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富永易學
-
2 # 玄易大師講國學
如何認識易經的不易?易經中的簡易、變易、不易並稱易經的三易理論,也是易經研究的核心。
下面我們先從“易”字的來歷說起,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卷九】【易部】“易”《祕書》說:日月為易,象陰陽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易”字的上部是個“日”字,下部是個“月”字,日月二字合成一個“易”字,從這個字面意思上,我們不難看出古人眼中的易字,就是日月交替變化的自然執行規律,在這個自然執行規律中,白天太陽從東邊升起,傍晚從西邊落下,晚上月亮從東邊升起,早上從西邊落下,這種周而復始日月交替的自然執行規律告訴我們,當太陽升起的時候就是白天,月亮升起的時候就是夜晚了,古人通過日月交替變化來區別白天和夜晚的方法是不是很簡單?這就是易經中的簡易。
太陽和月亮從東邊升起後,每時每刻都向西邊變化移動,日月每天是不是都在交替變化?這就是變易。
46億年來,日月是不是每天都是按照這個規律周而復始的在執行呢?此既為不易。
所以,“不易”指宇宙是永恆運動的,正因為運動的永恆,宇宙萬物才得以生生不息,故而古人又有生生不息謂之易的說法。
-
3 # 董董6832
所謂道,就是世界的本源。
古人以易經中的卦,來模擬世界的運動形式,從整體上構成世界的模型。
由此出發,結合實際情況,大致粗線條地推理出來特定事物發生,發展,以至於消亡的過程。以及自己應該做什麼,防止什麼。
在這個過程中具體的點上,還要找到具體的方法。就是所謂的術。有時候術是區域性的道的具體化。
這樣,道是沒有完成的規律探索,名是已經完成的規律形態。兩者統一於表示當下具體問題的小道的具體的卦。
這個具體的道,要以可以推理,簡單的形式表達出來。成為我們日常應用的科學技術,工程技術,實驗程式,常識。
這就是學易忘易的過程,也是學習易經的根本要求。
易經只是一個工具,只是一個過河的橋,上房的樓梯。我們的目的是過河,上房,而不是那個橋或者梯子。
把目光集中於易經而忘記了自己要解決問題,這是現代版的南轅北轍。
易理髮展到現代的科學,我們看得懂,用得著才是其終點。
以為易經是易經,科學是科學,難免小看了易經。
學習易經,如果不落實其變化於當今的現實,以具體化,通俗化,科學化,邏輯化,不是真正的學習。
學習的大敵是故弄玄虛,莫名其妙的複雜化。
易經的不易,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具體的卦 以集合的方式可以代表什麼,在事物主要矛盾顯現出來上述的其中的一個因素的時候,我們可以以這一個卦來粗略的表達這個事物。進一步以雜卦34對矛盾中的一組表達出來一對矛盾。
另一個是恆卦。就是要找到我們做事情的不變化的方式。比如當下的科學知識。文明禮貌。接人待物。崗位職責。家庭責任。等等
以易經為參考,佐證,結合實際常識,經過調查研究,推理分析,得出結論方法。或者乾脆拋開易經,以既成的程式,步驟,技術要求套用,比葫蘆畫瓢,也是易經的實際運用方法。
夫唯道且貸且成。道隱無名。
這樣我們不執著於虛無的道,而著眼於已經證明的理論,就是合乎道理。
我們清楚的知道我們在成功的路上,以成功的方法解決我們事業中的選擇項中落實項,而達成最後的必然成功,這是我們自信心最好表達。
易經的實物化既是易經學習的大成的標誌也是學習易經運用易經的著力點。行有行規,器有工藝。學一行,紅一行,專一行,就是易理。
易經的宗旨就是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複製貼上成功就是其大致的路徑。找到自己必須做到的事情的具體方法,就是易經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這樣不易,變易,簡易就是提出並條理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形象化表達。
-
4 # 董事長慢慢懂事慢慢長
在易經中,易特指既濟卦。事物時位全部恰當的特定時刻。
事物已經定型了,卻稱之為易,表現出來了運動,變化,思辨,否定之否定,全域性,等等思想。
一個簡單的稱謂,一個簡單的模仿就可以表達出來很多的意思在內,當然也少不了沒有發現的規律,沒有說明白的東西。
一,簡易
