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向青山
-
2 # 大國GAVIN
中國歷史上任何朝代的國號建立的時候都是全稱,比如晉朝,都是稱晉,晉朝。唯有後代歷史學家為了區分,才不得不在前面加上南北、西東、前後。
比如西漢,在東漢時期,稱為前漢,東漢成為後漢,有名的就是《後漢書》,後漢就是指的東漢。劉秀為了表面劉氏的正統,因而延續了國號。但實際上,東漢與西漢皇室的血脈差距很大了。三國時期的劉備一樣延續劉秀的做法,稱呼自己的為漢朝,歷史學家稱季漢(擁漢派),蜀漢、蜀(擁魏派、擁吳派),一個朝代兩種以上的稱呼,流露出歷史學家的政治態度。
歷史上存在西周、東周,西漢,東漢,到了東晉南北朝之後,為了延續這樣的傳統自然就會使用西晉、東晉的稱呼。但是東晉時期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件,就是衣冠南渡,重點發展江表地區,就是現在的南方地區,導致,南方逐漸成為整個國家的經濟重心。
晉朝之前的關內、關外主要指函谷關。關中富庶,國家的重心就是關中地區。但是宋朝以後,關內關外就是指山海關,關東就是指山海關以東,關內就是指山海關以西。國家重心的轉移,江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不斷的漢化,成為國家的中堅力量,才是稱呼變化的根本原因。
隋唐時期,江南逐漸富庶,揚州的地位就是現在上海香港的地位,因而煙花三月下揚州,應該就是到國家最富饒的地方去遊玩。
兩宋時期,南宋屹立不倒,比東晉堅強的原因,就是江南富庶,經濟發展迅速,這一風格一直延續到現在。
元明清時期,江南一直富庶,朱元璋反元,也是從江南起家,並定都在南京。和晚晴對抗的民國政府也是定都在南京。
六朝古都開始了江南的發展。造成國家朝代更迭的變化。
在朝代名前面加東西、南北,其目的有二:
其一,為了區分國號相同的政權
其二,為了劃分同一政權的不同階段
其區分依據是根據國都的位置,這沒有疑義,但在國號前加“東、西”到加“南、北”的轉變,其實反映的是中國經濟文化中心的南移。
1,宋朝之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都在北方,所以天下統一的關鍵在於關中與關東(函谷關以東)的對抗,也就是東西對抗。
從國都來看,就是長安與洛陽的區別。比如西周和東周,西漢和東漢都是如此。
2,從宋朝開始,中國曆經三次衣冠南渡後,經濟文化中心南移至江南地區。
從此統一天下的關鍵在於南北,從國都來看,就是北京和南京的對立。
3,而晉朝和宋朝便是這一轉變的過渡。
晉朝之時,人們看待天下大勢依然以東西而論,與長安和洛陽相似,東晉的國都建康(南京)在西晉國都洛陽的東面,“東”更能體現當時政權的地緣屬性,所以史稱東晉。
南北朝時期雖然也是南北對峙,但當時能否統一天下依然取決於北方的東西對峙和最終融合,當時歷史發展的主線在北不在南。
東西對峙決定天下大勢的局面即使到了隋末依然沒有改變,李世民一統天下的關鍵是擊敗山東(太行山以東)的王世充和竇建德,而當時的南方並無真正可以對抗的政權。
但從宋朝開始則不同,南方已經從整體上超過了北方,統一天下之局變成了南北之爭,所以即使臨安也在開封的東面,但更在南面,“南”更能代表這一政權的地緣屬性,所以稱南宋,而非東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