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惠清6
-
2 # 愛拼才會贏7
惜命是動物的本能,人是動物最高級別,但惜命仍然是人的本性。說接地氣點,誰都不想死。誰都想活。人的懼怕死亡的本性使然。
題主想弄清耄耋之年的老人的心裡活動,及重病之人明知沒有希望,但他們心裡究竟想什麼?
很多人都是心裡有目的,哪怕一個極小的目的,例如想見玄孫,也是一個目的。支撐他活著的信念。重病之人,或許年青,但心中有多少牽掛,正因為心裡的牽掛,始終放心不下,而成為支撐他們活著的希望。現在活著的政策這麼好,給重病或耄耋之年的人以希望,比以前好多了,更給他們活著的信心和希望。
老李五十多歲,醫生宣佈他病巳進入晚期,他有幾個小時,把這事擱在心裡,可以說,心裡也產生恐犋。雖然長期生病,但家庭中仍有很多計劃,有的在實施,有的在計劃。他想還有很多事沒做完,很多希望還沒有實現。他做下決定,要堅決活下去。就是這口氣,支撐他一直活的好好的。當然如果鬆了信念,輸了氣念,可能身心就會軟下來。很多人在六十五後或七十後,基本心就閒下來了。一旦閒下來,身上的各種器官運作也會閒下來,結果是很多人就隔幾年就生病了,當然就有走了的。
但也有很多人閒不下來,七八十,八九十,只要自己的生活自己能幹,就會自理,一般都是活的很好,沒事走走路,打打牌,撿撿垃圾,也是一種生活。這種生活信念一直支撐著他們有信心地活著。
-
3 # 隨山隨水隨緣
這個春節,我夢見我婆婆了,就是病焉焉的樣子,躺在椅子上。或許,這就是半年前,她最後留在這個世界上的影像。
生病前,婆婆做事情已經有些顛三倒四,過年發紅包給我們,小孩子給了又給,又或者一個都不給,大家圍座在飯桌前,她的兒子說是腦萎縮,女兒說是人老了,有點發懞。
每一個人,都用自以為是的方法給婆婆下診斷。
而後,婆婆又不斷的吃小姑子推薦的保健品,那是她的媽媽,她認為保健品,能給婆婆予健康。
我看出婆婆的狀況很讓人擔心,走路不穩,說話無力,我又對老公說:快點帶去看看吧。老公很無奈道:她不願意去。老公很孝順老人,兒子順著老孃,他的心裡從沒想過,婆婆能有什麼病。
終於,婆婆熬不住了,同意去醫院了,鎮醫院檢查結果:重度貧血。輸液輸血,情況好些了,面色紅潤。又一個月過去了,突然,又起不來了,我勸老公,帶去大醫院吧。最後,專家會診:再生障礙性貧血。
就這樣,頻繁進出醫院,輸血輸進口白蛋白,健康愈下,去年,躺了一個夏天,剛開始,還能叫她孫子孫女的名字,最後兩個月,是根本一句話也沒有,睡在床上,身體枯槁,只有呼吸。
婆婆臨終最後兩天,高燒不退,我意識到她不久於人世,我依舊和往常一樣帶了兒子去看她,兩歲半的兒子說:我不敢去。這句話,婆婆生病間,他從沒說過。
我的想法不敢和老公說,他以為出院能回家意味著恢復,婆家人都和平時一樣,都在床前照顧侍候。旁邊堆滿了保健品還有尿片還有紙巾。
-
4 # 谷香情感
如果想知道死亡對自己意味這什麼,就去多瞭解一下,人生的死亡也是一堂課。
我從這堂課裡讀懂了,死亡沒有你想象的可怕,不管年紀多大,如果缺乏這堂課,那麼大多數人都恐懼最後的死亡。
中中國人的傳統思想就是逃避死亡,不敢面對死亡,認為它不吉祥。一說到死,老人們總是讓你趕快向地下吐塗末,這種愚昧思想已經經歷了無數代的傳承了。
不提死難道就可以不死嗎?這種思想讓恐懼死亡的人更加恐懼,甚至死後都不能閉上驚恐的眼瞼。
