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
-
2 # 瓷器鑑定真知堂
回答這個問題,意味著又要捱罵了。沒辦法,誰叫柴窯這麼有名,民間收藏家們這麼鍾愛呢?
柴窯,據說是中國瓷皇,排名在五大名窯的汝窯之上。傳明宣德年間的《宣德鼎彝譜》記載,“內府所藏,柴汝官哥鈞定,選其樣式典雅者,寫樣進呈”,應該是柴窯最為人知的記載。但學術界考證,《宣德鼎彝譜》此書不可能是明初宣德鎖著,其中關於作者禮部尚書呂震,工部尚書吳中的記載,都跟史料不符。此書應為明末文人偽託之作,如此,則柴汝官哥鈞定的排名更為無稽之談了。
柴窯宋元文獻沒有記載,只到明初洪武年間,曹昭寫的《格古要論》一書第一次提到柴窯,並且把它列為名窯之首,排名在汝窯之上。柴窯出北地,就是曹昭的原話。後來王佐增補《格古要論》加上了河南鄭州四個字,原文如下;
“柴窯出北地,河南鄭州,世傳周世宗姓柴氏時所燒者,故謂之柴窯。天青色,滋潤細膩有細紋,多是粗黃土足,近世少見”
後人對柴窯出北地,有很多解釋,最流行的兩種,一種是北方,一種是北地郡。北地郡 始設於秦代,為秦統一天下所置36 郡之一,郡治在義渠(今甘肅寧縣西北)。
隋大業元年(605),改寧州為北地郡,治定安縣(今甘肅寧縣治)。 次年,改北地郡為豳州,大業八年,改豳州為北地郡。
唐武德元年(618),改北地郡為寧州。此後不復置北地郡。
明代人曹昭說的北地,離北地郡最後的年代已經過去了800多年,再用800多年前的舊地名來寫文可能性極小。所以,曹昭說的北地應該就是泛指北方。但後來王佐加上的河南鄭州四字,也沒有考證之證據。何況曹昭言,世傳,意思是一直以來傳說,可見曹昭本人見到的那種“天青色滋潤有細紋,粗黃土足”的瓷器是被坊間流傳以柴窯命名之器。這才是所謂柴窯瓷器的真實面目,但此種瓷器是否真的柴窯,曹昭也沒有把握。
所謂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都是明代後期文人的演繹,柴窯出北地,從最早文獻來看,說的應該是北方燒製的一種粗黃土足,天青色滋潤有細紋片的瓷器,以此為標準來尋覓所謂柴窯器,或許有一天可以找到正確答案。
-
3 # 天青樓主
柴窯出北地並沒有為後人留下遺憾,只是這個世道誠信多失,假話受人聽,真話也沒人信了,柴窯出北地,這一真實文獻記載準確無誤,那麼北地真實地指那裡呢?I,《晉書.地理志志》:″北地郡統縣二,泥陽,宣平”。泥陽今為耀縣和同官南部。2《隋書.地理志》:"華原,同官,宣平"原魏置北地郡。”3,《後魏書.地理志》4唐.李吉甫《元和郡縣誌》5宋.宋敏求《長安志》6《續通典》還有很多就不多例舉了,歷史精準無誤地確認和證明北地之屬地就在耀州同官,信不信是你們的事,歷史不會因此而改變。
-
4 # 高家高古瓷
說柴窯《格古要論》等典籍的資訊很重要,如“多土黃足”;在下在北京兩位傳世藏家那裡見過實物,在上海一傳世藏家和福建一傳世藏家那裡都見過“土黃足”柴窯實物。
在下自己手裡的柴窯並非“土黃足”,而是裡外全釉不見“足”。物件會說話,窯口隨著時間推移,總有可能出土於人間,在此之前,柴窯物件實物也可以提供很多資訊,幫助我們認識柴窯。
有一點共性,無論是“土黃足”,還是無足的柴窯,無論天南海北,款識都是一個字型一樣樣的“柴”字。
-
5 # 從此醉ly
柴窯出北地,還有一句話與之對應,即 汝窯出北地。
兩者不是一個北地的話,就要特指一下是哪裡的北地。不特指,兩個北地就是一個地方,即汝州的北部。
無論如何也都該是現在河南省的境內。
-
6 # 大唐春雷
落款時間地點非常清楚告訴我們。希望國家文慱部門研究千古之謎對歷史民族負責。
回覆列表
個人理解,格古要論的柴窯出北地,也是依據南宋時期文獻,柴窯有關記載和敘述。當時南宋京城在臨安,既杭州一代,稱舊都開封以北為北地,更為合乎羅輯,既現在的鄭州新鄭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