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aryMa2020
-
2 # 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
首先亮明態度:不要販賣焦慮,小學還沒有重要到那種程度。小學成績孤立地看,和以後中學發展幾乎沒什麼必然聯絡,當然你要是把小學影響初中擇校這種現實因素考慮進去確實有影響。至於很多人跟風硬說三年級是分水嶺,可以問問讀者們,大家都是上過小學的人,有人覺得小學三年級給你造成什麼心理陰影了嗎?
成長每個階段都有坎,三年級這個坎是兒童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過的快,成績好,過的慢,成績就會拖一下。因為課程不停嘛。強調一下可以,單獨拿出來說就沒意思了。從小學到大學,從出生到死亡,從懵懂到成熟,那個階段不難?
其實根源就是現在各個教育培訓機構給家長們販賣焦慮,推銷吹牛上天的學前教育培訓。上小學以前,千萬別迷戀聽信什麼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之類的話,上什麼早教班,超前學習之類的課程。這些課程上的越多,從短期來看,孩子會顯得特聰明,比同齡孩子知道的都多。但這有個巨大的後患就是孩子會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在一二年級,知識都簡單,接受過超前教育的孩子會顯得很厲害,家長也特高興,但這讓孩子形成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就是不認真學習,沒興趣加不認真,到了三年級,超前教育的知識已經耗盡了,副作用就出來了。反而是那些沒有超前,一點一點認真學習的孩子,走的更踏實。
無數身邊的例子告訴我們,高一之前的優勢劣勢都是假象。小學表現不錯,到中學學新開的物理和化學吃力的。一問,原來家長只重視語數外,對其他如科學課都不重視,學校也不重視——造成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也就是沒有種下種子,當然到時候不會發芽。三年級的問題應該與此類似,也是一二年級的知識基礎沒有打好,知識面窄,當然理解更深的課程就不容易。幼教把孩子一二年級內容都教完了,一二年時孩子上課划水就能拿高分。家長看成績以為學習沒問題,結果孩子到了三年級傻了。沒養成學習習慣,新的知識點又鋪天蓋地的湧現,於是成績乎斷崖式下降。
我只想強調一點,學習習慣真的要從小培養,雖然有的人說自己小時候學習不好大了照樣很棒,但我相信是少數,從小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才是真正最重要的。
-
3 # 學子成長計劃
題主,您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三年級現象”確實也存在,但如題主所說,如果一二年級已經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影響就不會太大。當然可能會存在因為“不適應”而導致的短暫退步,如果家長及時給予“心理輔導”,幫助孩子找準自己的定位,調整好學習的心態,自然就不會存在“三年級現象”了。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為什麼會出現“三年級現象”?1、孩子學習沒有時間觀念:時間觀念對孩子而言,尤為重要,它是自律的基礎,養成了時間觀念,就能做好自律。我平時愛好寫作和看書,到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有一個固定規律,可是一旦這個規律被我無意打破,就會變得“懶惰”起來。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怪現象呢?是因為只要我打破了“時間規律”,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著:“沒事兒,辛苦了這麼久,休息一下不礙事”。久而久之,我就會給自己找各種藉口,避免在規定的時間內做事情,漸漸也變得更加樂於“享受”。
2、孩子作業拖拉,磨磨蹭蹭:我之前帶過好幾個成績糟糕的三年級孩子,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作業拖拉。其中有一個孩子兩個小時的作業量,能從18:00做到凌晨2:00,效率如此低下,又如何學習好呢?