人有生就有死,生就是睜開眼睛,看到所有你能看到的世界,才會激發你瞭解世界的慾望。死就是閉上眼,你的世界消失的過程,什麼也聽不到什麼也感知不到。所以睜開眼的時候別浪費這精彩的世界,閉上眼時也沒什麼留戀。死時的痛苦都是人為造成的,所以你的痛苦越少,恐懼就越少,死得就越安穩,越掙扎死的越慘烈。人的生和死都不是由自己來定,所以時刻為死做好準備,才會珍惜每一天活著的日子。
-
5 # 幸福發芽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心理醫生歐文·雅洛姆曾做過有關的心理學實驗:他記錄了晚期癌症患者在與死亡抗爭的過程中,對生命的看法。由此發現了大部分病人,在得知自己所剩時日不多時,對生命的看法有了顯著的改變。
他們毅然放棄了不願意做的事,加強了與家人及朋友之間的溝通,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掌控感。原本被瑣事和“不得不做”的事佔據的生活,在經過“簡化”之後,變得更加充實和快樂。
“我們為什麼要等到現在,等到得了癌症之後,才真正學會重視和感恩生命?!”這是癌症患者們最慘痛的總結。病人往往是在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後,才會對生活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這說明了我們不是缺乏讓自己更幸福的能力,而是平時不重視。
我們覺得自己還有大把的時間,因此不急著思考和改變。但要注意的是,每一個癌症患者,在確診之前,也沒有想過自己會得絕症,你永遠不知道上天下一秒要給自己開什麼樣的玩笑。
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我們最好現在就行動起來,加強對這三個步驟的練習:
1、把自己當作生命垂危的老人、或者癌症患者(注意要真的清楚自己所剩時日不多),思考在所剩不多的日子裡,最想做的是什麼?把它們記錄下來。從中找出自己最在乎的人和事、最想完成的願望。
2、確認自己是否屬於“奔波勞碌型”的人格:即你是否深信“只有犧牲現在的快樂,才能換取未來的幸福”?如果自己屬於這種型別,要清楚自己陷入了“實現謬論”,以為只有實現了某一個目標,自己才能感到幸福。
事實是,如果你一直保持這種想法,完全犧牲了現在的幸福,那麼未來也不會幸福。為了創造更好的生活,我們確實要犧牲一些現在的快樂,但是要有一個度。
一味犧牲自己本應和家人共度的時間,當我們後來想彌補時,發現對妻子和孩子的傷害已經造成了;想回過頭追逐夢想,發現也已經沒有資格了;想走出去看看世界,身體也已經不行了……
研究表明,人們在最後時刻,最後悔的往往不是以前犯過的錯誤,而是那些自己想做而沒有付諸行動的事。要意識到“奔波勞碌型”的人格,正在剝奪你幸福和快樂的權利。
3、把自己的注意力從“升職、地位……”等事情移開,分一些給自己在乎的人和事。
想做太多的事情,永遠有“重要的事”縈繞在心頭,這是我們的通病。但是陪伴自己最在乎的家人和愛人,同樣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砍掉一些沒有那麼必要的事情,分一些時間給自己最在乎的人和事、最想完成的願望。平衡好自己為“現在”和“將來”的幸福,所做的努力。
-
6 # 風不在草原放牧
