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j5252
-
2 # 文史墨客
一、嗑藥嗑出來的魏晉名士風流——五石散
談到魏晉,特別是兩晉時期,除了戰亂頻仍,便是名士輩出,而且這些名士行為放蕩不羈,形骸放浪,如果說名人唐伯虎裸奔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策略,那麼晉時期的名士裸奔則似乎是一種風尚。及至魏晉,中國文明已經發展了千餘年,難道他們就不覺得羞恥嗎?
這還真不能完全歸咎於他們的禮義廉恥問題,而是一種叫做“五石散”的藥方,而魏晉名士則似乎成了專業嗑藥的鼻祖。
既然吃了這個藥會發熱,魏晉時期的著裝自然也就特立獨行,寬大柔軟,甚至就乾脆別穿了,因為這是由內而外的灼熱,而且有一定程度的致幻效果,所以,他們的行為也就毫無拘束了。
當然,五石散研製的初衷絕對不是為了服務這些嗑藥群體的,再者是藥就有三分毒。該藥主治寒症,心腹脅下支滿,邪氣衝上,以及心胸喘悸不得息,腹中漉漉雷鳴,吞酸噫生食臭,食不消化,時洩時閉,心腹煩悶,不欲聞人聲,好獨臥,常欲得熱,恍惚喜忘,心中怵惕如恐,怖狀,短氣嘔逆,腹中防響,五臟不調等疾病。
孫思邈,被後世尊為“藥王”,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雖然他的生卒年代有所爭議,但他的長壽幾乎是公認的。他除了以醫學成就著稱於世,其實他還是一名修為很深的道士,這和將“五石散”推廣發揚的何晏具有相似的身份。
其實,筆者認為,孫思邈對五石散的害人之處認識深刻且深惡痛絕,但是他應該沒有必要要求其徒弟毀了五石散。
孫思邈出生於541年,而東晉則滅亡於420年。間隔100多年,五石散能夠在魏晉時期風行,除了受到消費群體的喜歡,便是其藥方已經不是掌握在某一個人手中了。魏晉時期的流行,再加上到孫思邈出生的100多年,即便那個時代沒有“度娘”也應該不是什麼祕方了。所以,孫思邈可以要求他的徒弟不要再開具“五石散”的方子,但是毀已經是毀不掉了。
-
3 # 讀書文史
五石散是什麼?聽上去名字很好聽,但其實是一種使人墮落的藥,它被視為中國古代毒品。
五石散也稱寒食散,源於秦朝,起興於魏晉,最初由我們偉大的醫聖張仲景所發明。
它的主要成分有:
赤石脂、鐘乳石、紫石英、白石英、硫黃等。
是的,這藥主要用各種礦物配製而成。有人說,這東西吃起來跟吃土差不多。但為何說它是古代的一種毒品呢?
其實,這藥最早被調配出來,是用來主治傷寒的。後來,經過後人的改良加工,才變成了一種使人吃了上癮的“全民嗨藥”。
比如何晏,曹操的養子,魏晉玄學的倡導者,也是嗑藥始祖,就在其原配方的基礎上添加了輔藥:雄黃、合歡、曼陀羅、黃精等。
但是,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人為之趨之若鶩,因為其服用後效果實在太顯著,如古籍中曾對此藥如此寫道:“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覺神明開朗”,大致意思是吃下五石散,不僅能夠治癒病疾,還可以使人產生一種神志清醒、精神愉悅的感覺。所以,可以說這的確是一種吃了使人上癮的藥。
何晏,作為士人代表,長得英俊灑脫,堪稱美男子,且還十分有才氣。
其二,就是率先服用五石散。作為行業引領風潮的標杆人物,他的學識才氣,長相容貌,都深受眾人追捧。也正因為如此,他的嗑藥行為,也引得眾多的文人名士爭相效仿,樂此不疲。
最終,五石散逐漸成為了那個年代的士族階層放縱自我、麻醉自我的精神寄託,許多文人墨客吟酒對詩都離不開五石散。
或許,這也就是為什麼魏晉人多脾氣暴躁的原因,這和全民動員服藥的風氣密不可分。
-
4 # 水煮汗青
藥王孫思邈在醫學歷史上貢獻很大,他寫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有著古代醫學百科全書的美譽。藥王本事雖大,但在那個年代,有一種藥卻一直危害著人們,而藥王卻毫無辦法,只能在臨死前告誡後人“有識者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這種藥被稱為“五石散”。