這孩子的成績,也一直保持在班上倒數第一,孩子三年級,語數的成績基本是不及格的狀態,愁煞了班主任和家長。但一二年級,這孩子的成績都還過得去,雖然不是拔尖,但保持中等還是沒問題的。
4、孩子盲目自信,上課分心:我帶過一個“盲目”自信的孩子,學到點“皮毛”就感覺自己全部都學懂了,可是一到做題的時候,依舊提不起筆。學習上常表現為 :上課不認真,聽得開頭,就以為是自己會的知識,就開始搞小動作,自顧自地玩了。每次成績考下來,這類孩子只能保持在70—80分,突破不上去。
家長可以先對照,孩子是否存在上述四種情況之一,我們所謂的三年級現象,大多是因為習慣沒有養好,到三年級,學習任務增加,孩子不知道如何安排學習,混淆了學習和玩樂的關係,在一次次成績下降之後,失去了學習的自信和興趣,成績自然一落千丈。
-
4 # 開心牛娃
“一二年級一百分滿天飛,到了三年級平均分就80多了”,現實中的確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孩子問題。
拿語文這個學科來說:
1、三年級要求提高了這是什麼意思呢?比如一二年級考試時遇到不會寫的字,是可以用拼音代替的,而三年級開始就不可以了;另一方面,一二年級時老師多以鼓勵為主,評考卷時扣分也會相對“手下留情”,都是扣1分、0.5分這樣,但是三年級對基礎知識的要求提升,一句默寫錯了一個字,可能3分就全扣。所以家長感覺到了三年級分數就沒那麼高了。
所以看到孩子分數降低了,並不一定是孩子學習跟不上了,先不要慌,橫向看看其他孩子的分數和年級平均分數。
2.理解力跟不上這個問題其實不是到了三年級才有的,而是一直存在,只不過一二年級時沒有暴露出來。平時閱讀較少的孩子,到了三年級就會發現學習明顯吃力了。而且不僅體現在語文這個學科,數學等其他學習也需要“理解力”。
比如“閱讀理解”這個題型,在一二年級時只需要到原文中找一找,答案都是比較淺顯的,沒什麼“思維含量”;而三年級的題目就需要學生自己動腦筋分析了,分析人物性格、推理和預測、總結歸納中心思想,都對理解力有較高的要求。
3.寫字太慢一二年級時沒覺得作業要做那麼久,而且大部分在學校都完成了。到了三年級,學校作業都要寫3個小時以上!仔細一看,原來是娃寫字太慢了。學校作業要求端端正正、一筆一畫,之前沒有注意多練習,速度自然上不來。而且三年級開始加了作文,也是一樣的要求,寫字慢又是一個大問題。最後拖拖拉拉,嚴重擠壓了其他學科的學習時間。
4.孩子心理變化三年級是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年紀,叛逆期即將到來。有的孩子好的學習習慣還沒養成,還不聽家長話了,所以一旦掉隊,就會非常被動。
有什麼辦法能幫組孩子順利渡過三年級這個坎兒呢?其實就是未雨綢繆。
2.抓緊練字!提高速度!
3.幫孩子養成預習習慣,不要覺得內容簡單就不預習,等搶跑的老底吃光了就晚了。
4.尊重孩子,多鼓勵,儘量不要去提“三年級滑坡不滑坡”這個話題。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不去給孩子“貼標籤”、“下定論”,不要去嚇唬孩子,這沒有任何意義。
5.家長調整好心態。孩子可以感知到父母的情緒,你越緊張孩子也越緊張。做好準備,輕鬆應對。告訴孩子:“他只是還不適應,努力和堅持一定會有所改變”。
希望孩子們都能平穩渡過三年級,以上經驗與大家分享!
-
5 # 難得糊塗李學龍
看了評論,說的是現象,我們應該思考這個現象出現的原因。從兩個方面思考,一是小學分三個年段,低中高。每個年段各有重點,這是出現問題的一個方面。第二就是關鍵問,知識。小學低中高,知識點就不一樣。就拿閲讀要求看,三年級比一,二年級高多了。再看看寫作要求,更高了。這是客觀存在的,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這就要看怎麼教了,也就是給孩子建立什麼樣的思維思考思路。如,學一個名詞“水”教到什麼程度,這是關鍵也就是能對水認知到什麼程度,能不能認知到事物本質,這是真學會了的問題。這裡就有認識事物表與質的問題,這是一種思維深度的問題,這種思維是教出來的,訓出來的。一年級如果這樣的思維訓練有的話就好了。如,水遇熱變氣,氣去那兒了,跑到天上了變雲了,雲遇到冷空氣變什麼了成雨落下來了……同一個事物,水氣霧雲雨雪花冰液體固體。一年級的孩子,有的這些都知道,有的不知道,但,寫水都會。會寫了就100分。三年級現象就出在這,只解決了懂能分辯事物,對事物的本質屬性瞭解的少,理解能力就沒了。我們說看課外書,就是解決這個問題。思維的層次訓練沒跟上,三年級現象就大。
