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賽半仙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有點像NBA歷史第一陣容,除了要考慮個人能力,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相容,所以這個 問題並不是1+1=2的問題,是如何通過搭配能讓1+1=3的問題。

    主公篇

    曹操善謀、多疑,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將曹操的性格體現的更加分明,雖然這句話在羅貫中的潤色下更加霸氣,但曹操的原話確實就是這個意思。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裡曹操的原話是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有人認為這句話說明曹操是個不講道義,自私的人,但這卻是一個君主很重要的品質。

    我覺得這就是君主的控場力,一切盡在掌握的自信。

    而最重要的一點,曹操永遠把陣營利益放在首位,個人利益則看得很淡。

    殺子之仇、愛將被殺之仇、自己險些喪命之仇都拋諸腦後,不是他仁慈,而是他知道活著的張繡比死去的典韋、曹昂更有價值。

    論凶殘,三人中曹操一定排在第一位。

    雖然,孫權得到江山並沒有付出艱辛的努力,但他的責任更為重大,孫權需要將事業做大。

    有句老話說,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孫權就是坐江山這個人。

    摧城拔寨無疑孫策更強,但談到治國孫策就展現出了暴君的潛質,他在江東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卻殺害了很多有名望的江東人士,這也為其被刺客所殺埋下了伏筆。

    孫策自己也認為要論開疆拓土,孫權比不上自己,但是說到治國保江東基業,孫權更加合適。

    可以看出孫權治國的能力是很強的,作為君王來說,孫權顯然要比孫策更適合。

    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二人隔了祖宗18代,劉勝公元前113年去世,劉備161年出生,二人隔了近300年,中山靖王光兒子就120多個,經過18代人共同的努力,中山靖王之後到了三國時期,可以說是一抓一大把了,所以劉備的這個皇叔身份,僅僅是一個稱呼而已。

    就涿縣劉備家族就不知道有多少位皇叔、皇爺。劉備頂著一個看上去挺唬人的身份,靠涿縣富商的資助和關羽、張飛二人開始創業。

    而他走的卻是以德服人的路數,沒辦法人設就是這樣,這也讓他走了很多彎路,他的建國之路充滿了辛酸。

    孫權沉穩幹練,謹慎有餘但魄力不足。

    劉備惟賢惟德,禮賢下士。

    綜合三位君主來選的話,我選曹操。亂世之中,英雄輩出,能否駕馭手底下的人才成了重中之重。

    降服烈馬光以情動之是不夠的,還需要雷霆手段,曹操無疑是三人中最合適的。

    我的選擇是郭嘉、諸葛亮、荀彧、賈詡、徐庶、法正、司馬懿、荀攸、龐統、陸遜

    這是第一時間進入眼簾的十人,要是單選謀士,我選擇:郭嘉、賈詡、徐庶、荀攸、法正

    比較有爭議的是諸葛亮和荀彧沒有入選,感覺不選這兩位大佬要捱罵了,畢竟他們的粉絲多,但筆者還是選擇走心,畢竟每個人的看法不同。

    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第二,諸葛亮更適合當二當家。荀彧同樣適合當老二,讓他們打輔助氣場太強,由於我覺得郭嘉更適合做眾謀士之首,只能捨棄二位大佬了。

    先來看郭嘉,郭嘉更像是一位預言家,名副其實的決勝於千里之外。

    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最怕的不是袁紹而是孫策偷襲許昌。正是郭嘉打消掉了曹操的疑慮,他不但斷定孫策不會來,還斷定孫策會死於刺客之手。

    這要是放在現在,孫策的死郭嘉肯定是第一嫌疑人,不是他殺的,也是他指使的,很有可能將面臨冤獄。

    郭嘉告訴曹操孫策雖然有百萬之眾,但自恃武功高,出門從不帶保鏢,如果刺客從暗處刺殺他,一個人就夠了。

    而且郭嘉判斷孫策肯定會死在小人手上,果不其然被郭嘉說中了。

    不得不佩服郭嘉未卜先知的能力,觀察細微,判斷有理有據。

    所以,我覺得應該把郭嘉放在五謀士之首,否則他的能力無法盡顯。

    幫助張繡大敗曹操也顯示其深通用兵之道,且對曹操的瞭解。

    太祖比徵之,一朝引軍退,繡自追之。詡謂繡曰:“不可追也,追必敗。”繡不從,進兵交戰,大敗而還。

    說的是曹操徵張繡,有一天突然退兵了,張繡趁亂追擊,想痛打落水狗,結果追過去中了曹操的埋伏,自己被打成了落水狗。

    回來後,跟賈詡道歉,我不該不聽先生的,我太沖動了,可是賈詡不跟他廢話。

    詡謂繡曰:“促更追之,更戰必勝。”繡謝曰:“不用公言,以至於此。今已敗,奈何復追?”詡曰:“兵勢有變,亟往必利。”繡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戰,果以勝還。

