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教育必須以國學教育為基礎,以國藝為主體,以社會現況為指導,以教育實際需求為共同目標,充分發揮國學在思想、習俗、宗教、哲學,文學,文化等領域其他單科目無法取代的中和性教育功能。必須有一個“大文化”的概念始終貫穿在教育培訓者的心中,不以個人意願去偏解傳統文化和宗教信仰文化知識。杜絕人們把教育和宗教結合起來,教育是對思想的開闊和補充,而宗教是對思想的固化和統治。同時堅決反對受教育者灌輸極端思想,以中庸的思想指導一切教學活動。”
無論我們自己對國學教育怎麼理解,或者我們怎麼去跟孩子解釋經典,亦或我們不做解釋。但是教育始終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對孩子的影響可能比孩子真正能學到的知識本身對孩子的影響會更大。作為國學知識傳播機構,應該注意的是堅守一個普遍性的教育原則。再根據地域和機構本身的狀況實施教育活動,就算在書院大行其道的時候,各個書院雖然都有自己的教育模式,基本原則卻歸於統一。就好像打拳,無論各家招式如何變化,但是在防守端都有一個防中線的基本原則。德學即人學,這就可以作為教育的中線,守住這條中線,我們就能守住國學開花的樹木主幹,無論這顆花幹開出什麼樣的花朵,它都不會因為缺少土壤和水分而枯死。
堅持和現行教育制度同步
堅持結合現行教育制度,不應該走在教育制度的反面。只有堅持在“教育體系”大框架之下才不會讓孩子脫離現實社會,同時避免了教育的脫離社會化。書院和學堂都在努力讓自己和學校的教育區別開來,也就是說辦出自己的特色來。設想書院和學堂並不是新的社會產物,就算如何創新我們能脫離幾千年書院和學堂的基本?就算會有所創新,也是建立在幾千年積累下來的經驗之下的創新,也就是常說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進步。
“國學教育必須以國學教育為基礎,以國藝為主體,以社會現況為指導,以教育實際需求為共同目標,充分發揮國學在思想、習俗、宗教、哲學,文學,文化等領域其他單科目無法取代的中和性教育功能。必須有一個“大文化”的概念始終貫穿在教育培訓者的心中,不以個人意願去偏解傳統文化和宗教信仰文化知識。杜絕人們把教育和宗教結合起來,教育是對思想的開闊和補充,而宗教是對思想的固化和統治。同時堅決反對受教育者灌輸極端思想,以中庸的思想指導一切教學活動。”
無論我們自己對國學教育怎麼理解,或者我們怎麼去跟孩子解釋經典,亦或我們不做解釋。但是教育始終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對孩子的影響可能比孩子真正能學到的知識本身對孩子的影響會更大。作為國學知識傳播機構,應該注意的是堅守一個普遍性的教育原則。再根據地域和機構本身的狀況實施教育活動,就算在書院大行其道的時候,各個書院雖然都有自己的教育模式,基本原則卻歸於統一。就好像打拳,無論各家招式如何變化,但是在防守端都有一個防中線的基本原則。德學即人學,這就可以作為教育的中線,守住這條中線,我們就能守住國學開花的樹木主幹,無論這顆花幹開出什麼樣的花朵,它都不會因為缺少土壤和水分而枯死。
堅持和現行教育制度同步
堅持結合現行教育制度,不應該走在教育制度的反面。只有堅持在“教育體系”大框架之下才不會讓孩子脫離現實社會,同時避免了教育的脫離社會化。書院和學堂都在努力讓自己和學校的教育區別開來,也就是說辦出自己的特色來。設想書院和學堂並不是新的社會產物,就算如何創新我們能脫離幾千年書院和學堂的基本?就算會有所創新,也是建立在幾千年積累下來的經驗之下的創新,也就是常說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