-
6 # 愛心專心用心
確實是有三年級現象,因為一二年級的時候,孩子所學的知識都比較簡單,數學大都是加減運算等知識的延伸,語文方面就是字詞和拼音還有簡單的句子。很多孩子在幼兒園或學前班就學過,再來上小學,這些知識他們都基本上掌握了,所以每次考試,孩子的成績都會比較理想。而到了三年級,很多孩子在一二年級是吃的是老本,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閱讀量不多,理解能力不足,數學邏輯思維沒有得到鍛鍊,當進入三年級,語文的生字量增多,詞句的理解,文章的閱讀理解都有所提升,特別是數學,乘除法的靈活運用,時鐘的學習,簡單的幾何運算,文字題,應用題,等知識。能力強的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活躍的孩子,在上三年級後,感覺更有挑戰性越戰越勇,成績也會越來越好。而有些孩子,一直沉浸在一二年級的學習狀態裡,當遇到這些難題,便會煩躁不安,越學越覺得失望,成績也會越來越差,慢慢地成績便落下一大截,班上也出現了兩極分化,成績好的越來越好,成績差的越來越差。
當孩子上小學時,一二年級的時候我們不用死盯著孩子成績分數來說事,我們需要多陪伴孩子,帶著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閱讀習慣還有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等,一旦孩子把這些基礎打好了,在進入三年級時,他便會如魚得水,學習得心應手,只要我們稍加鼓勵和幫助,孩子的成績一定會越來越好,順利地度過三年級現象。
-
7 # 輕煙說育兒
昨天去學校參加萬人評教會,也算是家長會。我家目前就是三年級,老師給我們講了有關三年級的一些現象和產生原因,希望家長多多配合。
一二年級的時候,大多數的孩子都能考個90多分,一百分也是滾滾的。可是到了三年級,很多孩子只能考個七八十分。老師說這個現象是正常的。
語文成績下滑最明顯的是要算是語文,不僅字詞越來越多,課文越來越長,而且還需要孩子有很好的閱讀理解能力。作文也不再是一二年級的看圖寫話,直接改為習作。孩子們要會審題、搭建框架、填充內容,作文得有章法,詳略得當,不跑題,懂得運用精彩的詞語來描繪。
這些都對孩子的思維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一二年級的那點老底是明顯不夠用的,好學生和差的學生差距漸漸拉大,基礎紮實,學習習慣好的孩子能夠跟得上老師的節奏,而稍微差點的孩子,就非常吃力。
數學數學也不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而是更加看重解決問題的能力。題目裡開始有彎彎繞,很多陷阱,孩子們如果不注意審題,推敲題目的意思,就容易出錯。而且這學期開始有圖形方面的知識,計算周長、圖形的對稱和平移,這些都需要有很好的空間想象能力,一道題目不再是隻有一種固定的解法,而是逼著孩子們多動腦筋,想想到底有多少種辦法才能解開。很多平時不愛動腦筋,太過依賴家長的孩子,此時就進入困局,成績自然不理想。
英語英語是三年級才起步的,所以相對而言要好點。從字詞句一步步地訓練,會讀會拼而後要求會寫。要求孩子們每天磨耳朵,多多開口說,能夠專注地聽、模仿能力強的孩子就有優勢。但想要把英語學好也是不容易的,畢竟不是我們的母語,練習的機會少的話,越到後面越學不通,需要記憶的內容比較多。需要家長平時多多抽出時間來陪孩子練習。
總結三年級現象是個坎同時也是道坡,考驗著家長和孩子的恆心、耐心與毅力。一二年級培養出好的學習習慣,三年級也不會多難;怕就怕一二年級沒有能養成好習慣的孩子,三年級時面對越來越深的課本知識,需要付出更多的心力才行。但熬過去,孩子慢慢適應,成績也會很快提升。
三年級的孩子在心理和生理上都逐漸成長,開始有自我意識,家長的話不再那麼愛聽,我們要改變之前的教育理念,從手把手地教變為退到身後,不斷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鍛鍊他們面對困難的勇氣。相信邁過這一關,他們將越來越好!