    賈詡讓張繡再追一次,肯定能取勝,張繡有點不解,難道是老賈頭說氣話,氣我不聽他的計策說反話?賈詡沒有解釋太多,只是讓他趕緊去追,張繡這次相信了賈詡的話,果然打了勝仗。

    賈詡這才解釋了為什麼一追必敗,二追必勝的原因。原來賈詡認為曹操倉皇離開,為防止追軍肯定會親自斷後,結果張繡撞了個正著。

    第二次去追之所以取勝,賈詡判斷曹操這麼著急肯定是家裡出事了,所以處理好了斷後問題,曹操要儘快往回趕,料定張繡不會再來,結果賈詡反其道行之,取得了勝利。

    賈詡真的是人狠話不多。

    赤壁之戰前夕,徐庶一眼就看破了龐統的連環計,這也讓他逃過了一劫,赤壁之戰開打之前就找了個機會溜了。

    鑑於徐庶在《三國志》中沒有單獨立傳,徐庶大部分事蹟見於《三國演義》,所以一直對此人的爭議比較大。

    荀攸勸曹操不要打張繡逼得太緊,會讓張繡和劉表聯合,曹操不聽,結果大敗。

    許攸來投,所有人都不相信,只有荀攸和賈詡贊成偷襲烏巢。

    法正雖然人品不咋的,但是謀略還是不錯的。夷陵之戰戰敗之後,諸葛亮曾有過感嘆,如果法正還在,一定可以制止劉備東征,就算制止不了也一定不會大敗而歸。

    《三國志 法正傳》記載:章武二年,大軍敗績,還往白帝。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武將篇

    我選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張遼

    關羽主要缺點是傲氣和目中無人,但關羽能力出眾,能攻能守,能上陣臨敵,也能坐鎮中軍。

    這一戰足可以證明張飛的能力,要知道只要幹掉張飛可快就能抓住劉備,抓住劉備意味著第一大功,可是在重賞之下竟然沒有勇夫,可見張飛長得是有多醜。不是,是有多厲害。

    馬超加入劉備陣營比較晚,可以算得上走投無路,但還是受到蜀漢政權的重用,只因他過人的能力,和特殊的作用——對於羌人的威懾力,只要馬超在羌人就不敢進犯。

    正史中雖然沒有曹操“割須棄袍”的記載,雖然沒有那麼狼狽,但倉皇逃跑是真的。

    後來,還是因為許褚及時引船來救,曹操才算脫險,足見馬超的勇武。

    逍遙津之戰時,孫權十萬大軍包圍合肥,張遼帶領800死士,主動出擊。

    對著孫權叫囂了幾句後,被吳軍包圍,張遼奮力開啟缺口衝了出去。

    可其他的將士都沒有衝出來,結果張遼又殺進殺出,把人都救了回去。

    張遼以七千人衝擊孫權正在撤退的十萬大軍,還差點生擒了孫權。

    十萬打七千硬是拿張遼沒轍,只好退軍,張遼率軍追擊吳軍中軍,差點生擒孫權。此戰給孫權和東吳百姓留下了巨大的陰影。

    江東父老制止孩子啼哭最好的辦法就是嚇唬孩子說張遼來了,小孩子們就沒有敢再哭的。

    主公:曹操

    五謀士:郭嘉、賈詡、徐庶、荀攸、法正

    五武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張遼

  • 2 # 七夜侃歷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讓我想起美國男籃夢之隊,那言歸正傳,三國這麼多優秀的謀士,這麼多勇猛的武將,選誰合適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為什麼不選劉備孫權?曹操不得不說,論才華論軍事能力,明顯優秀過劉備孫權,這個應該是公認的,其次,劉備孫權都有明顯的缺點!

    先看劉備,劉備最大優點是重情義,但同時也是他最大的缺點,為幫關羽報仇,竟然舉全國之力伐吳,結果夷陵之戰慘敗,蜀國元氣大傷!

    再看孫權,孫權治國手段遠超其父親孫堅和其兄孫策,但孫權權謀之術太重,容人雅量不足,嫉妒周瑜而毒死呂蒙,證明不是個好主公!

    武將:

    1、呂布

    三國武力第一人,哪怕忠誠度不足,也得要,不然跟他做對手還了任何武將都夠嗆,為保證其忠誠度,也是有辦法的,往下看。

    2、關羽

    既然主公是曹操,那麼曹操最喜愛的武將關羽就收入麾下吧!關羽雖然狂傲,但是曹操卻是個很會利用關羽狂傲的人,顏良怎麼死的就可以證明曹操知道怎麼用關羽!

    3、典韋

    典韋必須要,無他,保鏢之王,忠心不輸關羽,有了典韋,曹操睡覺也能睡的香!

