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中期以後,我已經不小了但活動範圍也僅限村子附近和學校路上。從鄰居夥伴那要了兩條蠶後越養越多,養了幾年之後慢慢就不養了。那時候學校還組織了幾個班級養,夥伴們一有時間就去找桑葉。主要是在村裡種桑樹的人家去偷著摘,為了不被主人發現還經常晚上爬到低矮的院牆上去揪。看著大白蠶一口接一口的吃著桑葉那種感覺永遠留在童年的記憶裡。
20多年後在花鳥魚蟲市場裡又看到賣蠶的,毫不猶豫的買了幾條養了一個來月已經很大了,但是在一天晚上我出去遛彎,蠶都被我兒子用蚊子藥噴死了。那時他還小已經睡著了,我也就沒說什麼。雖然蠶每年春天都能買到,桑葉也能在路邊河邊找到可是那種興奮的感覺卻大打折扣,也許我懷念的不是養蠶的快樂而是再也回不去的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回覆列表
-
1 # 滿樓說書
最後一隻蠶終於爬上了散發著清香的油菜杆結繭了。
從4月1日在淘寶買來蠶寶寶到現在,正好是一個月。
說來也是,現在養蠶真是方便極了,就連桑葉也是和蠶寶寶一塊寄來的,放在冰箱裡儲存,可以保鮮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
我想起了我小時候養蠶的經歷,可不是一件那麼便當的事。
首先,蠶寶寶得自己孵。由於我們老家江西並沒有養蠶的傳統,所以蠶種並不易得。好不容易得了幾顆或十幾顆蠶種,那真是寶貝得不得了,得小心翼翼地用紙包好,放在胸口的口袋裡,用自己的體溫將蠶寶寶孵出。
蠶寶寶出來後,先是放進一個空的火柴盒子,然後用最新鮮的桑葉餵它們。
說到養蠶,其實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桑葉,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蠶寶寶出來時,桑葉也剛剛發芽,沒有那麼大的供應量,所以有時候還得用其他葉子替代。
據我的記憶,香萵苣葉和另一種類似於桑葉的小樹,有人說是花桑、也有人說是榆樹,似乎是可以暫時性替代的,但這兩種葉子的質量都不好,不能長期使用。
所以,養蠶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桑樹找好。當然,現在也可以直接從網上買桑葉,一包十塊錢,可以喂一禮拜,但養蠶不是自己去摘桑葉的話,又有什麼意思呢?
我小時候養過兩次蠶,一次是小學,另一次是初二。
小學那次還在農村,桑葉比較好找。初二那次,已經在縣城上學了,當時,學校在下午安排有一節活動課,我們就利用這45分鐘的時間跑到學校外的村子裡找桑葉,有幾次還被村民當成搞破壞的頑童或者“偷菜賊”給趕了出來!
最開始時,蠶寶寶的食量並不大,可能半袋都用不上,但一次又一次蛻皮後,蠶寶寶就變得越來越大,吃起桑葉來那真叫“刷刷的”!
蠶的一生要蛻皮四次,剛孵出的蠶寶寶因為像螞蟻而被稱為蟻蠶,同時也可以說是一齡蠶。大約7天左右,蠶寶寶就要蛻皮一次。第一次蛻皮後,就升級為二齡蠶,以此類推。
每次蛻皮前,蠶寶寶都會停止進食,仰著頭,傻呆呆的樣子,其實那是在休息,為蛻皮做準備,也就是通常說的“眠”。而每一次蛻皮,對蠶寶寶都是巨大的考驗,很多蠶寶寶就未必能挺過這一關,尤其是那些弱小的。
健康的蠶寶寶,就要可愛多了。每次給它們喂上新桑葉,聽它們吃桑葉時發出的“沙沙”聲,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通常說,四齡蠶、五齡蠶的食量非常大,到那時一週得采兩次桑葉才夠,一大把的新鮮桑葉,剛放進去沒多久,就被它們給吃完了。而這時候,也是觀察蠶的最好時期,蠶寶寶吃桑葉的所謂“蠶食”,應該說是最形象的了。
等到快滿30天時,有些長得快的蠶寶寶就要結繭了。在結繭前,蠶寶寶不吃不動的時間會長一些,而且身體也會變得半透明。這時,要為蠶寶寶結繭創造一些條件,比如用油菜杆什麼的搭一個架子,方便蠶寶寶吐絲。
蠶寶寶結繭的過程,用成語來說就是“作繭自縛”,確實。蠶寶寶就是這樣不斷吐絲,把自己包裹起來,從搭建“腳手架”到做成一個橢圓形的繭,這個過程大概會持續兩到三天。最終,蠶寶寶隱身於結好的繭中,並逐漸變成蠶蛹。
這時,要把所有蠶繭集中起來,放在一個紙盒子裡,墊上乾淨的紙,因為大約15天后,蠶蛹會變成蠶蛾並咬破蠶繭破壁而出。之後,雄蛾會在與雌蛾交配完後死去,而雌蛾則會在兩三天內產下蠶種,之後也會死去。
就這樣,蠶的一生週而復始,又重新回到了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