面對具體的事情,其立場困囿於一定的規格,其方法,內容是可以重複的,其防止錯誤的方式是遠離錯誤,其宗旨是與錯誤,沒有證明的東西絕緣。
其組織方式是建築一個裝置,發揮,廣大。根據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不同的結果。
世界各國各地各個民族的不同之風俗習慣,飲食性格,文化傳統。
各個國家人群的語言,心理特質。
學科的敘述結構,順序。序言――章節――引用。章節――第一節――條目――小條目――下一個條目――結論――第二節……。
推理。演繹推理。大前提(立場)――小前提(方法與內容)――結論(常德)
歸納推理。同中求異,異中求同。
格。
前有車,後有轍。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人們對於世界的印象,感覺,定義。
人們對於事物的自覺,成見。
人們對於事物的模仿。
人們對於已經存在的方法的簡單運用。
其原因模仿以隨卦,無故。可能是懶人為了方便的建設。其大象曰,君子以嚮晦入宴席。
其結果模仿以旅卦。君子以勤庶政,無敢留獄。
從這個角度,西方文明之建立亦不過一卦的發揮而已,沒有什麼高不可攀,沒有什麼神神祕祕。所以沒有必要跪倒他人面前,妄自菲薄,喪失了自己民族的自豪感。抱著金飯碗哭窮,怎麼說都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
從學易忘易的角度來看,一方面我們承認,尊重,運用西方的文明,文化,另一方面我們要創造自己的觀點,落實自己的創意,形成自己的理論,製造自己器物。
-
5 # 程林4721
我是讀易經世家出身,說到《易經》我們現代人覺得它很神奇,其實在古代是黃曆裡面就包括了易經和陰陽五行在內的,古代凡是讀書人都懂得黃曆易經陰陽五行六十花甲計時曆法,這些是小學基礎知識,《周易》是用陰陽五行六十花甲演變換算而成的,後來又有孔子和老子用法則規納而成為了易經,這才有了《易經》包羅永珍之說,自從西方文化進入中國後公曆通用了,黃曆就被淡薄了所以易經和天干地支陰陽五行六十花甲這些也被遺忘了,隨著中華文化的復興又掀起了易經熱,可是我們的基礎知識黃曆計時曆法都不知道怎麼去了解易經,其實《易經》和歷史是一樣的,也有正易經和野易經之分,正易經是講自然規律人文事物的,野易經是講命理風水等等,這些也是有文人墨客填寫的,看上去也有一定的道理,不過這是個人的思想論述,現在也有很多人發展個人對易經的論述,實際易經就是時代的歷史書籍,雖然古人是把自然規律人文事物規劃了,但是古人對自然規律人文事物的瞭解也就是這些了,隨著世界不斷的向前發展自然科學又有了新發現,古人的自然規律也就過時了,《易經》已成為歷史書籍,可以作為歷史去探討,不要去苦思冥想擾亂自己的正常思維,也不要用愚民論述去賺錢。
-
6 # 健康長壽之本
要想解釋《易經》中的不易,你一定要通讀《易經》全文和古聖先賢對《易經》的解釋。絕不能斷章取義。首先我要解釋一下“經”的意義,說到“經“,我就想起了“論“。經和論在古印度意義是不同的,經是佛寫的文章,論是菩薩寫的文章,而佛與菩薩在印度都是對文化程度不同的稱謂,就象現在的碩士和博士一樣。而佛是智慧圓滿的人,菩薩有智慧卻不圓滿,所以寫的文章只能叫論,如《瑜伽師地論》就是菩薩寫的,而《楞嚴經》就是佛寫的。就是中國現在的博士生寫的文章也只能叫論文,卻沒有資質叫經文。這是大家應該瞭解的。
那麼《易經》的易怎麼解釋呢?首先就是簡單的意思,“大道至簡“嗎。古聖先賢的原話很多,我就不例舉了。其次就是“變易”的意思,言外之意就是“動“,那麼“不易”就是“不動“,那不就是“靜“嗎。其實這理的“動“和“靜“都是描述物質現象的一種狀態,是我們人類二元論思維的一種方式。而“一元“論的思維只有聖人會用,所以才有《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觀點,可惜的是老子時代的人和現代的人都不解其義,從而岀現了百家爭鳴的代表作,也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及近代的“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對立思想。而宇宙真相是“非一元”,也“非二元”的。這才叫“不易”/也叫靜,這個“靜“是宇宙萬物的體,“動”是“用“,而“萬物”就是“象”,所以才有“兩儀生四象”的說法。要說透的話需要幾十萬字,沒時間了,再見。!