五石散的由來五石散最早由醫聖張仲景發明,是被用來治療寒症的輔助用藥,後來被曹操的養子何晏改良,成為上流階層的“貴族神藥”。
何晏在服用五石散後“亦覺神明開朗”,起到了提神醒腦的作用,還有傳言說何晏服藥後“日御數女”,於是這種藥就開始在富家公子哥的圈子裡流傳開了。
五石散的配方版本眾多,其中“五石”是指五種石頭,目前流傳較廣的說法是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這五種,但並不確定。不過從史料中的記載我們可以發現,五石散中還有砷元素。
《晉書·皇甫謐傳》記載了服用五石散後的症狀表現為:“舌縮入喉、癰瘡陷背、脊肉爛潰”,可見這種藥的副作用在面板上,而砷中毒的表現也是會引起面板損害,比如刺激性皮炎,而且通常會在胸部和背部發作,這也正好與記載相吻合。
砷是一種劇毒的物質,古代製作砒霜的原料,這種物質存在於礦石之中,而且數量還不小,目前檢測出含有砷的礦物質有數百種之多。
由此可見,五石散含有砷一點都不奇怪,而服食五石散之人無異於吃砒霜,如此劇毒之物為何還會有這麼多人去吃呢?主要是這種藥具有“成癮性”。
五石散藥性很強烈,服食之後會令人感到全身發熱,必須要脫去衣物,然後喝著溫酒散步,這樣才能令藥性散發出去。如果在寒冷的冬天服用五石散,不但可以脫去棉襖,甚至可以喝冰吃雪而不覺得冷。這樣的藥效在古人看來非常酷,孰不知這是中毒的表現。
孫思邈對五石散的無奈孫思邈一生鑽研醫學,幫百姓解決疾病的痛苦,但唯有對五石散一點辦法都沒有,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五石散雖然毒性強,但不會當場致命,屬於慢性毒藥,這就讓人放鬆警惕,認為這種藥不會致命;
五石散會上癮,這種成癮過程是一種惡性迴圈:五石散服用後會使人興奮,同時也損害了身體,比如肝腎首先受損,如果服藥後大量喝涼水,脾胃也會受損。器官受損後人會變得更加頹廢,無精打采,此時就需要五石散持續提神。
長期服用五石散會造成器官衰竭,比如《晉書》記載服用五石散後“浮氣流腫,四肢酸重”,這就是腎臟衰竭的表現。
孫思邈作為醫生,他深知五石散的危害,他還告誡服藥者“寧食野葛,不服五石”。野葛即是斷腸草,服用30分鐘左右即可發病,量大的時候可以致死。孫思邈拿斷腸草和五石散相比較,可見五石散毒性有多強!因此他告誡徒弟及後人,如果遇到五石散的方子一定要毀掉。
-
5 # 歷史一粒塵埃
孫思邈堅持毀掉“五石散”,是因為他發現五石散的巨大危害,防止當時的人們過於依賴五石散,而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
第一,五石散是由東漢末年的張仲景研製而成的,主要是治療傷寒之症。它讓人們不懼寒冷,心跳加速,生命力旺盛。但是,是藥三分毒,五石散就好像激發人體潛能一樣,讓人短暫獲得熱量,代價是壽命縮短。隨著張仲景的逝世,五石散被後人改良,方子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成了巨大的搖錢樹,卻讓人們更加依賴五石散,仿若吸食毒品一樣,上癮而變得失控,危害極大!
第二,五石散太受歡迎了,上至達官貴人,王侯宰相,下至貧民百姓,五石散成了家庭必備的東西。很多家庭更是拿來招待客人,並以此看待是否招待周全。五石散已經偏離了孫仲景的初衷,五石散巨大的副作用已經不再適合用來治療傷寒,留著只會成為一些人手裡的搖錢樹,更多的人將會受到傷害。
第三,孫思邈作為當時社會的醫壇聖手,醫術集大成者,看到五石散的潛在危害,肯定會制止人們繼續服食五石散,但是人力有時窮,只能寄希望後人繼續繼承其遺志,一定要毀了五石散。
總之,沒有被五石散巨大功效矇蔽雙眼的孫思邈,肯定會毀掉五石散,防止更多的人依賴它!
-
6 # 莫所染
張仲景發明的“五石散” 與 魏晉時期流傳的“五石散” 到底有何不同?
