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磨史作鏡

    介紹幾位大臣,也說不上太冷門,但是估計不怎麼學習歷史的人可能真的不知道他們,或者不知道他們做了那些事。

    五代後唐郭崇韜

    後唐是五代第二個朝代,起源於晉王李克用佔領的河東地區(山西太原一帶),開國君主是打了半手好牌的莊宗李存勖,他前期英雄,後期昏庸無道,導致身死國滅。而這都與郭崇韜有關,因為李存勖事業成功離不開郭崇韜輔佐,而事業衰落與他猜忌直至殺害郭崇韜直接聯絡。

    郭崇韜是山西雁門人,稱得上五代十國時期的一位軍事家。很早就被推薦參與晉王李克用機要事,李克用死後,長子李存勖繼任晉王,對富有才幹的郭崇韜仍然很重用。在平定佔據幽州地區的劉守光的燕國和擊退契丹的戰役中,郭崇韜都是重要參與者。但是他最大的功勞還是幫助李存勖滅了後梁和前蜀。後梁是五代第一個朝代,一直與晉王對立,李存勖建立後唐時尚未滅亡。李存勖聽取郭崇韜建議,撇開與之對峙的後梁大軍,奇襲後梁都城汴梁,樑末帝朱友貞命人把自己殺死,後梁滅亡。郭崇韜因為佐命之功被封為宰相、趙郡公,權傾一時。不久,他又輔佐李存勖的兒子魏王李繼岌攻滅前蜀,前蜀後主王衍投降,前後不過七十餘天。

    後唐佔了幽州、後梁、前蜀,因此成為五代疆域最大的朝代。但是郭崇韜功高震主,早就讓此時寵信伶人宦官的李存勖猜忌,而郭崇韜又看不起這些人,於是被他們“日夜毀之”。最終,李存勖的皇后劉氏以教令命人誘殺了郭崇韜,李存勖隨之宣佈郭崇韜“罪狀”,一時間人們都很震驚,一些功臣人人自危,最終造成了郭從謙組織的宮廷譁變,李存勖被射死。郭從謙平時都是叫郭崇韜叔叔的,郭崇韜被殺,他肯定不自安。

    明代于謙

    于謙應該比郭崇韜名氣大多了,不過更多的人還是一提到于謙就是德雲社給郭德綱捧哏的那個于謙老師。明朝這個于謙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1499年,明英宗朱祁鎮在太監王振的攛掇下御駕親征瓦剌,結果八月十五在土木堡之變中明軍大敗朱祁鎮被瓦剌軍俘虜。訊息傳到北京,朝野震動。國不可一日無君,而且瓦剌裹挾著朱祁鎮要挾明軍守備的重鎮開城門。兵部尚書于謙等為首的大臣在孫太后支援下,立了朱祁鎮的同父異母弟弟朱祁鈺為帝,這就是景泰帝。于謙積極備戰,反駁了以徐有貞為代表的南遷論調。在北京保衛戰中,于謙宵衣旰食,指揮得力,最終擊敗了瓦剌,可以說在危難時刻挽留了明王朝。

    景泰帝朱祁鈺在於謙等大臣輔佐下,整軍經武,愛惜民力,景泰年間治理還是不錯的。然而好景不長,景泰八年正月十七,已經被瓦剌放回七年軟禁在南宮的朱祁鎮,在徐有貞等人裡應外合下,發動奪門之變,重登帝位,病重的景泰帝不明不白死去。之後,于謙等人被殺。天下冤之。

    清末彭玉麟

    彭玉麟祖籍湖南,生於安徽安慶,他是湘軍著名將領,湘軍水師統帥,也是近代海軍奠基人之一,官至兩江總督。他是清末一道非同尋常的官場“另類”,因為他有三不要之說:不要錢、不要官、不要命。所以他不求官,也是造成他名氣不及其他幾個晚清名臣的原因之一,但是他的貢獻不次於他們,道德風骨則又超過之。(圖)

  • 2 # 大嶺頭王文兵

    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

    拓跋珪,北魏開國皇帝,一位不折不扣的創奇人物。他白手起家,一路奮勇拼搏,策馬揚鞭,從西北邊緣地區挺進中原核心地區,建立了北魏帝國。為穩坐江山,繼續開疆拓土,北征西討,功績顯赫。同時,還積極學習和效法中原地方的各種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對北魏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進行改革,最終北魏帝國統一了中國的北方。但這樣的一位蓋世英雄,在其三十歲後卻變成了另一番模樣,前後判後兩人。表現為精神異常,常常焦慮不安,悶悶不樂,嚴重時幾天不進水米,連續幾天不睡覺,平日裡嘴裡還唸唸有詞,時而笑,時而怒,變得極度敏感,對身邊所有的人,包括一直跟隨他的親信充滿懷疑,認為他們對自己不忠,懷恨在心,動不動就這些人劈頭蓋臉的大罵,搞的人心惶惶,氣氛異常緊張。一位橫掃天下的英雄怎麼突然間就變成這樣呢。眾所周知,魏晉南北朝時,玄學和道教盛行,幾乎人人都想長生不老,拓跋珪自然也不例外,為了讓自己活的更久,便開始服食一種名為五石散的藥物,這種藥物內含有鉛,汞,錳,硫,砷等大量的有害金屬元素,長期服用這類藥物,容易引起藥物中毒,產生精神障礙。同時也受當時環境刺激,拓跋珪雖然入主中原,但政治統治仍然受中原漢人的不斷威脅,皇位難保。所以在多重因素的下造成了精神分裂。導致在天賜六年被皇次子拓跋紹所殺,時年三十九歲。一代梟雄淪落自此,不免令人唏噓。