-
7 # 正道行2818
答你所問。
在悟空問答中,我曾答過這個問題,現在願意再談一下。縱觀歷史,從古至今,從中到外,人類都是經歷萬千變化而走到今天,至今變化並沒終止,萬事萬物大大小小,都在無時無刻地發生變化,可以說沒有靜止過,此一刻與上一刻絕對是不同一的,這就是“兩隻腳不可能同時踏入一條河”的含義;因為此不變是在彼變的映襯下比較出來的;如雙腳先後踏入河水不變,而流水卻繼續在發生改變,使雙腳不可能處在同一流動的水流狀態中;世間萬事萬物就是處在這種變與不變的狀態中改變著。《易經》是關於變化的經典,它的太極圖就反映了變與不變的關係。陽魚綴陰眼,陰魚綴陽眼,陰眼象徵靜止,陽眼象徵運動;陽魚陰眼,寓意動可靜,陰魚陽眼,寓意靜可動,陰陽眼是動靜變化的關鍵因子,沒有它們,動就是動,靜就是靜,無法發生改變;所以,動靜互依。故而太極圖內蘊豐富深邃,辨證思維極強;我們看太極圖,陰陽平衡而靜止,實際是處於不斷動變的狀態中,彼此對稱,動勢達到相對的平衡一致,沒有絲毫或快或慢或前或後的差異,因此反顯得靜而未動。
明白了這一點,再來理解《易經》的“不易”就不抽象了。變化是《易》的主體,也就是“變易”;從卦到爻,都在變,爻變引發卦變,無一例外,所以《易》是講變化的。但卦爻之變是與卦爻不變對比中顯示出來的,也就是“變易”與“不易”是完全對立的相反概念;對立則統一,思辨“不易”時,必須知其“變易”同時存在,當條件具備,一定發生改變而互相轉化;因此不能拘泥地看待“變易”與“不易”,把它們孤立起來。由此可見,“變易”與“不易”非此即彼,整個流轉就是這麼簡單,《易經》稱之為“簡易”;“變易”與“不易”的轉變,歸根結底就是陰與陽的轉變,因之而“簡”。
簡易、變易、不易,是《易經》的三大規律,相互交織,表現出來的明顯可見可感知的就是“變”,所以“變易”是《易經》的體現主體,無不可見;簡易、不易雖不可見,但孕於其中。因“變”是絕對的存在,這個狀態實際表現出不可改變性,所以“不易”也反映了這一意義。
不易,反映出來的狀態為靜,當一切變化形成時,就意味著對其狀態存在保持恆久的希翼,這大概就是“不易”的更深蘊義的所在。
-
8 # 商業風尚人物
首先:易經有三原則:簡易、變易、不易。
一、簡易
簡易是易經的底層邏輯。萬物之道是簡易的,百姓日用而不知。易經中說,易則易知,簡則易從。簡易之道大矣。簡易的含義有兩個。第一:易經的基本規律是簡潔的,就是陰陽的變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易經的道理從宇宙到社會,都在不斷演繹中。得道的人就是懂得易經簡易之道,遵守而成道。
二、變易
變易就更加好理解了。在易經中,每一個爻的陰陽變化,數量變化,都會產生系統性的變化,一共384種基本變化,基本涵蓋了宇宙社會的規律變化。易經的卦與卦之間也會發生錯卦、綜卦、對卦、互卦、半卦、大卦、旁通卦的變化。這是易經象層面的變化。這些變化都遵循者易經的基本規律。
三、不易。
易經的“不易”內涵豐富。首先是它的道的不易。易經的道就是陰陽,就是第一推動力。道是宇宙的本體,也是宇宙的規律,與天地共存,永恆不滅。這是易經不易的第一個原思。
“不易”的第二個意思,是變是唯一不變的。這個世界的現象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沒有停止。在現象層面,變是不易的。
“不易”的第三個含義是,變化是有不易的規律的。易經中變化的規律就是陰極則陽,陽極則陰,否極泰來,泰極否來。萬物的變化從事陰陽的迴圈,都是有不易的週期性的。股市如此,經濟政治也是如此。
-
9 # 開口兩把火
不易就是不變。可以理解為永恆。世間萬物有個永恆不變的特徵:存在。乾卦主動,坤卦被動。這就是不變的特徵。乾坤生六子,巽,離,兌,震,坎,艮。乾坤兩卦是不變的。
易經講的理,象,數。我們的日常認知,是有參照物,或者說我們的標準。那麼易經他也有自己所表述的標準。這個標準不會變。那麼這個標準是什麼呢?乾卦:元 亨 利 貞。我的理解是春 夏 秋 冬。春夏秋冬來回變化,有個不變的地方,四個季節沒有變化。
易經講述的道,是不變的。描述的都是世間萬物最基本的本質。易經從乾卦開始到未濟結束。乾卦主動,未濟沒有結束。我們做事做人就是這樣,做事開始到了最後,事情無法結束。所謂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也就是這個過程和狀態不變。
-
10 # 一樣了
《易經》沒有版權的爭議,任何人都可以拿它說事,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都可以用<易經>論述,變的是由文言文變為現代漢語,“不易,”就是不變,<易經>不變,社會發展與時俱進,思想也隨著變化了。<易經>告訴你的就是這些。
回覆列表
《易經》是中國古代先哲們集體智慧的結晶,它揭示了大自然及人類社會運動變化的規律。孔子對《易經》韋編三絕,情有獨鍾。他晚年對《易經》研究達到痴迷的程度,總結出《易經》的簡易、變易、不易的三大規律,用於指導後人學習《易經》,研究《易經》。
那麼什麼是《易經》中的“不易"呢?我們必須先搞懂“簡易、變易、不易”是什麼。簡易,就是世間萬物存在即合理,大道至簡。無論什麼事物,當我們瞭解清楚它的構造與執行規律後,就會覺得簡實而平易;變易就是世界萬事,變化是絕對的,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不易就是事物變化千姿百態,但萬變不離其宗,其變化的基本規律是永恆不變的。
《易經》的智慧博大精深,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精華。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聚會上,他們竟然得出如下結論:人類要想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要從2500年的孔子那裡吸取智慧。而孔子智慧的很大的部分,是他從研究《易經》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