-
8 # 凡夫記實
首先說,一二年級成績優異到三年級掉下來,這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說是比較普遍現象,一是因為到了三年級,幾乎所有學生的成績都不會如一二年級那麼高了,這個大家都理解,是因為考的內容變了,不再是簡簡單單的字詞句了。二是因為到了三年級,相當大的一部分學生確實是覺得學習感到困難,甚至跟不上。但確實也有少部分學生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雖然成績不像以前高分了,但其在班級的位置處於前列。
之所以原來成績差不多的孩子,到了三年級會發生分化,一個穩居前列不變,另一個急劇下滑。原因在於語文科。語文科低年級簡單的字詞句,學生做多了就會記住(也就是死記硬背型的),而且大部分家長也都會指導 ,後者低年級成績好,屬於這種原因。而前者的成績好而且到了三年級穩居前列,其低年級好則在於閱讀量大,即便在低年級做作業,大抵都能獨立完成,問家長的很少。
數學也一樣,低年級簡單加減法,“一共”就用加法算;“剩下”就用減法算,所有孩子都不會覺得難,但到三年級,題目就不那麼簡單了,沒有足夠語文方面的閱讀貯備的小孩,往往在理解題目上就存在困難。成績掉下來也就自然了。
說了這麼多,當然不只是為了讓人們知道,一二年級成績優異三年級掉隊的原因。作為一位教師,我想提出一個自己的見解或說方法,供有可能是潛在的到三年級成績會下滑厲害的學生家長們參考,才是目的。
假使你的孩子,一二年級的作業,大部分都是靠家長指導才會做,而且平時的閱讀很少甚至沒有閱讀,那麼雖然現在成績好,最好不要被表面成績矇住,你要加強孩子的閱讀,現在即開始還來得及。
如果現在在一二年級成績就不大好,建議是,不要讓孩子花比別人更多的功夫,去更多遍做哪些試卷作業,寧可把時間花在閱讀上,也不要去依靠刷題爭眼前一時的分數。因為只有加強閱讀才是最根本的解決問題方法。
而且,補閱讀的最佳時機是一二年級。以為這時孩子間的差別還不會太大,如果現在不重視,到高年級差距就會更大,更難縮短甚至無法縮短。
-
9 # 溫水裡的青蛙沒改名
我家孩子今年四年級,剛剛經歷完這些問題,談談我的感受。
一、一二年級成績優異是必然。
首先是低年級的課程設定比較簡單,很多孩子在幼小銜接學到的內容應付一年級綽綽有餘,甚至很多孩子到了二年級還在吃老本。即便沒有上過幼小銜接,孩子接受起來也不難。畢竟,語文的重點也就是拼音,數學也是一些簡單的運算,孩子學起來輕鬆,家長輔導時也沒有太多技術上的要求。
其次是剛入小學,家長雄心壯志,不僅自己教,還給孩子的課外安排的滿滿的,素質與應試並抓,坐等神童橫空出現。而孩子們呢,剛剛接觸這些,還有新鮮感。不管興趣如何,積極性還是有的。
二、三年級是個分水嶺。
這個階段,家長和孩子在心理上都到了疲憊期,應付的心理比較重。再加上這時候課程難度加大。前兩年如果沒有夯實基礎,僅靠老本已經難以應付語文的閱讀理解了。數學題已開始將把孩子繞暈作為己任。新增的英語課明明課本很簡單,可是考試的時候卻會涉及音標等內容。越不會,越挫敗,考試越沒信心,成績也就逐漸拉開。而且,家長輔導起來也不得法,感覺無處下力。
另外,這個時候很多孩子的課外課也處於瓶頸期。上的時間長了,厭煩感不可避免,如果不能及時調整情緒,與父母接送帶來的疲沓感不謀而合,乾脆不上了。本該加油的時候,非但補給不足,還釜底抽薪,當然也是一個因素啦。
我們出現這種問題後,用了近一年的時間才追上來。這倒不是說知識點差距大,關鍵在習慣和根基方面。我們的做法可以瞭解一下:
一、養成閱讀的習慣。之前孩子閱讀量也比較大,但一直是繪本、漫畫之類的。孩子確實開心,但對知識的擴充,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方面還明顯不夠。所以,我們強制性的加入了文字比較多的讀物,設定計劃,每天讀完規定動作後,可以有自由動作。這樣慢慢成為習慣後,孩子既能促進學習,又保持了興趣,效果還不錯。