我的父親今年8月21晚去世,去世時太突然,五個子女都不在身邊,只有母親和叔叔在。叔叔開車把父親送縣城醫院,醫生看了父親瞳孔已經擴散都沒讓下車直接拉回家,父親沒有堅持到家已經去世。
父親當天晚飯還吃了包子和了牛奶,還在街口和鄰居閒聊,後來感覺不舒服喘氣困難還不願意給孩子們說,不願意母親去找人幫忙,一輩子怕麻煩人,不想給兒女添麻煩,就這樣一句話沒留下突然就走了。
父親今年72,虛歲73,患糖尿病二十幾年,前二十年一直服藥身體健康沒出併發症,心臟血管血壓一直正常。從前年底大腳趾發黑得了糖尿病足,醫院住院大半年,西醫越治療越嚴重截了大腳趾,又在三甲醫院做了球囊擴張手術,傷口越來越大,最後轉院,在河南中醫一附院住院一個月好轉,中西醫結合經過一年治療,傷口已經基本長好,醫院檢查心臟血管都很好,身體精神狀態都在好轉,我們都覺得父親身體越來越好,活個幾年應該沒有問題。
可是,過於關注了糖尿病足,卻忽視了心臟血管疾病來得這麼快這麼突然。父親去世前一個月,我們姐妹幾個帶父母去南京三姐家了幾天,算是一家團圓團圓。在南京發現父親雙腳雙腿腫的厲害,就準備回鄭州讓父親住院治療。
可是父親極其固執,怎麼也不願意住院,說他的身體沒有問題,我們把父親送到醫院門口,輪椅不願意坐,一個人顫顫悠悠非要回家,無論我們怎麼勸說就是不住院,一個人走了很遠的路就要回家。再後來大姐找了幾個叔叔姑姑哥哥勸說父親,父親任然固執的不願意住院。如果那個時候住院發現心臟血管有問題做手術肯定不會有問題。可是父親不願意拖累子女,不願意住院。沒想到僅僅一個月,父親就突然離開了我們。
父親辛苦堅強了一輩子,無論如何痛苦困難從不對子女說半個字,只會自己默默承受。我可憐可敬的老父親,您這是讓女兒愧疚遺憾一輩子啊。
72歲不算太大的年紀,父親的固執最終送走了自己。不知道父親臨走前心裡都想了些什麼,喘不過氣呼吸困難得是多麼痛苦難受,孩子們一個個都不在身邊就這樣走了有多遺憾,還有我們的母親當時是多麼恐慌害怕難受。可是,說什麼一切都來不及了。維望母親一定要聽從子女的囑託,能儘快走出困境,樂觀健康長壽。
-
7 # 心理幸運樹
一個人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他的心裡會想什麼?我認為內心的想法應該是因人而異,大體可以分成四種心理。
第一種:不甘心、恐懼、憤怒的心理。
這一類人,內心不成熟,對死亡不能正確理解,他們的內心深處是不能接受死亡這件事的。害怕死亡,又不甘心就這樣死去,他因此很憤怒,比如會發脾氣,打人、罵人、折磨身邊的人、要求家人想一切辦法治療自己等;或者折磨自己,不吃飯、不說話,不配合治療等等,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自己不能接受現實的憤怒和怨恨情緒。
第二:牽掛太多,不捨得離開人世,但無奈接受現實。
這樣的人,也許忙碌一生,也許荒廢了一生,也許一生功成名就,也許一生碌碌無為!當發現自己即將死亡的時候,他們對人生有太多的不捨,他們會回顧自己的一生,會思考自己的一生,或者悔恨,或者遺憾,或者覺得傷心,或者失落,心中五味雜陳。捨不得離開人世,但已無力迴天,只能被迫接受現實。
第三:麻木痛苦,無力思考,希望痛苦早點結束,自己早點解脫的心理。
因為病痛的折磨,或者已經心死了,內心麻木,已經沒有能力去思考任何事情了,他們不過是一天天苦熬,他們不害怕死亡,也不期待重生,更沒有精力去思考、去抱怨,早點結束痛苦是唯一的想法!