    4、趙子龍

    子龍勇猛,不下呂布,而且有情有義,常勝將軍,這樣的大將必須收入麾下。

    5、黃忠

    選黃忠,可能有點爭議,但是你想,黃忠60多了都能戰關羽,他的巔峰期應該是三國武將中最長的,其他人到了60都不能打了,這樣巔峰期長的,夠資格了吧,換言之就是NBA的喬丹啊,38歲還在巔峰期,別人都退役了!

    謀士:

    1、貂蟬

    看到貂蟬,大家應該很詫異,但是別笑,你想擁有呂布,那就必須擁有貂蟬,不然呂布隨時就拜其他人做義父了,貂蟬必須擁有!

    2、諸葛亮

    三國第一謀士,這個沒得說!

    3、郭嘉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其實是曹操手下最優秀的謀士,可惜死得早了!

    4、賈詡

    賈詡,號稱毒士,擅出奇謀,三國戰事瞬息萬變,賈詡往往能出其致勝。

    5、荀彧

    有荀彧,能保曹操後方無憂!

  • 3 # 豫薦你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想當年咱也是經常玩三國志遊戲的人。

    我本人喜歡玩三國志系列,按照三國志的邏輯,選的陣容如下。

    主公:

    江東小霸王,武力96,自己也能當武將用。一對一打誰都不虛,不需要人保護,這樣可以令武將都空出手來。

    軍師五人組:

    諸葛亮

    三國第一智商,智力100,忠誠100,技能神算。可以讓比自己智力低的人都中計。碰上真是頭疼的很吶。

    周瑜

    文武雙全,智力98,武力89,忠誠100,不需要保護。不僅能當軍師用,還能當武將用。和主公還有羈絆,能觸發額外攻擊特效。

    姜維

    文武雙全,智力94,武力93。有用有謀。軍師武將都適合。和老諸葛師徒有羈絆,能觸發額外攻擊特效。

    司馬懿

    智力98,武力80。武力勉強過的去,打個二流武將不虛。技能看穿,能看穿一切計謀。就問你怕不怕。

    智力96,政治99。雖然不能打,但是發展政治就行了啊。穩定大後方最佳人選。有了他就不用愁後方無兵無糧了。

    武將五人組:

    關羽

    武力98,智力85。能文能武,皮糙肉厚,誰不服二爺?

    張遼

    也是個多面手,極其穩定,用來守城再好不過,誰都別想攻過來。

    趙雲

    很張遼類似,武力智力比較平衡。跟誰都能五五開。最主要是絕對忠誠。

    黃忠

    可以不用跟你打正面,百步穿楊,打不過你可以遠遠的射死你。

    天下無敵,雖然忠誠度差了點。但是這麼多牛逼武將,還怕你反了不成?

  • 4 # 獨走人間1972

    如果讓我選,那麼,主公無疑是曹操,他是所有君主最有大局觀,能力也最全面,能把合適的人才放到該放的位置。

    謀士,也就是主要的文臣,需要兩名內政高手,同時也是戰略策劃者,那麼孔明和荀彧必不可少。需要一名超級軍略方向的頂尖謀士,舍郭嘉又有誰可以?另外兩名呢,選周瑜和荀攸,一個是水戰的戰略專家,另一個也在行軍打仗經常有奇謀。