張仲景的五十散
這種散劑據說是張仲景發明的,張仲景發明這個藥方,是給傷寒病人吃的,因為這個散劑性子燥熱,對傷寒病人有一些補益。對於五石散的組成, 古今認知不同。有人為此提出疑義, 認為如果史載五石散脫胎於仲景的紫石寒食散和侯氏黑散的話, 那麼五石就應該是石鐘乳、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和礬石。由於魯魚亥豕之故, 礬石被礜石替代。所以方子本身的作用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最終形成了魏晉時期人們口中的五石散!何晏的五石散
王奎克先生 , 認為 孫氏 “ 五石 ” 沒毒 , 不可能有這種奇效 , 他的毒性在於《侯氏黑散方》 中的 “ 礬石 ” 是 “ 礜石 ” 之誤 ; 礜石有大毒, 主要為砷化物。砷的急性中毒表現是咽喉、食道及胃腸燒灼感, 腹瀉、腹痛、頭痛、噁心、嘔吐、口喝、面部發紺、血壓迅速降低, 病情嚴重時可迅速死 ; 何晏的方子是把仲景二方合成五石何晏的五石散對魏晉的危害
孫思邈的五石散
五石散有一種類似搖頭丸的功用。服藥後,人體忽而發冷,忽而發熱,肉體確實暫時陷入一種莫名的苦痛中,然而精神卻可以進入一種恍惚和忘我的境界之中。世俗的煩擾,內心的迷惘,都可以被忘懷,剩下的是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在這樣的時刻,可以以“天地為一朝,萬期為須臾,日月為局牖,八荒為庭衢”,什麼都不放在眼裡,什麼都不配拘束自己,只有膨脹的自我意識,任意所之。簡而言之,有點類似於喝醉酒,也許在生理上面和醉酒有所不同,但同樣是精神麻醉。
總結在 “ 藥 ” 的背後 , “ 毒 ” 的陰影仍籠罩著我們 , “ 過把癮就死 ” 的事還很多很多 。
孫思邈為人治病,一生以“人命至重,有貴千金”為名言,俗話說醫者父母心,他怎麼可能眼睜睜的看著“五石散”濫殺無辜呢?
-
7 # 香姐逛歷史
孫思邈為一代醫聖,他生活的那個年代,五石散非常流行,不少上層人士都喜歡食用五石散,五石散一時間成為了一種社會風潮所在。
孫思邈深感五石散為禍害人間的東西,於是便下定決心將五石散完全消滅。
他不僅是在民間開展過不少次消滅五石散的活動,還上書國家,希望在國家的幫助下將五石散滅絕。
孫思邈去世之前,他的臨終遺言都是囑咐自己的徒弟,一定要繼承自己的遺願,將五石散這種東西完全剷除。
它的主要成分是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此外還有一些輔料。這種散劑據說是張仲景創造的,張仲景創造這個藥方,是給傷寒患者吃的,因為這個散劑性子炎熱,服用此藥後,必須以食冷食來散熱,對傷寒患者有一些補益,歷史上也有人說這東西是用來治療瘧疾的藥物,不過貌似其對稱瘧疾沒有啥作用,《三國志》中倒是有過古人用五石散美白,據說還驚動了當時的皇帝曹睿,不過據說這個東西有毒,吃多了就會腹脹而死。
隨著世人的逐漸清醒,加上孫思邈和有識之士的努力,後來大家也都漸漸的都知道五石散的害處,漸漸都敬而遠之了。但仍有不怕死的道士還在食用各種經過改良後的五石散以求長生不老。
-
8 # 生活情感日記
在我們的歷史中,有兩大“毒品”曾在相應的時代裡危害了無數人,這兩大毒品第一個就是在近代史中由英中國人輸入的鴉片,第二個就是在魏晉時期風靡一時的五石散。
而這兩大毒品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在最開始的時候,都是以藥品身份存在的。
鴉片在成為危害之前,其實一直都是歐洲人用來鎮痛的奇藥,曾經為那些飽受痛苦的人帶來了片刻安寧。
五石散在成為荼毒之前,情況也是如此。五石散最早是由漢朝時期的醫生們發明出來的,主要由白石英、紫石英、硫磺、鐘乳石、赤石脂等礦物成分組成,因為人們在服用之後身體內會出發散出一些暖意,所以自出現開始,就成為了一劑治療風寒的奇藥。
正是因為深知五石散所帶來的嚴重危害,所以孫思邈等一眾名醫才會一直利用自己的名氣極力反對著人們服用五石散。
為了徹底摧毀五石散,孫思邈甚至還號召著天下人要把記載了五石散的藥方通通燒掉。
在他去世之前,他更是囑託了自己的弟子,讓他們一定要徹底毀掉了這害人的五石散。
而說到孫思邈,有一個問題是人們一直爭議很大的,那就是關於他的年齡。
說到孫思邈的年齡,一般大家比較認同的是101歲的說法。
不過在另一些史書之中由於種種記載的偏差,則有人稱其活了141歲。
什麼是“五石散”?