第四:從容面對生死,理性接受現實的心理。
這樣的人大都是樂觀的人,豁達的人,他們往往看透了人生,看淡了生死,認為生與死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會過多糾結生死的問題。活著就盡力的活著,死了也沒什麼!他們也許早都做好了死亡的準備,死亡來臨的時候,會很平靜,內心很平和。
總體來講,大多數人都會害怕死亡,因為人類對於未知事物的恐懼是與生俱來的,是正常的心理。
一個在即將面臨死亡的時候,未必會是單一的心理,也許幾種心理狀態會同時存在,每個人的性格、眼界、經歷、以及所處的情況不同,心態肯定也是不同。
我認為死亡這個問題,不應該回避,也不應該避而不談,是每個人終將經歷的事兒,是隻能一個人去面對的事情。正確理智的看待生死,學會如何面對生死,是一個人一生當中必然要學習的課程,而不是在死亡來臨之前去思考這個問題!(全文完)
-
8 # 番茄芝士醬
這個問題很好,作為凡人,我們都將面對人生的終點,直面生死,才更明白為何而生。作為健康的年輕人,更是應該多加思考這個問題。
幾年前,90多歲的曾祖母、70多歲的奶奶和外婆相繼離世。她們離世前,都在想什麼?
90多歲的曾祖母,因為意外摔倒,傷了腿,本來生活完全可以自理的她,被迫要請保姆照顧。自從病了之後,她出行不便,基本上都是臥病在床,苦不堪言。一向愛走愛動的她,忙碌了一生哪裡受得了這種苦,多次探望她,她見到我們時都忍不住哭了。她說:“以前年輕的時候,你曾祖父看中了我,把我娶回家。他走了那麼久,他會不會認得我,我的魂魄會去哪裡。”
70多歲的奶奶,是不幸得了肺癌離世的,知道訊息後,醫生說她活不過一年。為了讓她安度晚年,我們選擇隱瞞。但是多次進院化療的她,日漸消瘦,她也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臨終前,她一一把我們叫進去,囑咐我們兄弟姐妹之間,有困難要互相幫助,要好好讀書。她說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做好奶奶的角色,沒有教育好我們。
雖然死亡是最終的歸宿,但是她們的共同點有:孤獨感很強、追憶自己的一生、抱有很多遺憾、希望後輩過得好、害怕死亡且害怕死後的未知……
這讓我想到紐約暢銷書《最好的告別》,作者寫下了他父母朋友、病人的經歷,寫下了在面對衰老和死亡的過程中,他對醫療、養老等體制的反思和醫學普及,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充滿了很多對生命的思考,一些科學且客觀的觀點,會讓我們瞭解到老人在面對老、病、死時的內心活動和精神需求,比如人年老後的孤獨感會倍增,晚年更需要人陪伴。
不管怎麼樣,我們一定要珍惜眼前人,多花時間陪伴在至親身邊。畢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雖然他們有很多遺憾,但是更別讓自己留下這種不可彌補的遺憾。
附上一段書上的話,不管即將走到生命終點的至親在想什麼,願我們做好最好的告別。
“從三十歲開始,心臟的泵血峰值逐年下降,人們跑步的長度和速度都趕不上過去;
四十歲左右,肌肉的質量和力量開始走下坡路;
五十歲開始,骨頭以每年1%的速度丟失骨密度;
七十歲的時候,大腦灰質丟失使頭顱空出差不多2.5釐米空間;
八十歲時,我們會丟失2.5%-50%的肌肉;大腦的處理速度在四十歲之前就開始降低,到八十五歲,40%的人都患有教科書所定義的老年痴呆。面板細胞內部清潔廢物的機制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慢慢失效,殘渣聚集,成為黃棕色的老人斑,眼睛的晶狀體隨著時間的推移彈性會逐漸降低。
一個六十歲的健康人視網膜接收到的光線僅為一個二十歲年輕人的三分之一。”
-
9 # 桐是桐花的桐
我媽媽在醫院裡工作,我現在自己實習也是在醫院,從小聽到見到很多老年病人,由於身體機能衰竭一場大病後無法完全恢復,他們非常年邁又體弱多病,這時的他們有以下幾種心理。
第一種病人早已意識不清醒,很大力的叫他,或者被動讓他發音,他才能偶爾迴應你一下,或者就是患了阿爾茲海默症,痴呆的老人天天就很開心,因為他們連死都是不知道的。
第二種也是很大一部分的病人,意識清醒,知道自己已經很老,也知道自己已經病了很久很重了,但他們其實也和我們大部分人一樣,覺得我不應該死,我還想活下來,我還有明天要做的事情呢!