    武將方面,作為防守反擊型的又能獨擋一面的張遼是缺少不得,在需要以主力部隊去對付一家的時候,用張遼鎮守與另一家的邊境,有一個比較厲害的謀士相助就可保無憂。

    關羽是難得的那種統帥型的將領,在主動進攻一方的時候他可以起到獨擋一面的作用,本身他武藝超群,在軍陣對壘時有極強的衝擊力。

    徐晃治軍嚴明,可以作為獨領一軍,或者作為策應,或者偷襲對方後方以及某些薄弱的地方。有時,戰事不利,也可以讓他領軍斷後,以他擅長防守的特質,不會輕易崩盤。

    馬超,騎兵的統帥,在聽從指揮的情況下作為先鋒部隊是最合適的,他可以在突擊,快速偷襲,繞前斷敵後路,在這些方面都能起極好的作用。

    趙雲,萬金油型將領,可作為君主護衛,也可領兵策應,作為一個萬能型將領,你值得擁有。

  • 5 # 小胖談財富

    三國群雄逐鹿,亂世出英雄,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組建三國夢之隊,主公非曹孟德莫屬,文武雙全,曹公心胸寬廣,容納百川,知人善用,能伸能屈,凝人不用用人不凝,放手下屬獨當一面,招來的降將無不死心塌地忠心耿耿,真英雄也,謀士首席陳宮,陳宮不但智勇雙全,能文能武,本來與曹公相遇於早期,但陳宮有著堅定的信仰與曹公信仰不符而分手,可惜陳宮一生未遇明主,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而流芳百世,第二名謀士郭佳,才華橫溢,在戰略上有著很高的眼光,可惜英年早逝,第三名謀士賈詡,有著毒書生之稱,心恨手辣,鬼計多端,第四名謀士諸葛亮,治理地方保障後勤有著三國弟一之美稱,第五名謀士田豐,有名士之風範,但氣量較小,猛將第一名呂布,馬中赤兔人中呂布,在三國中很少有一招之將,弟二名猛將張飛,猛如虎行如風,八杖蛇矛名揚天下,第三名猛將張遼,有勇有謀,第四名長山趙子龍,百勝將軍,長阪坡七進一出,勇猛無雙,第五名猛將太史慈,忠孝兩全,這就是我認為的三國之夢之組合。

  • 6 # 一片冰心砸玉壺

    三國夢之隊:

    主公:孫權

    謀士:郭嘉、荀攸、荀彧、法正、諸葛亮

    武將:呂布、趙雲、馬超、張遼、典韋

    孫權既能知人善任,又能廣聽眾意;既有巨集圖大志,又有悲憫之心;既禮賢下士,又不失體統;既耿直,又仗義。不像曹操既心機又奸詐,也不像劉備既私心又無信。

    郭嘉在軍事謀略上絕對南博一號,荀攸、荀彧、法正次之,諸葛亮管理內政首選。

    呂布、馬超武藝超群,只要駕馭的好,堪稱無敵,趙雲、張遼、典韋既武功了得,又衷心不二,趙雲、張遼還有謀略在身,在三國裡是被埋沒得帥才,比之關羽恃才自傲、張飛一介武夫並共同坑主、不顧大局強得多。

    三國里人才輩出,都各有千秋,全憑個人喜愛,組出團隊定會各有不同。

  • 7 # 樓石山人

    如果不參考《三國志》,就以《三國演義》來選,我會選擇:

    1,主公:曹操(不管是用人馭下,還是用兵行政,都在及格線以上,)

    ,2,謀士:

    荀彧(和蕭何同等級的人,內政一流,識人一流,看他推薦的人才就知道,大局謀略也一流,可以為內政一把手。)

    郭嘉(軍事謀略一流,常能打破常規,詭計百出,可為軍師)

    賈詡(軍事謀略一流,而且出計狠毒,殺傷力極強,堪稱大規模殺傷力武器,可為軍師)

    李儒(在人心算計方面一流,而且陰毒,可為情報系統統領)

    荀攸(比較正統的兵法思路,行計中規中矩,不至於大勝或大敗,兵書言:以奇勝,以正合,奇已經有郭嘉和賈詡了,行正的也要有一個,不然就走偏了)

    3,武將:

    周瑜(水陸皆通,更擅長水軍做戰,可為水軍統帥,也可獨鎮一方)

    張遼(馬步軍皆通,而且攻守兼備,畢竟是雁門人士,對馬軍更有心得,可為馬軍統帥,也可獨鎮一方)

    高順(對重甲步兵的運用三國一流,而且練兵能力極強,可為步軍統領)

    張飛(個人武力高強,而且性格豪爽,衝鋒陷陣能力一流)

    典韋(武藝高強,性格忠誠,可穩守中軍,帥不傷則軍不亂)

  • 8 # 傲視蒼穹39

    這個題目蠻有意思的,我也湊湊熱鬧;

    1、統帥:我選劉備,古語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劉備仁名播於宇內,所以任何人、包括曹操、袁紹、公孫瓚、劉表、孫權、劉璋、甚至一些黃巾餘黨(龔都、劉闢等)對他都是客客氣氣,不敢真把他當作手下看。也只有他,能吸引兩縣十萬餘民眾,拖家帶口的隨他一起冒險長途遷徙。這些特點曹操做不到,孫權更做不到。所以,統帥只能是劉備!

    2、第一謀士:荀彧。可以說;沒有荀彧,就沒有曹操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曹操也成不了氣候!荀彧不但戰略眼光是三國中第一的,陣戰謀略也無人能出其右。曹操徵徐州,就是靠的荀彧為他保住了三縣的基業。而且還是絕頂的治世之才,此才能也決不再諸葛亮之下!所以,荀彧可為“右丞相”主管全面內政。

    3、第二謀士:諸葛亮。內政的頂級人才,更厲害的是;它是軍隊的後勤保障,連荀彧也不及他!諸葛亮應為“左丞相兼大司馬”。(諸葛亮不如荀彧全面,起碼對培養新人、以及對人才的推薦、任用,諸葛亮不如荀彧)。