五石散最初,其實是一種中藥散劑,人食用後,全身發熱,因此用來治療傷寒。五石散顧名思義,是由五種特殊的石料及輔料構成。孫思邈為了治療傷寒,對其配方進行了改良,但是孫思邈並不是五石散的發明人。
五石散是誰發明的呢?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張仲景以治療傷寒雜病著稱於世,五石散的發明,正是為了治療傷寒,他所著的《傷寒雜病論》對五石散的製作以及藥效有所記載。
五石散中的"五石",東晉時期著名的丹藥家葛洪認為是"丹砂、雄黃、白礬、曾青和慈石",但是與孫思邈同時代的隋朝名醫巢元方則認為是"鍾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和赤石"。無論是哪一種配方,五石散服用後起到的藥效都是全身燥熱,並讓人陷入一種短期迷亂。
孫思邈早年,也曾服用過五石散,試其藥效,卻身中丹毒,飽受其苦。作為醫學理論家,孫思邈對五石散的毒性,有著切身的瞭解。但是世人不知五石散之毒,還是繼續修道煉丹,服食五石散,希望有朝一日升天成仙。
儘管孫思邈讓徒弟毀掉了五石散的配方,然而五石散還是流傳了下來,一直到明清時期,包括宮廷中的王公貴族,甚至部分皇帝,都對五石散的藥效痴迷不已,視其位靈丹妙藥。
五石散,到底有何妙用呢?
人在服用五石散後,不能坐臥,必須不停地走動,全身發熱發冷,而五臟六腑如有火燒,此時需要冷食,以冷水澆身。魏晉時期的士人們,服用五石散後進行的散步等活動,稱之為“行散”。
服用五石散後,不能多穿衣服。魏晉時期,尤其是放浪不羈的竹林七賢,為了讓面板儘快散熱,甚至不穿衣服,就地裸奔,將此等行徑視為落拓放蕩的一種風骨。
-
9 # 魏青衣
五石散,何晏常食用之,乃至衣帶飄飄,俊俏異常,甚至有過日御數女的經歷。
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孫思邈是什麼人,而且需要知道五石散是什麼東西。
孫思邈沒什麼高貴的出身,當時的他喜好老莊之道,走南闖北,瞭解了無數民間的醫療經典,最終完成了自己的著作《千金要方》,而在唐朝建立以後,當朝統治者還曾經邀請他前去入朝為官,孫思邈便與國家合作,完成了《唐心本草》這本世界上的第一部國家藥典。
五石散是什麼東西?五石散最初是在漢朝時候發明出來的一種藥方,後來經過了何晏的發揚光大,五石散在社會上層之間流傳了開來。
孫思邈為一代醫聖,他生活的那個年代,五石散非常流行,不少上層人士都喜歡食用五石散,五石散一時間成為了一種社會風潮所在。
但是這種東西可不是什麼好東西,在使人上癮的同時,會像現在的很多毒品一樣將人的身體拖垮,歷史上受到五石散殘害的名士不少,很多因為過度服用五石散而送了性命。
孫思邈深感五石散為禍害人間的東西,於是便下定決心將五石散完全消滅。
他不僅是在民間開展過不少次消滅五石散的活動,還上書國家,希望在國家的幫助下將五石散滅絕。
當時食用五石散已經是一種風氣,自然不可能是他一個人就能輕易動搖的,而孫思邈在這件事上的確是出了大力的,不管到哪都要說一通五石散的危害,到他臨終前,五石散依舊在為禍世間。
在孫思邈的努力之下,五石散的確是漸漸的被人拋棄了,最終社會上層吸食五石散的風氣得到了遏制,食用五石散的上癮的人卻是已經很少了。
讓一位活了141歲的老醫師心心念念都想要銷燬的,必然是對世間危害極大之物,幸好這種藥物的濫用最終在孫思邈的努力下被終止了。
-
10 # 歷史畫中人
古代,有一種藥,叫“五石散”,吃了之後能治傷寒。
它是有石鐘乳,紫英石,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等五種石頭面合成的一種中藥散製劑。用法為沖劑,救死亦添酒。它的配量是強,狠。它的作用是主攻中醫難治的古傷寒病。它的用法是救死。它是一種救死的起死回生的絕方。它的絕方的含義在於一是這幾種石頭不好找到,難於找。二是不輕以用於人。即是傷寒病,正常也不用此方。此方比較金貴,另含硫磺等劇毒。一般病人不能用,一般醫生也不敢用,因為此藥下肚,病人不是死,便是生。