我爺爺現在80多歲,癌症晚期癌細胞已經全身擴散了,整天說這裡痛那裡痛的,他倒是很樂觀,我媽給他開藥給他做治療他舒服了一點點,每天照樣吃吃喝喝看看球賽,但當我們說他身體健康可以長命百歲的時候,他笑笑不說話。我們沒告訴他已經癌症晚期,但他自己知道活不久了。
好吃的飯菜,和家人的一次聊天,以及現在飛速發展的醫學,都在刺激人們活著的慾望,依然很開心的活著,期待著明天。
第三種是由於接受不了自己變老、有病等現實從而產生心理疾病,導致情緒、行為異常,有心理疾病的病人通常是抑鬱,精神不振,想死,最後在心理疾病的折磨下走向死亡。腦中風後抑鬱其實非常常見,保持健康豁達的心態,可以避免心理等很多疾病的產生。
綜上所述,除了一些病到意識不清醒,或者病到產生心理疾病的人,不論男女老少,不論身體強弱與否,面對死亡只有兩個字,想活。
如果有年邁且持續漸進性疾病奄奄一息的病人,建議前往醫院的康復科!可以幫助病人更好地活下去~
-
10 # 希希說心理
人面臨死亡時,更多的是恐懼死亡,有很強的求生慾望,一旦生命被死神宣佈死亡那一刻,灰心和絕望,無能為力,只能默默地接受,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會沉浸在回憶過去的點點滴滴,等待死亡來臨。
在等待死亡那一段時間,人才懂得生命的可貴,如果老天再給他一次選擇重生的機會,他會活出不一樣的自己。可惜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沒有選擇的餘地,只有好好珍惜餘生。
回憶過去有太多的遺憾,曾經為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與同事、朋友爭得的面紅耳赤,更為了在人前活的有尊嚴有面子,拼命的工作,忽略自己身體健康,充滿懊悔和遺憾。
人從降生那一刻,在潛意識裡充滿著各種慾望,人為了慾望得到滿足,會朝著一定的方向努力拼搏,實現自己需求。而面對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同胞姐妹,很少關注她們內心需求,陪伴她們時間越來越少,人在生命殆盡的那一刻,陪在身邊的是自己親人,面對這一切也許只剩下不捨、愧疚和自責。
尤其是年長在生命垂危的那一刻,極力看到家中的親人,會留下一言半語,是遺言,也是最後的忠告。人到此時,對他而言 ,他也許明白的生命的真諦,不想讓活著的人重蹈覆轍,走彎路,會留下最後的忠告,讓親人完成未完成的心願。
總之,人在生命面對死亡那一刻,會產生各種想法和心理反應,這一切都是來自他一生過往的經歷,有恐懼、悔恨、遺憾或者自責,好像對生命的一次總結和回顧。
-
11 # 吃一杯茶
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有些人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以後,會對自己的身後事做出非常清晰非常有條理的安排。這叫預留遺囑。還有很多人,一言不發的走了,也留下了很多遺憾事。