    4、第三謀士:陳登。陳登已經為劉備籌劃了發展藍圖,其高明之處不下於荀彧、諸葛亮。更厲害的是;僅以一城之兵,兩次大敗孫策。孫策不懼任何人,連曹操都對孫策忌憚三分。但孫策卻十分忌憚陳登,兩次大敗後,也不敢對陳登尋仇。反而陳登正在籌劃攻擊孫策,可惜被曹操另有任用而調離,令陳登的籌劃沒有付諸實施!陳登可為總軍師(參謀總長)。

    5、隨軍軍師:法正、陸遜(均為副總參謀長)。

    武將的五名大將;

    1、無疑是正史中的第一將:關羽。憑著兵力並不佔優的步兵,能逼得擁有天下精銳騎兵的曹操都想遷都、令司馬懿也措手無策(他出的主意僅是聯合東吳夾擊關羽,並沒有擊退關羽的良策)。聯合了東吳,東吳還使盡了下流手段,傾兩國之力,才能擊敗兵微將寡的關羽。所以大將軍一職,無疑只能是關羽(陸軍總司令)。

    2、第二將:張遼。能夠打的對方國主長期有陰影的,只有張遼。但張遼屬於防守反擊,而且陸戰的戰例,東吳是三國中最弱的。所以,勇武及膽識,還不能與關羽的戰績比!所以,張遼只能委屈一點,可以是“驃騎將軍”,作為“戰區司令”。

    3、第三將:甘寧。甘寧是東吳戰將中,唯一一位有帥才的大將(他比呂蒙強得多)。他為孫權對荊州的論述的高妙之處,甚至於魯肅的“榻上對”(可惜甘寧由於出身問題,沒有得到孫權的重用)。能擊敗黃祖,奪取江夏,完全是甘寧的策劃(可為戰區司令)!

    4、第四將:曹仁。關羽、甘寧都屬於進攻型的大將,而曹仁卻是防守型的大將。他只要手上有三千以上的兵力,任誰都難以攻下他的防守。曹操徵徐州的時候,是他和夏侯惇協助荀彧堅守住了三縣的人。堅守南郡,抗住了周瑜、程普、張飛一年多的進攻。被關羽“絕北道”斷了後路,才主動放棄的南郡。又在樊城,在洪水沖毀了城牆的情況下,抗住了關羽數月的進攻。三國的防守第一將,非曹仁莫屬。所以,“車騎將軍”的稱號,只能是曹仁(可為衛戍區司令)!

    第五將:魏延。魏延在小說中是反派,又是出了名的詐敗將軍。但正史上,他才是三國中真正的常勝將軍。從入川時的小兵算起,一直到被害為止。對敵國之戰中,他是唯一一位終身未嘗一敗的將軍。不但是攻守兼備之將(從數有戰功,到守漢中、西入羌中大敗郭淮、費耀,再到率高翔、吳班打的司馬懿灰頭土臉,不敢出戰)。他是和張遼一樣;屬於攻守兼備的大將,但大戰略的認知上,張遼要略遜於魏延。“衛將軍”非他莫屬(戰區司令)!

    以上這樣的配置,應該無敵於三國了吧?

  • 9 # 奕天讀歷史

    現在要組建一支三國“夢之隊”,最快完成統一天下的使命,應該怎麼選?要想成就大業,勢必要有謀士出謀劃策,定出統一大略;還要有將領帶兵,征戰疆場,開疆拓土;最後,還要有一個智商、情商都很高,有理想,會用人,有號召力的核心人物,三者缺一不可。

    孫權曾寫信給曹操,說只要曹操稱帝,他孫權就願意稱臣。曹操看後哈哈大笑說:“孫權這小子是想把我推到火上去烤呀!”孫權的權謀,雖數不上三國頂尖,卻也是一等一的厲害。孫權屬於後發制人,有勇有謀,所以,三國蜀首先滅亡,魏其次,東吳是最後一個。

    因此,建議推選孫權為“夢之隊”主公。

    謀士:賈詡、魯肅、司馬懿、周瑜、諸葛亮

    賈詡

    賈詡投靠張繡時,向張繡獻妙計,讓曹操遭受了人生中第一次最大的失敗(另外一次是赤壁之戰)。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貼身保鏢典韋,還有愛馬絕影,在攻張繡時,全部戰死。

    賈詡獻計擊敗了曹操,之後又以此為資本,投靠了曹操。由此可見,賈詡洞悉人性之術運用的爐火純青。

    魯肅

    《三國演義》裡的魯肅被描寫成了一隻窩囊的無頭蒼蠅,雖然心底善良,卻缺乏權謀,被諸葛亮戲耍的團團轉,夾在孔明和周瑜之間進退兩難。

    真實的魯肅,是最早提出三分天下戰略的人,比諸葛亮早了足足七年。孫權能鼎足江東,魯肅功不可沒。身為外交家,他強烈主張聯劉抗曹,同時,魯肅認為即使把荊州借給劉備也無妨。可以說是在魯肅的催化下,才有了赤壁之戰,三分天下的結果。

