本才逐漸改良了糧食的品種和種植水平,身高和體質也有了提高。

    古代日本由於糧食種植技術的限制,肉食的缺乏,各個時期的政治、環境等因素,也導致了各個時期人的身材胖瘦及審美都有所不同。

    古代日本的普通勞動人民是吃不起米飯的,營養水平很低。因為糧食產量本就不高,產出需要上繳,只有領主大名和少數武士才有資格吃得上米飯。奈良時期的日本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公家貴族開始學起西方大國搞起了狩獵活動,所以當時的日本人對於捕獵食肉十分推崇。而日本聖德太子時期佛教的傳入又導致歷代日本天皇禁止民眾吃肉。這道禁令持續了一千多年,直到1876年明治天皇才下令解除。但是上千年的習慣很難改變,明治天皇更是以身作則,帶頭吃肉,以此來改變日本國民的飲食習慣,增強日本人的體質。

    在日本戰國時期,各地徵召的足輕吃的是芋、粟、稗等粗糧。武士們地位一如既往的高,他們吃的是由糙米蔬菜煮出來的湯菜飯,偶爾也能吃到白米飯。只有領主或家臣、高階武士才能吃到白米、魚、貝類、禽肉。而因為戰亂,農田荒廢、餓殍遍野的情況時有多見。農家每年辛苦的收成,都作為年貢送進領主的居城。自己只能吃蘿蔔野菜或粗糧,很多農家甚至不知道自己種的大白米飯是什麼味道。

    這一系列的因素,就導致了日本古代女性的高矮胖瘦有所變化。

    明和二年(1765年)的春信美女,要是纖細的脖子,風中弱柳的姿態,柳腰細腿,要有少女的柔弱,細胳膊溜肩。

    春信風格

    天明四年(1784年)的清長型美女,要有輪廓分明的臉,修長的肢體。

    寬政八年(1796年)的歌麿風格的美女就是胖乎乎的臉,圓圓的下巴,豐滿的胸部。

    歌麿風格

    文政七年(1824年)的英泉型美女,要有丹鳳眼、尖下巴、大長臉,無腰身,扁平臀,矮胖的腿,胸要小。

    英泉風格

    這些都是公家對於美女的標準詮釋,而對於底層生活的普通老百姓,有的時候連飯都吃不飽,哪來的胖呢?日本的確受唐文化較深,但唐時代女性也並不以丰韻美為獨尊,主要是唐朝的開放多元,偏愛豐腴,但又沿襲審美傳統;欣賞女子的柔弱纖細,又不排斥女子的英挺之美。傾向丰韻美也僅僅只是唐中期那段時間,在唐初和唐中後期,或百廢待興或戰亂連連,即便是在宮廷主流之中,主要還是瘦子居多。對於日本也是同樣的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6月28日意甲卡利亞里vs都靈怎麼分析本場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