至於發明這方子的人,老有名了,他就是張仲景。但神奇的是,魏晉時期,這五石散竟然名聲大噪。
過了幾百年後,唐朝有位神醫,叫孫思邈,據說活了141歲(也有說只活了101歲)。在臨死之前,孫思邈告誡所有徒弟,將“五石散”的方子毀了。徒弟們含淚點頭,孫思邈放心歸去。
只是,對於毀掉五石散,孫思邈儘管徒弟眾多,也難以做到,因為五石散早已“天下皆知”,是妥妥的明星產品,各種改良和深加工的方子到處都是。
直到今天,五石散的方子還是存在的。
神醫孫思邈活了141歲,臨終前為何告誡徒弟一定要毀了“五石散”?根據當時東晉人的說法,吃了“五石散”之後,人不但不畏風寒,同時還有其他的諸多好處,人的性格也會變得開朗活潑,還能治療腰痠背痛的老頑疾。而且體力也逐漸增強。還有些人服用後,人體忽而發冷忽而發熱,等一會精神卻可以進入一種恍惚忘我的境界。世俗的煩擾、內心的迷惘都可以被忘懷,進入一種超凡脫俗的“忘我境界”。因為功效獨特,一時間讓人對“五石散”趨之若鶩。發展到後來,家裡來了客人,可以不上茶,但是不可以不用“五石散”待客,如果家裡沒備有“五石散”,會讓主人家覺得是沒有面子的事。
五石散相傳是扁鵲所發明的,主要是用來治理外表創傷以及風寒的症狀,一開始只是一個普通的藥方。到了漢代時,一些無病的人,也嘗試著服用五石散,不過只是少數道家煉丹之士,直到了魏晉時,服用五石散突然風靡起來,這全靠一個人的大力推廣,他就是何晏。
何晏沒有什麼本事和功績,能讓他吹噓的身世,是他的爺爺,就是那個被十常侍誅殺,召董卓進洛陽,引發東漢末年亂世的大將軍何進。但是何晏能夠錦衣玉食,活躍在魏晉上層,卻是曹操的福廕,他的母親在丈夫死後,嫁給了曹操,何晏備受寵愛,後來娶了曹操女兒。何晏發現五石散服用之後,會讓人神明開朗,步入玄境,並且能增強體力,簡直就是好處多多。
何晏不是自私的人,發現如此寶貝,他便四處推廣,還專門寫文章做宣傳,在他的鼓吹之下,身邊人開始慢慢嘗試,然後發現何晏這小子沒有說大話,果然是好東西,五石散便迅速風行。
五石散被服用之後,會引起人體的體表發熱,這也是最明顯的副作用之一,如果發熱的時候不能及時的出汗散熱,那麼就會有性命之憂,因此服用五石散後,要進行長時間的步行,在魏晉的時候,這種方式被稱之為“行散”,後來俗稱為“散步”。
五石散帶給魏晉一種奇特的人文現象,名士穿著,寬衣大袍,這是服藥後,面板過敏,不得不進行的裝扮,還有人放蕩形骸,被視為灑脫隨性,這也是服藥讓人的意識近乎癲狂的作用。
和孫思邈又有什麼關係?
孫思邈作為不世出的神醫,他一針見血的指出五石散所帶給人的損害,是大大高過它的好處的,為此,他把魏晉名士因為服藥而至損的人給統計了出來,最後列出的名單讓世人大驚:被毒害的人中,有晉朝哀帝司馬丕這樣的帝王,也有皇甫謐這樣的名醫,其他的諸如裴秀等的名人更是不計其數,五石散被孫思邈揭露出了面目的猙獰。
孫思邈的拳拳之心沒有白費,在他的努力下,五石散從唐朝起,就逐漸被人們所遺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魏晉名士的風流,其核心竟然是來自於有毒的一個藥方,這也不免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個啼笑皆非的現象,我們應該感激孫思邈,雖然我們的文化少了幾分風流灑脫,但保持了健康的傳承力。
回覆列表
孫思邈活了141歲?有什麼證據?如果連證據都沒有就隨意編造,那麼其他事情都可以隨便編造,不必要談什麼五石散還是六石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