  • 3 # 妙趣新百科

    宋高宗趙構。聽著《岳飛傳》都以為他就是個文弱的昏君,實際上他可以算得上中國武功最高的皇帝(自封的不算)。早期他開得硬弓,騎得劣馬,身強體壯,一副英雄氣概。主動請纓赴金國當人質,在金國時成天和金國武將比試較技,武藝深得對手佩服,一度懷疑他不是真皇子,是個宋朝派來的冒名頂替的武將。

  • 4 # 龍鎮

    介紹一個,春秋時期魯國的權臣,叔孫僑如。

    魯國的政局,長期以來把握在三大家族手裡,分別是季孫氏、孟孫氏和叔孫氏。這三大家族的祖先都是魯桓公,因此被稱為“三桓”。三桓之間,既有共同對抗公室(國君)的傳統,也有互相爭權奪利的一面。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平衡,大家都知道界限在哪裡,基本上不會做出太出格的事。三桓內部如此,對於公室亦如此。百餘年來,竟然相安無事。

    這位叔孫僑如,卻是個異類。他是魯成公時期,叔孫氏的宗主。其父叔孫得臣,在一次戰鬥中打敗狄人,俘虜其首領僑如、虺、豹,為了紀念自己的戰功,便以這三個人的名字為三個兒子命名。叔孫得臣去世的時候,僑如只有十幾歲,繼承了偌大的家業,而且成為魯國的上卿,堂而皇之地參與朝廷大事。興許是另外兩大家族對於這個小孩缺乏足夠的尊重,甚至有可能侵奪他的權利,僑如的心中,逐漸埋下了對季孫氏和孟孫氏的仇恨。當他長大成人,便開始著手向那兩大家族報復,甚至於想將那兩大家族除去,獨攬大權。

    打破三角平衡,本來就是一件危險的事,而且困難重重。僑如卻找到了一條捷徑。這條捷徑,便是與當朝國君魯成公的母親穆姜通姦。僑如身長八尺,風度翩翩;穆姜長期守寡,哪裡抵擋得住他的猛烈攻勢?一來二去,開始或許還只是單純的肉體享受,不久便動了真情。當僑如向她提出,幫助他除掉季孫行父(季孫氏)和仲孫蔑(孟孫氏),穆姜很爽快地答應了,而且很快付諸行動。

    當時,魯成公應中原盟主晉厲公之約,準備前往鄢陵參加晉楚會戰。穆姜借送行之機,向魯成公提出:驅逐季孫行父和仲孫蔑,將他們的家產全部轉封給叔孫僑如。魯成公哪裡敢答應!且不說這件事難以做到,就算做得到,他又何必打破這種平?要知道,三桓專魯,互相還能制衡。如果變成叔孫氏一股獨大,公室還有好日子過嗎?

    魯成公不同意,為了防備萬一,他帶了季孫行父出國,留下仲孫蔑鎮守曲阜,監視叔孫僑如。僑如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派使者偷偷去見晉國的權臣郤犨,誣衊季孫行父和仲孫蔑,說他們經常勸魯成公脫離晉國,投靠齊國或楚國。並且建議郤犨,趁機將季孫行父抓起來作為人質,以確保魯成公沒有二心。郤犨見魯中國人內部有了矛盾,雄心頓起,想出一個更大膽的計劃,想利用叔孫僑如發動政變,殺掉魯成公,扶持魯成公的弟弟公子偃為君,徹底控制魯國。不料事情敗露。魯成公回到魯國,立即驅逐叔孫僑如,改立其弟叔孫豹為叔孫氏宗主。

    叔孫僑如流亡到齊國,日子過得竟然也不差。箇中原委,是齊靈公的母親聲孟子正值虎狼之年,一眼便看中了這個魯國來的陰謀家。兩個人很快好得如膠似漆。聲孟子一高興,便向齊靈公提出一個要求:封叔孫僑如為上卿,與國、高二氏平起平坐。

    齊靈公大吃一驚。國、高二氏是齊國的傳統貴族,歷史和齊國一樣悠久。當年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天下,功勳卓著,都不敢與國、高二氏比肩。現在叔孫僑如這個叛國者,因為把聲孟子侍候好了,就妄想超越管仲嗎?

    沒想到,這件事卻不是叔孫僑如的主意,而是聲孟子想送給他的一個驚喜。證明是,叔孫僑如聽到這個訊息,當天晚上就出逃到衛國。給聲孟子留的書簡上,寫著“我不可以兩次犯同樣的錯誤”云云。

    這大概也是一種領悟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秦可卿是警幻仙姑的妹妹,是不是暗示秦可卿為皇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