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日書法
-
2 # 六隻寵物
天地萬物進化之“變”的核心,在一個徹底“顛覆”的節骨眼上,故康有為心知肚明其“變”的重要性。
千百年來,特別是在中國書法藝術的長河裡,能有一鱗半爪的創新,都能讓人仰視,而康有為作為是學帖學碑的晚清書法鉅子身份,在歷代傳統的基礎上,大肆鼓吹“尚碑”意識,建立新一代的個性風格的,是孫過庭、蘇軾、黃庭堅、米芾和陳白沙之後的又一個在理論與實踐方面均有極高造詣的雙棲人物。
至於他的書法為什麼未被推崇,還被臭罵成“像一條翻滾的爛草繩”?這是怎麼的回事?
其實,那條“翻滾的爛草繩”不正是陳白沙用筆峭搓牙,“茅龍飛出石軍窩”的追求嗎?“爛草繩”就是筆味!“爛草繩”不正是茅長鋒才能所為的嗎?長鋒毛毫能書寫出“爛草繩”的效果、能書寫出金石味,不得了!但是依我自己的覺察,康有為全因其“維新變法”沒有做到徹底的“顛覆”,而導至失敗。頌之者稱他是“改革家”,“廣廈長素究為誰?南海先生康有為”。貶之者稱他沒和譚嗣同一樣“殺身成仁”,而選擇“逃亡”。其保皇黨與袁世凱同流合汙,在充當帝制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時,康有為自然而然地,站到了歷史的對立面,從政治巨人蛻變為現實的“侏儒”。最終亦因政治的蛻變“不起色”,“康體”被遭到“莫須有”之吐罵:“像一條翻滾的爛草繩”,從而殃及並葬身在碑學實踐的唾沫怒海之中,最終在自行炮製的“維新變法”的漩渦裡,直接導致其文化上,乃至其人格上的“車翻船翻”。
康南海是康“有為”還是康“無為”?
或許“擋不住今天的誘惑,將失去明天的幸福。”康南海同樣失去了不少。
凡事都得弄個究竟,才會明白。潘伯鷹是“爛草繩”句的原創者。我電腦一搜索:“潘伯鷹是“二王”書風的積極追慕者”,“年少倜儻,能詩文、復能為小說,後乃斂手不作,而一意學書,人獨服其有識。其治書法較遲,迄其長逝,不過二十餘年……”我橫看豎看,歪歪斜斜的每一個字、每一幅作品都只是說明他是一個能者罷了。
“蓋天下世變既成,人心趨變,以變為主,則變者必勝,不變者必敗。而書亦其一端也。”康有為振聾發聵之追求,“一曰魄力雄強;二曰氣象渾穆;三曰筆法跳躍;四曰點畫峻厚;五曰意態奇逸;六曰精神飛動;七曰天趣酣足;八曰骨法銅洞達;九曰結構天成;十曰血肉豐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書法有此“十美”者,書法有此趨變者,瀟瀟灑灑,思之詠之,富有金石之氣、山野之氣,與柔弱甜美之書風,形同“冰炭”之別;有聲有色,“目光炯炯如巖下電”,一見奪目,再見驚心。康有為書法是書法史上歷史以來,雄強一路的曠世代表。
只寫唐宋行楷的人,不知康南海長戈大戟之痛快;不行金石碑版的人,哪知康南海生辣澀進、拙樸倔強,盡茅龍之神逸,盡山花爛漫之自然,盡山水急流之動態,盡墨雲壓來之氣象,團墨團水猶如寂籟奔騰……
寫招牌者,可借康南海之見解也。
回覆列表
其實每一個人的字型手法不同罷了,沒必要對他人的書法橫加批評;書法另一種理解我認為是一種自我心境的昇華,書法不錯是勤練與好學的表現;更重要的是從中學習前人的做人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