    魯肅不但有謀,還有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能夠得到荊南三郡,跟魯肅“單刀赴會”的勇氣也有很大的關係。而在《三國演義》中,卻被加給了關羽。魯肅的綜合實力,是要遠遠高於關羽的。

    司馬懿

    司馬懿可謂是蜀國的大剋星,關羽之死和諸葛亮北伐未果,都與其有關。

    關羽北伐圍曹仁於樊城,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曹操無策嚇到要遷都,司馬懿卻獻計,建議曹操派使者勸說孫權偷襲荊州,則關羽必退,最終讓關羽敗走麥城,身死臨沮。

    司馬懿與諸葛亮交手,更是一生中最出彩的時刻。諸葛亮終生鬱郁不得志,正是拜司馬懿所賜。空城計乃是虛構,如果真的發生這樣的事,以司馬懿能力,定會派出小分隊一探虛實,擒獲諸葛亮。

    諸葛亮北伐,司馬懿面對善於野戰的蜀軍,採取閉門不出的策略,反而讓諸葛亮成了熱鍋上的螞蟻。孔明又是罵陣,又是送婦人衣物給司馬懿,而司馬懿卻是安如泰山,絲毫不為所動,最後生生耗死了孔明。

    司馬懿可謂是老謀深算,城府極深,詭計多端,只要使用得當,確實是不可多得人才。

    周瑜

    曹操南下時,江東很多君臣都勸孫權投降曹操,周瑜冷靜分析勝敗關鍵,給孫權吃下了一顆定心丸。真實的赤壁之戰可沒什麼草船借箭,巧借東風之說。周瑜先是初敗曹軍,後採用黃蓋之計,火攻曹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天下版圖。

    孫權位置做的穩,周瑜有很大的功勞,要不是周瑜英年早逝,益州是誰的地盤還不可確定。

    諸葛亮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同樣才華橫溢,陳壽評價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諸葛亮其實是漢初之蕭何,明初之李善長,讓諸葛亮負責後方內政,以及後勤供需,絕對是一把好手。再加上諸葛亮的品德,絕對可靠。所以,諸葛亮必須入選謀士陣營。

    武將:張飛、呂布、趙雲、張遼、關羽

    張飛

    可見,張飛不但武勇,也善於攻心,智勇雙全。

    呂布

    呂布征戰無數,鮮有敗績,威震長阪坡的張飛,被其輕易擊敗。他還俘虜過劉備的妻妾兒女。轅門射戟更是用一支箭,平息了一場戰爭。那位臨死時都要喝蜂蜜水的袁術,曾派出七萬大軍,欲滅只有三千兵力的呂布,卻被打到大敗而歸。

    對於呂布,少謀寡斷,但是勇武非凡,只要使用得當,必是手中的一柄利刃。

    趙雲

    趙雲曾截江奪阿斗,計取桂陽,保劉備到東吳成親,漢水拒曹兵,猇亭救劉備,鳳鳴山力斬五將,下辯巧使疑兵計,空城計嚇退曹兵,街亭失利斷後,可謂功勳卓著。

    劉備曾稱讚趙雲:“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趙子龍文物雙全,全程智商線上,比起敗走麥城的關羽,被部下所殺的張飛,趙雲是戰到終老。

    張遼

    合肥之戰,張遼大戰逍遙津,領八百將士,戰東吳十萬大軍 ,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東吳軍隊潰敗,張遼差點活捉了孫權。此役之後,若江東小兒啼哭不止,其父母只要嚇唬說:“張遼來了,張遼來了!”孩童就不敢再哭泣了。

    關羽

    關羽初露鋒芒是曹操帳下,曾刺死顏良於萬軍之中,又拔出佩刀斬得顏良的首級,然後返還,袁軍將士竟無人敢擋。

    關羽在與曹操的作戰中一直佔據上風,圍襄陽,攻樊城,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軍,將前來救援的于禁三軍悉數俘虜,威震華夏。他被讚譽中國武聖一點也不為過。

    如果真能建立這樣一支三國“夢之隊”,應該可以相對輕鬆的在三國亂世,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至於能不能統一,恐怕還是個未知數,畢竟三國時期的魏蜀吳三國,都是將星雲集,謀士眾多,僅憑十一人的所謂“夢之隊”,恐怕還是很艱難。

  • 10 # 老威觀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組建一支三國“夢之隊”,一名主公,五名武將、五名謀士,最佳人選我認為是以下這些人:

    主公:曹操

    我認為曹操是三國時代綜合能力最強的主公,主要是在,《三國演義》中被抹黑的最多,說曹操這個人多猜疑,對待問題往往簡單粗暴,喜歡亂殺人(夢中殺人),是為一代奸雄。但是我們根據史實,尤其是《三國志》的記載就會發現,實際上曹操作為君主來說是綜合素質最高的。

