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葉知秋23471320

    從三人的晚年就能看出個人的成就,卑斯麥與李鴻章的成就都是改革,但是二人的功業都是出自於上位者的支援,而後一旦失去支援不但得不到善終。之前的成果也就大打折扣,那麼對國家所做出的貢獻有時反而成為拖累國家進步的阻力。反之伊藤博文四次進去內閣,他的政策可以很好的得到完成與延續。在他的地位收到威脅時可以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甚至逼迫當時的幕府大將軍讓位。就這一點來說,就和大部分的日本人一樣,為人卑劣,但是成就斐然

  • 2 # 清水空流

    無論站在歷史任何一個角度來看。還是轉換時空去觀察,三個人都給自己的國家留下了最豐厚的印記。

    俾斯麥的成就和歷史地位永遠都是第一位的,伊藤博文屬於第二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又逐步暗淡。而不管從何種角度來說,李鴻章的地位最尷尬,功臣?,漢奸?李鴻章的地位必須也只能排在第三位。無所謂優劣,三個幾乎是處於同一時代的大政治家,恰好是三個國家轉折點最好註腳。

    俾斯麥,生於1815年,統一德國的導師。號稱鐵血宰相。德意志帝國第一任宰相,以活捉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而聞名於世。俾斯麥統一了德國,標誌著一個強大的堅毅國家的誕生。俾斯麥的領導是開創性的。是改革家。他擁有巨大的權力。他可以說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來造德國。李鴻章與俾斯麥私交不錯。俾斯麥曾經問李鴻章最大的功績為何?李鴻章就說他平定太平天國和捻軍的功績。但俾斯麥卻頗不已為然說,歐洲人以戰勝敵國為榮,內戰的功績是不會拿出來炫耀的。可見俾斯麥多麼具有‘’侵略性‘’。

    伊藤博文,日本的開國首相。生於1841年。一身以俾斯麥自詡。一定要於李鴻章一較高低。結果甲午海戰以他的勝利告終。應該說,伊藤博文的政治能力並不高。比他後面的繼任者無論是在內政,經濟。外交都相差很遠。但就因為甲午海戰的勝利得以留名。也就是說事李鴻章成就了伊藤博文的美名。

    李鴻章,生於1823年。俾斯麥比李鴻章大8歲。而李鴻章比伊藤博文大18歲。幾乎一代人了。李鴻章和俾斯麥,伊藤博文都沒有可比性。李鴻章是地方疆臣。沒有入主中樞當宰相,就實際權力而言比以上二位也差的太遠。俾斯麥和伊藤博文是權力的擁有者和最終執行者決策者。李鴻章最終不過是上級意圖的執行者罷了,他有提議的權力。而沒有制定權力的決策權。

    俾斯麥和伊藤博文是開創者,李鴻章最終是守成的。李鴻章有東方俾斯麥之說。不過是對李鴻章性格的闡述,後來是向歐洲人介紹李鴻章身份的一種便捷的簡化方式。而無任何實際意義。而就實力能力而言,即便李鴻章擁有俾斯麥的權力,李鴻章也無法把滿清建設成為德國一樣的國家,世界也許只有一個俾斯麥。但會很多李鴻章。

    伊藤博文和李鴻章相比的話,伊藤博文的權力大大高於李鴻章。伊藤博文最大的幸運是日本國土狹小。 保守派早就被屠殺,西化很容易。而滿清的清流和洋務派相愛相殺直到辛亥革命。機遇和平臺的不同,李鴻章又焉能不敗。李鴻章也和伊藤博文有過對話,李鴻章曾問伊藤,你我異地而處會如何? 伊藤思忖片刻,表示:如果你是我,在日本一定幹得比我強;如果我是你,在中國不一定幹得比你好。應該說,伊藤博文說的是實話。

    三個處於國家轉型期的國家‘’宰相‘’由於所處國家的不同。背景和時代的不同,他們的成就也大為不同。兩個是時代的勝利者和書寫者。一個是時代的失敗者與‘’賣國賊。拿俾斯麥與伊藤博文和李鴻章對比太不公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業+地產”盛行,農民會受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