我有個很好的朋友,患了惡性腫瘤後,我去看過好幾次,最後一次大概是在她患病兩三年之後,時間是2018年4月。當時就她自己在家,我們倆做了一番長談,她把患病的前後經過,在國內如何找的頂級醫療專家,又專程去香港找的誰看病,給我詳細敘述了一遍。末了,她告訴我,根據自己的病情發展以及當下醫療水平所能控制的,大概還有三四個月的壽命。她說這話的時候非常平靜,就像在敘述別人的病情。而且她的形象和氣質不像惡病質的人所表現的那樣皮包骨,憔悴得讓人不忍目睹。要不說自己是晚期癌症病人,你大概很難把她和正常人區分開來,她的思維非常清晰。她說,已經把自己的後事安排好了,就是預留遺囑,對愛人有什麼交代,對女兒有什麼希望,財產如何分割,非常詳細。在她身上看不到一個晚期癌症患者的絕望和悲傷。她平靜的接受這一切,從容的安排身前身後事。你根本不敢相信,你面對的這是一位不久於人世惡病質者。
果然兩三個月之後,2018年7月19日,她走了。
在我不算太長的人生經歷中,像這樣生離死別的時刻也多次遇到。但是能如此平靜、理性對待死亡,這是我遇到的第一人。說實話,我現在回想起她來,不是那種大悲大傷,而是 肅然起敬。
最後需要補充一點的是。她走後,她的親哥哥鼓動老母親上法院起訴要求分割遺產,幸虧她生前在遺囑裡有洋細安排,避勉了一場更大的風波。
-
12 # 老朽的腦袋不轉彎
本人快80歲了,這輩子前後看到不少於一百個鄰居、同事、同學、釣友及熟人去世,早已對死亡看淡了,知道無論達官顯貴或平民百姓,人人都有那麼一天。
我這一生,最少三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一)九歲時的一個夏天中午,我一人到河溝洗澡玩,因不會游泳,差點淹死。
(二)三十歲當廠裡基幹民兵時,參與抓捕一個持槍殺人犯的戰鬥中,我與解放軍的王班長兩人為尖刀組,迎著激烈的槍聲,第一個衝上去。。。(聽介紹,該人因個人問題受了處分,一氣之下翻入公社武裝部長臥室,竊取了一支56式衝鋒槍、一箱子彈及兩箱手榴彈。先後槍殺了幾個無辜群眾,打傷了武裝部長)。。。我接到任務後,向廠民兵連長口頭留下遺言;“若我回不來了,希望廠裡負責把我那個正在讀幼兒園的女兒哺養大”。。。幸好,那次真槍實彈的戰鬥,我安然返廠。
(三)2018年,因頭昏夜尿多體重忽然下降了十多斤等疾病,經服用幾個醫生的藥仍無效,我非常悲觀,偷偷寫下遺囑三次打算從20樓跳下去。後來家人強迫我到大醫院徹查,做了前列腺增生手術後,身體及生活恢復了正常。(幸喜那時沒衝動)
我目前吃飯睡覺都正常,經常步行一小時到鄉村河溝釣魚,可背幾十斤漁具包爬20樓的梯子,自認為可衝擊84歲這道坎,但內心根本不在乎非得活多少歲,活一天算一天,已經感覺這輩子劃得著了。
關於後事,我早已給老伴及子女說了,如果我那天“走”了的話,千萬別麻煩,只將我骨灰盒裡放幾張照片,外面用水泥包起象一砣石頭樣,然後丟入離家不遠的江中就行了。(根本不寄希望後人會世世代代到墳前來掉唸的)
唯一的希望是能沒痛苦的離開人世。。。
正是;
幸來人間幾十秋
酸甜苦辣皆嘗夠
何時閻王來招手
微笑歸去不回頭
-
13 # 我誰與從
我今年七十一歲了,我雖然還不是非常年邁,但也進入老年人的行列了。
我現在經常想的事,第一個就是哪一天我萬一不在了,要把自己的財產完全交到自己的孩子手中。
因為自己現在還活著,所以不可能把自己的錢和房子全部交給子女,但又擔心自己萬一走得太突然,孩子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也不知道放在哪裡怎麼辦?