    他有著充分的政治敏感性和高瞻性,能夠審時度勢,在最恰當的時機做出對自己最為恰當的選擇。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他第一個做的,那個時候袁紹本來機會比他大,但是袁紹沒有反應過來。在他的治下,他所轄的領地能夠迅速恢復生產,民眾安居樂業,為他的軍事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他可以不計前嫌,只要是來投靠他都能包容。如張繡,就曾經反覆背叛過曹操,還在一次投降了之後反叛曹操,殺了他的大將典韋和大兒子曹昂,這樣的情況下,當張繡再次來降的時候曹操都接納了。

    他能夠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打破了當時等級觀念的束縛,不看個人具體的品質,只要有能力他就用。如郭嘉,就經常有人跟曹操說這個人的作風有問題,但曹操從來不當一回事,因為郭嘉是他最好的謀士。

    在軍事上,至少早年的曹操親征的情況比較多,基本是勝多負少,當然也有因為大意的情況而輸掉的戰爭,但是總體來說他的軍事能力還是非常能夠值得肯定的。

    我們可以看看曹操起家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四面強敵。北邊有袁紹,東邊有呂布,南邊有劉表和袁術,這些人每一個是好對付的。

    如袁術,當時控制了最為繁華富庶的汝南地區,擁有近百萬的人口,這個數量和後來三國形成時期的蜀國是相當的。北邊的袁紹就不說了,後來能夠統一河北,佔據了天下九州中的四個州,實力遠遠超過了當時天下其他的諸侯;劉表佔據了整個荊州,實力強悍;而呂布、張繡這些諸侯在他後來的作戰中也經常給他製造了不小的麻煩。

    四戰之地是最不好發展的,這點也可以參考戰國初期的魏國,就是因為四面強敵,導致魏國能夠在早期稱霸,而中後期衰落,因為四面強敵就意味著要四面出擊,你就是再強,也經不住幾個強敵同時的圍攻。

    能夠在這樣的形勢下發展壯大起來,作為一位主公來說,曹操是當之無愧的三國第一主公。

    因此,我選擇曹操。

    武將集團

    武將分為兩種,帥才和將才。帥才綜合能力要求非常高,不但能夠統帥軍隊,能夠駕馭手下的大將們,尤其是有脾氣的大將,還能夠充分估計好當時的形勢,對國家的戰略做出正確的判斷。

    我認為三國時代的帥才有兩位,都在東吳,是周瑜和陸遜,所以這兩個我都要了。

    周瑜和陸遜

    周瑜就不用說了,赤壁大戰絕對的以少勝多,也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能力,能夠在大規模決戰當中,在對方兵力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獲勝,其能力已經充分證明。

    至於陸遜,很多人都不是很瞭解,但是畢竟也是在三國時代三大戰役中的夷陵之戰獲勝的東吳主帥,能夠根據當時的形勢作出前期防守,後期利用蜀軍分散的弱點展開致命一擊,並且在整個指揮戰役過程中沒有出現過什麼失誤的地方也充分顯示了他的能力。在三國中後期當中,他是吳國的總司令,負責整個吳國的國防和對魏國的戰略執行,這也充分表明了他的軍事綜合能力是非常強勁的,因此可以選擇陸遜。

    最佳防守大將——張遼

    作為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之首的張遼,我認為沒有理由不入選。當然,從隊伍的整體建設來看,除了帥才之外,進攻型的猛將,防守型的將領都是需要的。從防守型來說,張遼是為最佳。

    他的能力就充分體現在合肥之戰上面。合肥之戰,張遼手上只有7000人馬,他要對付的是東吳老大孫權帶領的十萬大軍。在兵力絕對的劣勢的情況下,他選擇主動出擊,打亂對方的進攻部署,大量殺傷敵軍,挫傷敵軍士氣,從而最終獲得了合肥防禦戰的勝利。

    所以,防守第一大將張遼必然入選。

    猛將——關羽

    除了帥才以及防守型大將外,接下來的兩個就需要進攻型的猛將了。

    作為三國時代的超級猛將,關羽則是必然入選的。

    關羽是劉備手下的第一大將,武力值是不用說的,除了呂布其他人他都不怕,在史實當中,關羽斬殺過袁紹手下第一大將顏良,而在後來的歷史中,他長期鎮守荊州,在樊城之戰中水淹七軍,俘虜了曹操五子良將之一的大將於禁以及另一員大將龐德,也充分體現其不僅有勇武,還有一定的謀略,是一位比較全面的將才,弱點就是太驕傲。所以需要帥才人物才能充分駕馭好這位驕傲的將軍。