二、注重基礎知識。這方面主要是在語文字詞和英語方面。我發現孩子寫作文時有大量不會寫的字,考試時別字也很多。所以就制定了漢字學習計劃,大半年的時間把常用字突擊補上去。英語主要是加大朗讀,重視單詞拼寫,同時學習了語法。這些都是藉助英語補習機構完成的。
所以,我認為孩子在小學階段學習上出現問題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家長要及時發現問題,並能幫助孩子有效解決問題,畢竟,他還是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
-
10 # 我渴望藍天白雲呢
首先,的確我們會看見有的孩子一二年級成績優異到三年級掉隊,但是這種孩子數量並不多。造成掉隊原因有如下幾個原因,這裡提供給大家幾個因素供大家參考。
1、而今競爭的壓力很大,作為孩子父母深知這點。父母都希望孩子以後是有競爭力的人。在外部環境氛圍的影響下,給孩子提早安排學習小學內容,有的甚至是中班就開始。這恰恰反應家長焦慮心情。特別是目前很多孩子的功課都是有母親負責,女性較男性更容易焦慮不安。孩子成長是一個過程,就像一棵樹苗長成大樹,需要你耐心等待花開。而不是拔苗助長。提前學的孩子一部分因為學過了不再認真聽講,久而久之養成不認真聽課壞習慣。當不再有提前學習優勢以後,不認真聽講壞習慣就暴露出來最後反映在成績上。
2、另外與其說是掉隊,不如說有部分孩子追趕上來了。哪些孩子會後發制人呢?總結一句話是養成良好習慣的孩子。孩子需要養成哪些良好習慣呢。
(1)課堂效率很重要,認真聽講的孩子。
(2)自主學習的能力。剛剛踏入小學學習孩子還不具備自我學習能力,需要家長慢慢引導。
引導孩子有效率完成作業。對於部分孩子總是磨磨蹭蹭一邊完一邊做作業習慣一定要改掉。告訴孩子作業做完做好就可以有更多時間玩耍。
引導孩子逐步開始自主完成作業。開始學習需要家長輔導,但是慢慢家長要根據情況逐步放手。比如說最開始我們需要全程陪伴孩子做功課。過一段時間,部分時間陪同,陪同的時間做做家務。再回來檢查作業。不要始終一陪到底,孩子形成過分依靠家長習慣。
引導孩子愛讀書。無論孩子喜歡什麼型別的書,只要健康向上都可以。一二年級沒必要讀多高深的書,即使是故事書也可以鍛鍊孩子閱讀能力和識字能力。漸漸愛上看書。
最後說一點,多鼓勵孩子表揚肯定孩子。我們不難發現我們發脾氣罵孩子時候孩子總是罵了以後更加反應遲鈍,甚至恐慌顫抖。而對家長而已長期發脾氣也是傷害自己身體的。看孩子有沒有進步不要光看孩子成績,而是考察他是不是學習習慣越來越好等好的跡象發展。成績只是一時的,獨立能力才是最後勝出的王牌。
回覆列表
我覺得大家可以把眼光放長遠一點,我們的校園學習生涯從上小學到考上大學計算,中間有12年。在這12年裡,哪個階段都會有人掉隊,有人逆襲,光盯著那最開始那3年意義不大。
像我小學1~6年級,在班裡基本都是中上水平(10名左右),但考初中時,差2分沒被保送到好學校,電腦派位去了所二流初中。可是在初中三年中,奮發圖強,最終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上了省重點高中,最後又進入了一所211重點大學。而我小學時的標杆呢?她1~6年級都是學霸,班長,大隊長。考初中時直接保送入省重點初中,結果中考時沒考上省重點高中,落入一個普通學校,後來進入一所普通二本大學。其他還有我知道的三四個同學,小學時都很牛,全部保送入重點初中,結果也是沒有一個能考回重點高中的。我因此,還總結出一個規律。就是那些小學成績就非常好,尤其是低年級成績就非常好的孩子,有一些確實是“讀書的料”,而另一些只不過是因為“早熟”(這其中不乏被父母的焦慮“催熟”的)。早熟的孩子更加自律,在不用拼心理和拼智商的低年級階段,自然表現突出。可是到了高年級,隨著學業難度和壓力增大,心理和智商開始發揮作用,很多小時的學霸就會紛紛落馬,不少小時不咋樣,甚至頑皮搗蛋的孩子會出現逆襲。
以上都是我的親身經歷。我是想告訴各位父母,小學前3年在漫長的求學生涯中只是很小一段。此時孩子成績好,不用太得意,此時孩子成績不好,也不用太焦慮。
來日方長,笑到最後的,才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