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孔子如來
-
2 # 不沉的經遠
慈禧確實做了不少禍國殃民的事,不過就洋務運動來說,慈禧還是給予了很多的支援,但是她對洋務運動的支援,並非是真的瞭解了西方強大的原因,只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位,因此洋務運動最後還是歸於失敗。
應該說慈禧對於權術很有天份,在咸豐死後,慈禧就和恭親王奕訢一起聯手發動政變奪取了權力。在垂簾聽政以後,慈禧雖然對於逼得咸豐和她逃離北京的英法聯軍深有仇恨,但是已經從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她已經意識到了西方的強大,也知道不可避免會繼續和西方打交道,加上此時清朝內憂外患,所以對於從西方學習技術還是予以了相當的支援力度。
慈禧多次向大臣們表示要將練兵、製造新式武器、加強海防作為頭等的大事,對於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比較開明的大臣也予以了一定的重用,對於洋務運動的開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慈禧在一些具體事務上的處理也體現出了她對於洋務還是有一定了解的。比如在海防建設時,李鴻章曾經打算從國外進口6艘巡洋艦加強臺灣防務,而福州船政局則希望自造。慈禧知道以後,認為雖然進口的更好,但是自己造船也不能荒廢,最後決定購買4艘巡洋艦,然後由福州船政局自己建造一艘,這就是後來北洋水師的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和平遠5艘巡洋艦。應該說,慈禧還是有一定眼光的。
但是慈禧推進洋務運動,只是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和權力,不是為了讓中國富強,同時由於久居深宮,對於近現代的思想和科技並不是真的瞭解,所以對於有可能動搖其統治的東西,會毫不猶豫予以扼殺,像留美幼童,最後被迫提早返回就是一例。而像後來的維新變法,慈禧更是直接亮出了屠刀。這種心態下,洋務運動最後失敗也就是必然的了。
-
3 # 語文老師的歷史課代表
回答本提問,清朝的洋務運動中,慈禧不僅不是保守派的代言人,反而是洋務運動的支持者和推動者。洋務運動發生於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是同治和光緒朝。慈禧是垂簾聽政者,是當時清朝的最終決策者。洋務派的代表人物中,中央的代表人物是恭親王奕訢,1861年,咸豐駕崩後,是慈禧聯合慈安和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殺咸豐留下的顧命八大臣,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政治格局。雖然在1884年洋務運動後期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但是叔嫂仍然合作了二十多年。洋務派地方的代表人物是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人。都是慈禧一手提拔的。曾國藩官至武英殿大學士,死後諡號文正,足以說明其對清朝貢獻。李鴻章更是慈禧的御用糊裱匠,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張之洞官拜體仁閣大學士。有清一朝,沒有設宰相,因此,三殿三閣大學士相當於名義上宰相,三殿三閣大學士都是正一品銜,按實際權力和地位,一般從高至低的順序是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體仁閣、東閣。洋務運動目的是為了中興大清,前期已自強為口號興辦軍工企業,後期以求富為口號,興辦民用企業。
迴歸本提問,慈禧提拔、重用的人都是洋務派領袖,且位極人臣,各領風騷。那你卻硬說慈禧是保守派的代言人?有點說不通吧?一個領導提拔重用的都是反對自己的人?怕這領導不是有病給自己找堵麼?況且洋務運動轟轟烈烈持續三十餘年,沒有掌權人慈禧的支援恐怕推行不了這麼久吧?
所以,總結,洋務運動中,慈禧非但不是保守派的代言人,而是洋務運動的發起者、支持者和後臺。
回覆列表
題主這個說法很少見,說慈禧保守是配套維新變法和清末立憲這一套事件中的,在洋務運動時期,保守派的代表是倭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