    猛將——呂布

    最後一個確實很難選,但是從隊伍建設的角度出發,還是要選最猛的,至於最猛的猛將,三國時代非呂布莫屬了。

    呂布的武力值和戰鬥力是沒的說的,這點也不需要論證了,畢竟是三國時代第一猛將。

    主要的問題在於難以駕馭。

    說白了就是利益,誰給他的利益最大,他就會投靠誰。

    在擁有了最強君主、最強的武將班子、最強的謀士集團的情況下,這個團體在三國時代必然是個無敵的存在,既然是個無敵的存在,那麼就能夠不斷地擴張領土,不斷地擴張整個集團的利益,所以滿足呂布這樣的“三姓家奴”是完全能做到的。而且手下猛人太多,呂布外的其他人都是猛人,所以還是能夠駕馭好呂布的。

    呂布只要能駕馭好,就沒問題。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絕對不是浪得虛名的。

    謀臣集團諸葛亮

    如果要在三國時代選擇文臣,那麼諸葛亮是絕對的第一人選。

    他的能力首先是體現在內政治理能力上,畢竟是蜀國後期的丞相,基本包攬了整個蜀國的政治、外交、軍事等全面工作。從文臣的能力上來說,諸葛亮是絕對的一把好手,對內能把國家治理好,對外能夠做出正確的外交選擇。

    所以綜合來說,諸葛亮是絕對要入選的,而且是第一個入選。

    荀彧

    荀彧是曹操前期主要仰仗的文臣,其能力主要體現在內政的治理以及人才的發現上。曹操手下有很多人才都是荀彧推薦的,如荀攸、程宜、戲志才、郭嘉等。

    除了內政的治理,其實在當時來說隊伍的建設也是相當重要的,荀彧對人才的把握能力堪稱絕對的一流,也正是荀彧的不斷推薦,曹操手下才能人才雲集,打造出了一支三國時代的夢幻團隊。

    司馬懿

    諸葛亮最大的對手是司馬懿,司馬懿的能力也不需要證明了,老謀深算是他的標籤,而且三國最終也是落入了司馬懿家族的手上。

    最大的爭議在於不好駕馭,容易背叛。但是話說回來,我們現在選擇的是最強團隊,對於司馬懿的問題,和呂布是一樣的,就在於能否駕馭好。

    但至少曹操還在的情況下,司馬懿是搞不出什麼名堂的,只能安安心心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司馬懿不論是搞內政還是帶兵打仗,都是絕對的一把好手。

    郭嘉

    郭嘉是三國時代最好的軍師,而且他的特點是偏向於進攻的那種,敢於用險。

    如曹操和袁紹開戰之前,曹操猶豫不決,他就指出了曹操勝過袁紹的十個地方,以及袁紹不及曹操的十個地方,堅定了曹操對抗袁紹的決心。

    後來曹操在基本平定袁紹之後,他的兩個兒子逃到了北方遊牧民族哪裡,當時曹操手下爭吵非常激烈,有人認為可以打,有人認為不能打。郭嘉堅決主張打,當然,那一戰曹操也是險勝了。

    郭嘉最大的優點就是在於在那種關鍵時刻能夠給出正確的意見,這對於一位優秀的軍師來說是最重要的素質。平時誇誇其談看不出人的能力,只有在關鍵時刻能夠給出關鍵性的意見,才是一個軍師能力的最佳體現。

    所以謀臣上來說,郭嘉是絕對要入選的。

    魯肅

    最後,我們到現在為止已經擁有了一個非常強勁的團隊了。

    武將有周瑜、陸遜、關羽、張遼、呂布;文臣已經有諸葛亮、司馬懿、荀彧、郭嘉,都是三國時代能力超一流的存在。對於這樣的明星隊伍,缺的只有一個潤滑劑了,就是能夠為所有人都認可並且協調大家關係,同時能力也不能差的這麼一個人。

    這個人就只有魯肅莫屬了。

    魯肅的能力是沒得說的,畢竟是周瑜之後,呂蒙之前的東吳大都督,除了孫權很長時間裡他的地位是最高的。

    從協調人物之間的關係來說,魯肅在三國時代是最好的。在他的努力下,促成了孫劉聯盟,他從中協調處理了各種複雜的關係,能夠使得聯盟最終形成,共同對抗曹操。

    在赤壁之戰後,也是在他的協調下,儘管孫劉聯盟出現了許多的裂縫,但還是維持了下去,保持了東吳的繼續發展和壯大。

    所以,最後一個人選,魯肅是最佳的。

    總結

    綜合以上來說,我的最終選擇就是主公:曹操。

    武將:周瑜、陸遜、關羽、張遼、呂布

    文臣:諸葛亮、司馬懿、荀彧、郭嘉、魯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戀愛到結婚都是AA,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