所以我現在把自己的幾張卡都做好了記錄,並告訴了孩子密碼,告訴她萬一我突發意外,讓她到什麼地方找。
另外我現在準備在合適的時候,把房子轉到女兒名下。
我現在第二個要經常考慮的事,就是怎樣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因為只有自己身體健康,才會讓自己幸福地活著。
我以前有個錯誤的想法,就是想一旦發現自己得了大病,就不去治療了,聽天由命好了。可是自從我發現我的一個老同事,心臟裝了起搏器以後又活了十幾年,去年起搏器到期了,她又去醫院換了一個新的心臟起搏器,現在依然好好活著。
她的經歷讓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所以如果得病了,還是應該積極治療的。
第三個我現在經常考慮的事,就是要早點清理掉自己已經沒用的東西。
前段時間看了一個影片,說是有一對老人相繼去世了,他們的子女都在美國,為了節省時間,子女在網上遙控著賣掉了父母的房子,
買家從中介手中接過鑰匙,發現房間裡存著大量老人生前的收藏品,很多老人的相簿和照片,還有老人的各種證件,其中多數是老人儲存了一生的獲獎證書和職稱證件。這些可都是老人生前的寶貝啊!可是物是人非,老人走了,它們失去了主人,現在已經是一堆廢品了。
連子女都不要的東西,雖然你自己感覺寶貴,對別人更是毫無意義了。
我也儲存了很多照片和證書之類的,我決定現在暫且不扔,我要把它們歸攏在一起,裡面加上說明,我不在了,可以隨我燒掉。
這些東西只是對自己重要,對別人毫無意義,所以,趁著自己還活著,最好自己處理好。
我還有好多衣服原來不捨得扔,但現在知道,它們已經沒有用了,應該及時扔掉。
我不想在自己走後,留下太多的垃圾。
我現在第四個要經常考慮的,就是視死如歸了。記得紅樓夢中有這樣一段話: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這段話非常真實形象地描繪了我們人生的過程和結果,本來世界上就沒有我們,到這裡旅行了幾十年,總歸是要回去的。現在快要回家了,心裡倒忐忑不安起來了,其實沒有必要。我們就當來人世間是出了一次遠門吧,現在旅行結束,就要回家了。我們不能樂不思蜀啊!因為我們祖祖輩輩這麼多人都是這樣的,他們都已經回去了,我們也應該一樣啊!
回覆列表
從秦始皇開始,人們就巡找長生不老之術,還包括道家,佛家,研究煉丹之術,為了一個目標,長生不死。在我身邊好多老人們在身體健康的時候,你問他(她)們,老人家您高壽,老人們就很自信的說,我今年八十有餘了,往往人們會說,您真高壽,身體還很硬朗著呢。老人會說硬朗啥,好死之人了,七十不留客,八十不留宿,沒幾天活的了。離爬高煙窗沒幾天了(火葬場原來都是很高很高的煙筒,為了環保都改進了,沒有煙筒了)。可人到六十以後,以但有病生命垂危就沒有一個想死的了,都有臨死恐懼症,誰也免不了,往往讓自己的兒女們千方百計的給他(她)們去治療,不管你有錢,還是無錢,後果從不考慮。就有一個目標,活著。用句俗語說的好,好死不給懶活著。這句話很不文雅,有點粗魯。但說明一點,人只要臨近死亡邊緣,都有求生的慾望。那怕是少吃幾頓飯,甚至吃苦受罪,也要活著,只要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
人在年輕時,一蹦三圈,精神抖擻。從不考慮什麼吃苦受罪。整天滿怨天,滿怨地。,滿怨父母無能,滿怨人們做事不公,並爭來爭去。以但進入老年期,任何事情都看穿了,看淡了,也悟透了人生的真蒂,不去爭論那些世俗的觀念了。還是目標只有一個,活著真好。
我說這些是讓現代年輕人,不要輕意相信那些維新觀點,什麼昇天成神的鬼話,更不要聽信那些所為的江湖屁話,人死後會怎麼怎麼樣的得道成仙轉世,都是騙人的鬼把戲。如果真要那樣,恐怕那些人早早去成仙了,和苦在這凡間遭罪。所以人死了,死了,一了百了,煙飛灰盡,在也沒有什麼鬼神之說。
因此,用我們偉人的話說,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活著就做些對人們有意義的事情。等老了要死之人,剎那間回想一生,死而無憾。走就走吧,還有什麼可怕的。