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肝吸蟲病是由於肝片吸蟲寄生在牛肝臟膽管裡所形成的一種慢性寄生蟲病。中醫又稱柳葉蟲病。對耕牛危害較大,尤其對牛的使役力和膘度影響甚大。牛患肝片吸蟲病和螞蝗病均由於牛在低窪溼地放牧,飲用和採食了有肝片吸蟲囊蚴的飲水和水草而發病。
【症狀】
牛患肝片吸蟲病發病緩慢,病畜漸進性消瘦,毛焦脫掉,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患牛眼結膜顯得蒼白或黃色,有貧血或黃疸的症狀,有些患牛病情嚴重時,眼瞼、頜下、胸、腹下、下頜處發生水腫(無熱無痛),口色淡白或黃白,脈象沉細。病牛消化不良,食慾減退,呈進行性消瘦和貧血,終因衰竭而死亡。
【療法】
(1)肝蛭散:蘇木30克,肉豆蔻20克,茯苓30克,貫眾45克,龍膽草30克,木通20克,甘草20克,厚朴20克,澤瀉20克,檳榔30克共研為末,溫水調服。
(2)貫眾15克,檳榔18克,厚朴18克,木通18克,澤瀉18克,肉蔻18克,蘇木24克,茯苓18克,龍膽草18克,甘草 6克,煎水灌服,隔日一次。
(3)肌注四氯化碳液體石蠟注射液。按牛每100公斤體重用4~6毫升在牛臀部肌肉分3~4點注射,成年牛最大劑量不得超過30毫升,以免發生牛中毒。
【預防】
每年春秋季各驅蟲一次,注意飼料和飲水的衛生,圈內的糞便和汙物,應進行發酵處理。不要在低窪潮溼處放牧或不在 低窪潮溼處割草喂牛。對肝片吸蟲病的中間宿主——田螺,可用茶籽餅(每畝4~5公斤)滅螺。最好是大量養鴨來捉螺螄。
牛肝吸蟲病是由於肝片吸蟲寄生在牛肝臟膽管裡所形成的一種慢性寄生蟲病。中醫又稱柳葉蟲病。對耕牛危害較大,尤其對牛的使役力和膘度影響甚大。牛患肝片吸蟲病和螞蝗病均由於牛在低窪溼地放牧,飲用和採食了有肝片吸蟲囊蚴的飲水和水草而發病。
【症狀】
牛患肝片吸蟲病發病緩慢,病畜漸進性消瘦,毛焦脫掉,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患牛眼結膜顯得蒼白或黃色,有貧血或黃疸的症狀,有些患牛病情嚴重時,眼瞼、頜下、胸、腹下、下頜處發生水腫(無熱無痛),口色淡白或黃白,脈象沉細。病牛消化不良,食慾減退,呈進行性消瘦和貧血,終因衰竭而死亡。
【療法】
(1)肝蛭散:蘇木30克,肉豆蔻20克,茯苓30克,貫眾45克,龍膽草30克,木通20克,甘草20克,厚朴20克,澤瀉20克,檳榔30克共研為末,溫水調服。
(2)貫眾15克,檳榔18克,厚朴18克,木通18克,澤瀉18克,肉蔻18克,蘇木24克,茯苓18克,龍膽草18克,甘草 6克,煎水灌服,隔日一次。
(3)肌注四氯化碳液體石蠟注射液。按牛每100公斤體重用4~6毫升在牛臀部肌肉分3~4點注射,成年牛最大劑量不得超過30毫升,以免發生牛中毒。
【預防】
每年春秋季各驅蟲一次,注意飼料和飲水的衛生,圈內的糞便和汙物,應進行發酵處理。不要在低窪潮溼處放牧或不在 低窪潮溼處割草喂牛。對肝片吸蟲病的中間宿主——田螺,可用茶籽餅(每畝4~5公斤)滅螺。最好是大量養鴨來捉螺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